為什麼二戰時的日本要侵略這麼多國家?
原標題:為什麼二戰時的日本要侵略這麼多國家?
對於日本,二戰始於被歷史學家稱為「二次中日戰爭」的一場衝突。即二次中日戰爭開始於1937年初的一次被稱為「盧溝橋事變」的戰鬥。然而,在此之前,中日之間已有多年的邊境衝突,始於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所以要解釋日本在1941年至1945年間的行為,我們必須解釋為何1931年日本要入侵滿洲,並且首先我們要回到1853年。
因此,1852年前,日本還在閉關鎖國。與西方之間僅限於在長崎與荷蘭進行貿易往來。另外,禁止西方人進入國內,並且西方影響也極小。1853年,美國海軍派瑞准將的軍艦駛入現在我們所稱的東京灣。日本人要求他離開,去往長崎。他沒有重視這個指令,因此被日本艦隊圍困。他並未就範,反而要求給當時的日本實際統治者幕府將軍送呈一封美國總統菲爾摩爾的信函。這一請求未得到允許,因此他向港灣內的建築開了幾炮。隨後,日方接受了信函。一年後,派瑞重回故地,與日方簽署了神奈川協定,該協定要求日本人開放下田(京都和現在被我們稱作東京當時稱為江戶的一個城市)和下館市(位於九州島北部)的幾個港口,與美國開展貿易。協定完全被美方操縱,而日本人除了同意別無選擇,因為他們在技術上極為落後。
這開啟了現代日本歷史。十九世紀50年代派瑞使團給日本帶來的重要影響怎麼誇大都不為過。日本之前曾認為自己是一個強國,但派瑞的做法以及簽署的條約(在日本人看來非常不平等)打破了這個印象。而先前日本的封閉導致日本人認為他們或許能夠逃脫中國的厄運。閉關鎖國的結束改變了這種想法。
將遭遇中國同樣的困境令日本人目瞪口呆,因此沒用多長時間日本便開啟了改革步伐。1868年,這種改革運動導致了現在我們所稱的明治維新。幕府將軍被打倒,名義上天皇恢復掌權,但實際上權力掌握在天皇的幕僚手中。經歷短暫一段時間,日本社會沿襲了幾個世紀的封建制度徹底瓦解。改革了軍隊,並且整個國家走上了工業化道路。
日本人清楚他們必須趕上西方列強的腳步,否則危險將會把他們掀翻在地,就像中國所發生的一切,因此他們做了很多模仿西方的工作。新的社會中,精英們廣泛接受了西裝革履,按照克勞維茨的方式建設軍隊,某種程度上議會也照搬了普魯士王國的格局,等等。
實際情況在於如果你試圖仿效19世紀的歐洲列強,那麼你不得不走向帝國主義,當時如果國家不對外實施殖民主義,就不可能變得強大。19世紀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明顯目標便是跨越日本海,即侵略朝鮮。在19世紀80年代朝鮮實際上被視為是日本的一個不利因素,沒有像日本一樣進行改革,並且也不像中國,並且可能被某個西方強國征服並以此為跳板來入侵日本。此外,朝鮮半島富含煤鐵資源,這是19世紀一個要迅速實現工業化的國家所必須的。因為日本自然資源並不是特別富有,因此擁有殖民地對日本會特別有利。當然,對被殖民者來說是不利的,但是殖民政策又不是為被殖民者設計的。
問題是朝鮮是中國的朝貢國,朝鮮國王要向中國皇帝納貢。因此,即使日本確實迫使朝鮮簽署了一些不平等條約,朝鮮半島仍然沒有駐有日本人。然而,1894年,中國未通知日本便派駐軍隊幫助朝鮮鎮壓叛亂。這種做法違背了之前的條約,因此日本也派出了軍隊。毫不奇怪,戰事一觸而發,導致了1894年~1895年的第一次中日戰爭。
中國人吃了敗仗,而且輸的很慘。簽訂了馬關條約,朝鮮不再向中國納貢,轉而成為日本的朝貢國。而且日本還取得了台灣作為殖民地,獲得賠款的同時還獲得在中國幾個城市的開展貿易的權利,就像之前中國只提供給西方列強的權利一樣。此外,日本獲得了遼東半島,只不過幾個西方列強迫使日本退出,並不是說允許中國保有遼東半島,只是因為俄羅斯租借了該地域。這就是日本殖民帝國的開始,並與俄羅斯競爭在朝鮮和滿洲的權益。
