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長城傳媒丨報告老師!康熙爺寫錯別字!還寫在了名勝古迹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源遠流長。但是漢字難寫,再加上個人疏忽,有錯別字在所難免。
古人最著名的錯別字,大多出現在文化古迹或是旅遊景區內。但這些錯別字,既不是「無意書之」,也不是「藝術性犯錯」,往往會涉及一個年代驚天的秘密……
第一名
「避暑山莊」匾額中的「避」
避暑山莊的錯別字,可謂天下第一。一是因為,這字影響實在太大了,二是因為,這是皇帝寫下的。
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
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在康熙五十年的親筆御書。
康熙為什麼要多寫一橫?一種說法稱康熙是有意多寫一橫,寓意他的江山更穩當。而另一種說法,則更容易被世人接受:當時的康熙爺真的寫錯了,而且臣僚也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
更何況皇帝向來就有造字的特權。比如武則天,將中國的「國」改成「圀」,你敢說這是錯字?
康熙爺的錯誤,並不是沒人指出來。後世的乾隆帝就主動為康熙爺糾錯,用滿、漢、蒙、藏、維五種文字另題寫了一塊沒有錯字的「避暑山莊」鎏金匾,掛於內午門上。
第二名
「花港觀魚」碑
康熙寫的錯字不只避暑山莊一處,在著名的景區杭州西湖,又有一個康熙爺書寫的錯字——「花港觀魚」碑上的「魚」。
這個錯字背後就大有說法了!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也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
這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這裡有一個傳說。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之」。
張廷玉
皇上,您怎麼又寫錯了?
朕有好生之德,魚下面的四個點形似火焰,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故而為之。
張廷玉
皇上聖明!
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洒地活了。
後來,乾隆下江南時,還曾和詩一首:「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須秋水悟南華」,刻在碑後,成為一段佳話。
第三名
「此山眀太祖之墓」
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入明樓,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眀」。
其實,「眀」是國內景點出現最多的錯字之一。除上面提到的外,在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內也有,有塊匾額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寫成「眀」;新都的寶光寺有「光明世界」匾,上面的「明」字也寫成「眀」;濟南市大明湖的門牌上「明」字,同樣寫成「眀」。
出現這種現象,其實牽扯到一個年代的秘密。清代大興文字獄,當時文人在許多場合都不敢直書大明王朝中的「明」,擔心惹禍,但又不能繞過此字,於是把「日」易為「目」,意思是「睜眼寫錯字」。
此外,還有另一種解釋:用「目」代替「日」是一種智慧,代表的是一雙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就是這用意,「明君之明重在能識人、識勢」,所以重「目」,而諸葛亮正是這樣有眼光的人。
第四名
平山堂「風流宛在」匾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兩個字是有意錯之的。
當時,歐陽修在揚州是個「風流太守」,在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當年每到夏天,歐陽修就會在平山堂大宴賓客,請來美妓助樂。為了營造氣氛,還從百里之外的邵伯湖採摘來了大量的盛開荷花,插在來賓座旁邊的畫盆內。然後起鼓奏樂,一朵荷花在賓客手中依次傳遞。當鼓樂戛然而止時,荷花落在誰的手上,誰就得飲酒一杯,作詩一首,摘一片花瓣扔到地上……常常深夜不歇。
「擊鼓傳花」的遊戲,據說就是因為歐陽修的這段風流韻事而傳下來的。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用意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題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第五名
孔府的「富」和「章」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字。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此楹聯是這樣寫:「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這兩個錯別字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
相傳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一天,恰有神仙路過,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寫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據說這以後孔府凡書寫「富」上面皆無點。
「章」一豎通天,又是怎麼一回事情?
當年紀曉嵐應邀給孔府寫聯,但「章」字就是寫不好,寫了多遍皆不滿意。紀曉嵐索性放下筆,去休息了,不一會兒進入夢鄉,紀曉嵐看到有一老者在他寫的「章』字上划了一筆,成了破「日」之狀。紀曉嵐當即醒來,得了靈感,揮毫潑墨,把「章」子的一堅寫出了頭,意境下子全出來——「文章通天」,用在孔府的大門上十分貼切。
從文字書寫規範的角度來看,以上這些錯字確實是問題字,但聯繫其背後的秘密,又會使這些錯別字有了別樣的魅力,古往今來為人們津津樂道,最後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文化。
中國新長城組委會編輯部出品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