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脫口秀如何在夾縫中「脫口而出」?

中國脫口秀如何在夾縫中「脫口而出」?

2017年在各個平台紛紛發力下,脫口秀迎來井噴,數量大幅增長,如搜狐視頻的《梁歡惡毒秀》、騰訊視頻的《吐槽大會》、愛奇藝的《奇葩說》。然而,在國內脫口秀市場逐漸壯大之時,脫口秀節目也面臨著政策收緊、人才緊缺等困境。2018年,中國脫口秀節目該如何創新發展,在娛樂化外衣的包裹下犀利點評實事,讓觀眾在哈哈一笑之後有所思考與啟迪,打開脫口秀這一喜劇綜藝的新藍海,值得思考與探究。

一、引進不忘創新,國內脫口秀升溫

美國是脫口秀的發源地,至今已有60多年的制播史。在中國,脫口秀雖作為舶來品,但普通觀眾對此其實並不陌生,與我國的單口相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完成本土化改造之後,我國脫口秀節目以平民化的姿態,圍繞社會的熱點事件,各抒己見,而廣受觀眾喜愛。最早的電視脫口秀節目是1996年的《實話實說》,後經歷了《鏘鏘三人行》《壹周立波秀》等的繁榮發展,近年來又隨著網綜的興起,進一步走進了大眾的視線。

在2017年上線的117部季播網路綜藝中,上線的脫口秀節目有39部,斬獲流量95億,脫口秀節目不僅成為重要的類型節目,更是流量大戶。以脫口秀爆款節目《吐槽大會》為例,截至目前,第一季的網路播放量已突破17億,在2017年獨播網綜中排第4名,成為2017年第一季度當之無愧的網綜黑馬,由此引發了業內對國內喜劇脫口秀市場的重視與開拓。2018新年伊始,各平台便在脫口秀節目上紛紛布局並持續發力,搶灘脫口秀下半場。優酷預計推出《曉說2018》、馬未都的《觀復嘟嘟3》和竇文濤的《圓桌派2018》;愛奇藝將繼續推出「老王牌」節目《奇葩說》第五季,還將製作衍生綜藝《奇葩大會2》;騰訊則將全力打造《吐槽大會2》;郭德綱也順勢推出了他的首檔網綜脫口秀《一郭匯》,可見脫口秀的火熱發展態勢。

二、脫口秀何以突破頹勢,逆勢上揚?

2017年,中國綜藝節目市場風雲變幻,許多老牌綜藝《快樂大本營》《中國新歌聲》收視率大幅下跌;部分綜藝節目《極限挑戰》《鏘鏘三人行》等也相繼因故停播,部分節目甚至難以找到贊助商……不知不覺間,一股寒潮席捲了內地綜藝產業,然而脫口秀節目卻在形式、風格、內容、渠道上不斷進行創新與突破,並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一枝獨秀」。

(一)節目話題設置巧妙

脫口秀節目在內容選擇上更能敏銳地捕捉到觀眾的喜好,將話題聚焦於社會熱點、輿論話題、媒體事件等,帶有強觀點的輸出,並結合各種修辭手法的使用,代替觀眾發出聲音,吐槽出觀眾想說的話,讓脫口秀節目自帶一種高級幽默感。相比於其他的喜劇節目樣態,散發出自身獨有的氣質,語言簡單卻不失思想的深度,態度輕狂卻不失觀點的新銳。

比如《吐槽大會》曾邀請馮瀟霆前來擔任被吐槽的「主咖」,身為國足隊長的他自然自帶「滿滿槽點」;而在第五期節目中又邀請影視明星潘粵明坐陣,在這一期節目中,編劇宋方金炮轟影視圈亂象,直言道:「現在演藝圈的門檻低,要求更低,只要長得好看就能進門。」雖然辛辣,但是每個字都說的讓人酣暢淋漓。讓大家在滿滿槽點與笑點中大呼過癮。

(二)形式多元更接地氣

不管是「說唱+脫口秀」還是「辯論+脫口秀」,亦或是其他形式,脫口秀節目在呈現方式上也做足了功課。兩季《吐槽大會》均以網路獨有的「吐槽文化」為切入點,採用嘉賓跨界挑戰吐槽式喜劇脫口秀的模式;而《脫口秀大會》則是由脫口秀紅人李誕、池子各帶一隊,採用對戰式的形式,為節目添彩;而最新亮相的《冒犯家族》則是以「脫口秀+情景喜劇」的新穎表現形式,收穫了不少好評。可見,脫口秀節目成功引入我國之後,各大平台力求在形式上突破創新,力爭差異化發展,滿足觀眾需求。

(三)網感十足、契合需求

部分脫口秀節目在傳統電視上「銷聲匿跡」之後,轉戰互聯網,並就此打開了一片新天地。脫口秀節目作為我國內地綜藝節目的有效補充,為觀眾提供了更多選擇的空間。使觀眾得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觀看。另外,脫口秀節目在娛樂化外衣的包裹下犀利點評實事,所輸出的觀點也與觀眾的思想態度相碰撞,交互性極強,契合了年輕人的口味。

