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探測計劃中,取樣後返回有多難?
夏天的晚上,人們可以在湖水中,很輕鬆的看到一汪明月倒映在水中。我們最早知道的星球,並且每天都能觀察到的,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月球了。看到它很簡單,但是想要從中帶回一點點的東西,卻異常的艱難。人類利用數學方式去系統性的觀察月球,從伽利略時代就已經拉開了序幕,但是直到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末,我們才真正的發射衛星到往這顆星球,開始了對其全面的探測計劃。
美蘇在短短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往月球瘋狂地發射了70個無人探測器,用來了解這顆天天掛在我們頭頂的星球。早期的探測計劃中,這兩個國家主要是利用探測器的直接撞擊月球、圍繞月球拍照和旋轉,用這三個方式來實現對月球的初步了解。
前蘇聯實現了無人取樣,利用其所研發的月球16號,獲得珍貴的月球土壤,用來進行分析研究。而美國則走的更遠,他們的阿波羅十一號飛船,實現了載人登陸月球又返回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要想登月,探測器研發團隊需要處理好在落月過程中,探測器大幅度減緩下降速度所要承受的壓力和避免落地處的各種岩石這兩大問題。
採取月球上土壤的樣品和岩石,就得製造出能在惡劣環境下,還能正常工作的機械臂和鑽孔機。還要研發出能夠保證取樣後的樣品原始狀態的儲存盒子,畢竟月球土壤中可能蘊含著豐富的礦物資源,這些都是未來進行星際開發所需要了解的知識。最後最為關鍵的就是,載著土壤的探測器重新升空的過程,這時候要是上升時候出現有一個角度的偏差,後果將是無法預料的,甚至會導致整個計劃的失敗。
在月球探測器到達一定的高度後,就要和圍繞月球的飛船對接,這種對接不同於地球上空的對接,地面的控制中心更難去操控飛船和探測器的姿態,稍微出現一毫米的偏差,就會出現對接失敗雙雙墜落的風險。不過說了這麼多的困難,相信未來的中國航天人,可以克服這些,成為繼美蘇之後,第三個可以做到從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TAG:星空天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