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一個曾經偉大的王朝——貴霜王朝
大約在公元60年前後,貴霜族侵入西北印度。貴霜人原是居住在中亞地區的游牧民族,我國史籍稱作「月氏」。
公元25年左右,貴霜酋長丘就卻( Kujula Kadphises)統一了月氏的四個部落,自立為王,建立王朝元55—64年,丘就卻向南征服了高附(今喀布爾)、濮達(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以及今克什米爾和喀布爾河下游一帶,統一了從阿姆河流域到印度河上游的廣大地區,以布路沙布邏( Purusapura,即今白沙瓦)為首都,建立了一個帝國。
丘就卻的後代閻膏珍( Wema Kadphises,105130)將帝國版圖向東擴大到恆河流域。這樣,幾乎整個北部印度都處在貴霜人的統治之下。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第一貴霜王朝」。到了迦膩色伽一世( Kaniska,約公元140163)時代,貴霜帝國進一步擴大了版圖,不僅控制了整個北印度,向南曾一度擴張到卡提阿瓦半島和那巴達河,與德乾地區的另一個政權安度羅國相抗衡,西北擴及中亞的伊朗。佛經中還提到他征服過印度東部。
此時貴霜人的統治達到鼎盛,史稱「第二貴霜王朝」。該帝國是次大陸繼孔雀王朝後建立的又一大帝國,一直持續到公元3世紀中葉。此後,帝國分裂為諸小王國,統治區逐漸縮小為只有犍陀羅和克什米爾地區。4世紀時受印度另一大帝國笈多王朝的控制。
貴霜王朝把中亞與北印度統一在一個國家政權之下,促進了這一廣大地區城市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通過貴霜人控制下的印度與中亞西亞的交通樞紐,印度商人利用絲綢之路,西與羅馬帝國,東與中國進行頻繁的貿易,使該地區出現了空前的繁榮。佛教材料和考古發掘都證明,當時北印度出現了許多新興城市,如貴霜帝國的首都布路沙布羅以及著名城市咀叉始羅,都是連接中亞絲綢之路的貿易中心,規模宏偉工商業發達,文化繁榮。
貴霜王朝時代的棉織布達到很高的水平,據說在羅馬世界中與中國的絲綢同樣馳名。印度出產的香料、珠寶、象牙等也通過絲綢之路遠銷西亞和羅馬帝國。羅馬鑄造的金幣在貴霜內大量流通。
貴霜王朝的國際性質也在文化上反映出來。貴霜帝國是印度、中亞希臘一羅馬和中國四大文化的匯合地,古代四大文明在這裡相遇並發生了交流和融合,尤其是對印度文化與希臘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貴霜諸王對印度文化及東西方諸文化採取兼收並蓄的政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貴霜文化。迦膩色伽一世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在首都(今白沙瓦)建造的講經堂,直至後代仍引起旅遊者的驚奇和欽佩。
貴霜時代,佛教在中亞地區得以廣泛傳播。大約也是在這個時期,佛教通過商人沿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西域地區,後又進而傳到內地。貴霜帝國錢幣上國王的名字稱號有:「偉大的國王」、「王中之王」、「愷撒王」、「天子」等,其中,「愷撒王」的稱號來自羅馬,「天子」稱號來自中國,這表明這個王朝的統治者既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也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據考證,中國的絲綢、鐵器、漆器也由絲綢之路輸入印度,源於中國的水果桃、梨也是在這個時代傳到印度的。
※住在喜馬拉雅山中法力無窮的神,你去尼泊爾和印度,到處都能見到她
TAG:菩提禪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