這種競爭最終導致1904年到1905年的日俄戰爭。日本人取得勝利,並以此成為列強之一。日本人正式拿下遼東半島,取得滿洲租借地以及在滿洲的實質性權利,大多數通過控制南滿鐵路來實現。記住這些內容,因為隨後會變得很重要。日俄戰爭之後,日本於1905年正式將朝鮮變為其保護國,俄羅斯不再具有競爭地位,並且隨後在1910年,將朝鮮變為其附屬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加入到同盟國一方,並且逐個拿下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這或許標誌著1945年以前日本在海上的權利得到西方列強的完全接受。從這一點看,日本與其他歐洲殖民國的做法完全相同。
然而,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激烈的擴張主義情緒不斷膨脹,雖然之前也有過,但這種舉動開始令很多國家感到不自在。這也並非簡單的地緣政治問題——歐洲大多數國家不願意再打一場戰爭,並且那些挑起戰爭的國家受到白眼。因為日本並沒有一戰中法國和比利時那樣的經歷,所以外交冒險政策在日本並沒有受到那麼大的抵觸。
還是在二次大戰中間,中華民國開始統一國家。雖然1910年左右中國實質上是處於各種互相爭鬥的軍閥割據狀態,國民黨將南方大部分地區統一到其領導的政府之下,隨後從1926年到28年,開始了我們現在所稱的「北伐戰爭」,並且將南京定為首都。國民黨時代的中國問題依舊,軍閥仍存在,但到了1928年,國民黨政府比以往已經相當強大。
日本認為中國將從上一世紀的廢墟中逆轉起來,對其控制滿洲鐵路和滿鐵租約產生威脅。日本輸給中國任何東西都是不可接受的,當然這是因為日本人已經花費了50年的時間迫切的避免成為中國。因此,最終在1931年日本人為了保護鐵路利益以及滿洲租約,侵佔了滿洲,隨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而並沒有任何國家承認其合法性。這種局面孤立了日本,並且還意味著與中國持續進行一系列的邊境衝突。最終,1937年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導致全面戰爭,我在本文第一段便提到了這種結果。
如果第二次中日戰爭是一場短暫戰爭,那麼日本人或許會與第一次中日戰爭一樣,坐擁豐厚的協約賠款和土地而全身而退。問題是,國民黨政府沒有很快屈服,並且不同意與日本政府進行有條件和談,以避免國家動亂。
簡單地說,這場戰爭將日本的經濟和軍事能力推到極限。日本所能提供的橡膠、鋼鐵和石油已經到了崩潰點,並且在地域內沒有任何盟友。由於國際社會越來越將日本視為流氓國家,都不願幫助日本獲得延續中日戰爭的物資。攻擊長江上美國炮艦以及對中國平民實施大屠殺暴行令美國疏遠了與日本的關係。最終,導致對日本實施貿易禁運。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進退兩難。其已經建立起一個殖民帝國,既有西方型式的工業化還奠定了作為強國的可靠地位。然而,由於一戰並沒有像影響歐洲一樣影響日本,日本的一系列被視為戰前跡象的舉動使得日本失去了靠全面變革才換取得來的美歐國家的尊重。一位日本外交官這樣總結道「西方國家教會日本玩撲克,但日本贏了所有的籌碼,他們又宣布這種遊戲不道德。」雖然確實西方列強並沒有像日本人一樣製造南京大屠殺,然而看看剛果自由軍,你便會明白他們的雙手也遠沒有那麼乾淨。
日本無比迫切希望獲得資源,並且只有兩個地區能夠得到這些資源,即西伯利亞和南太平洋。日本陸軍首先受到青睞去攻佔西伯利亞,但經過1939年諾門坎戰役的慘敗,被迫放棄這一戰略。日本帝國海軍得到機會,但不得不面對南太平洋已經成為殖民地的現實。因此同時發起了對珍珠港、新加坡、香港、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的進攻。日本人不希望看到美國或英國抵抗日本掠奪橡膠和原油。但這卻演變為自殺行動,並且完全誤判了美國對珍珠港事件的反應,但這是日本經歷了90多年才能夠跨出的一步。
TAG:國史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