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努力了「做不到」就請看《為什麼統一六國的是秦國》
戰國時期的諸侯國講究的是名正言順,雖然周武王分封了很多的諸侯,但是當時的秦國並沒有在這些諸侯國中出現,那他們是怎麼樣一步步走來,在六百年的建國護國的過程當中中,繼承了什麼思想,最後能夠統一六國的呢?
翻開秦國的歷史,有記載的人物,是從西周時期第八位天子,周孝王時期(西周一共12位天子)開始出現。這個人叫「非子」,非子當時在周孝王時期也只是給周天子養馬的,沒有錯就是養馬的。不過他不像現在大多數人得過且過,他養的馬好到連天子都誇獎他,最後給了一個嘉獎,
非子的這個嘉獎外加一塊封地叫「采邑」(位置是就今天的甘肅隴西)。此時的秦國還沒有形成,因為按當時的官場制度(請看圖三),非子雖然從鎮上被提拔到了市裡,也只能是卿大夫,談不上國,革命尚未成功秦國應繼續努力,然而秦國也並沒有放棄。
非子是秦國第一個建立起來的政治舞台,然而在西周王朝即將面臨滅亡的時候,秦國的「秦襄公」用他的政治眼光,讓秦國一下子,從市裡直接升為省部級。這裡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事件叫《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也就是我們民間講的《狼來了》的故事,周幽王騙了所有諸侯,只是為了讓他老婆笑,這樣真有人來攻打他,所有的諸侯都不來,這個時候秦襄公果斷往前奔,周幽王雖然被殺,但是他的兒子看中了秦襄公,直接給個諸侯當一當,外加一塊有人居住的地方,周天子讓秦襄公自己去打,打下來就是你的,此時秦國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諸侯國」與其他諸侯國平起平坐了。
秦襄公在攻打他的封地的時候,非常努力,奈何當時的戎族比較強大(當時待在秦國封地的人叫「戎」)。直到秦襄公帶兵打仗死在戰爭的路上,也沒有把這塊封地攻下來。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光靠努力是不夠的了。
秦襄公死後,過了一百七十年,秦國再一次出現了一個有魄力的君王叫「秦穆公」我們簡稱他為「魄君」從他這裡開始,秦國大量使用其他諸侯國的人才,也大多是其他諸侯國放棄的人才。秦穆公重用一個晉國的人才叫「由余」,最後把秦襄公被封的地一點不少的收回來。
從上三個例子,說明秦國從非子開始,就一直沒放棄過自我強大。假如把這些精神貫徹到我們自己身上,顯然很有用,秦國在秦穆公之後,有十五代國君沒有什麼作為。因為秦國地圖上想要東進,必須和一個諸侯國有關「晉國」。直到三家分晉後,秦孝公的出現,商鞅變法這些一些列的典故與作為,無一不是在幫助秦國。所以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並且不能放棄。
喜歡就請關注,您的建議是我最大的動力。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