三、褪去浮華,換種方式解讀脫口秀

在國內脫口秀節目風生水起之時,我們同樣需要冷靜面對脫口秀節目進一步發展所存在的困境與瓶頸。只有在認識到政策掣肘、人才短板與創新迭代乏力問題猶在的基礎上,才能讓脫口秀節目擺脫「帶著鐐銬跳舞」的境地,推動脫口秀節目走地更遠更穩。

(一)政策收緊、創作受限

2017年6月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視聽節目創造播出管理的通知》強調,網路視聽節目要堅持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同一尺度,把好政治關、價值關、審美關,實行統籌管理。政策的進一步收緊無疑使「僥倖」轉戰互聯網的脫口秀節目「心頭一緊」。在我國,幾乎所有的脫口秀節目都要面對尺度把控問題,去年《吐槽大會》第一期播出時就因為尺度太大被勒令下架;《金星秀》也於2017年9月在連續推出132期節目後與觀眾告別;高曉松的《曉松奇談》曾因談及歷史敏感問題而被停播;明星酒後真言秀網綜《舉杯呵呵喝》也悄然下架……

尺度問題是國產脫口秀的一條警戒線,然而這條警戒線並沒有一個嚴格而明確的標準,越過這條線的後果卻顯而易見。政策尺度、道德尺度的限制促使脫口秀節目的創作空間受限,對觀眾的吸引力也難以發揮。最終致使脫口秀節目無論在電視台還是視頻網站,生存空間都越來越小。

(二)語境不符、難以彌合

脫口秀的發展受到限制還與中國特有的文化屬性有關。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T·霍爾曾用高低語境文化的概念來說明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中國文化屬於高語境文化,這種文化下的人們在交流時喜歡婉轉隱晦的表達方式,較多地考慮對方的感受,以避免直接交流造成的尷尬;而美國屬於低語境文化,他們喜歡直接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所以,對於脫口秀這一「舶來品」來說,在中國發展難免會有些「水土不服」。

正如《吐槽大會》的標語所言「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部分明星藝人對於節目組的「尺度」仍難以接受,部分觀眾也把「槽點」等同於「污點」,認為節目組是在嘉賓的傷口上「撒鹽」。中國特有的、傳統的文化屬性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影響著脫口秀節目的製作與傳播。

(三)人才斷層、青黃不接

實際上,脫口秀存在的問題遠不止以上兩點。脫口秀進入中國的時間還很短,脫口秀習慣性養成不足,距離真正的大眾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比起美國的脫口秀產業,美國是金字塔結構,線下的脫口秀演員人數很多,往上是編劇和上節目的脫口秀演員,多數人經過長時間鍛煉再上節目。但中國是倒金字塔結構,人才儲備很少,人才斷檔的問題尤為明顯。像大鵬、王自健、李誕、池子、這種獨當一面,能撐起一檔節目的人才寥寥無幾。脫口秀演員的青黃不接已經成為制約脫口秀髮展的明顯短板,各方共同發力打造更多元、更常態化的喜劇新星培養機制迫在眉睫。

《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製作方笑果文化就在線下布局了一系列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其中噗哧訓練營是線下封閉式脫口秀訓練營,也是全國首個針對大學生群體的脫口秀訓練營。另外,笑果文化還翻譯格雷格·迪恩的《Step By Step To Stand-up Comedy》,出版了《手把手教你玩脫口秀》,這一國內第一本針對脫口秀笑話創作和舞台表演的指導書。與此同時,笑果文化還打造了「脫口秀開放麥」這一互動平台,借鑒了西方發達國家流行的脫口秀俱樂部的形式,為喜劇新人提供平台進行練習,致力於將脫口秀文化推廣到民間。

(四)創新乏力、同質化嚴重

最後,脫口秀節目的同質化現象也日趨嚴重。一個爆款出現後,一批的同類型節目便相繼推出,《今晚80後脫口秀》《吐槽大會》《今夜百樂門》《脫口秀大會》等脫口秀節目讓觀眾應接不暇。

讓人憂心的是,節目形式同質,連脫口秀演員的同質化問題也日趨嚴重。一些大眾所熟悉的面孔穿梭於不同播出平台、主持各種脫口秀節目。由於缺乏相應的創意和改變,很多明星主持人在節目中表現出水土不服的跡象,只能「販賣」自己早前積累下來的人氣。節目好不好看全靠嘴說,而依靠數量有限的「名嘴」是無法支撐產業良性發展的。

貝迪絲·白瑞曾在《揮之不去的流行》一書中強調了脫口秀的重要性,「在過去的十五年里,有兩種事物改變了我們傳播的方式:計算機和talk show。」中國脫口秀歷經20餘年的發展,通過不斷疊加新的創意、玩法和元素,可以看到,脫口秀全面的垂直細分化趨勢越發明顯。一味求新,觀眾在新鮮感消失以後,總會審美疲勞。除了笑,還有什麼留給觀眾,這是脫口秀節目需要思考的。

誠然,脫口秀節目除了逗樂大家之外,更重要的是對現實的時效性關照、對社會的洞察性提醒、對傳統的繼承性思辨,通過態度的表達,正向價值觀的傳播,帶給人以一定的思考和啟迪。培養觀眾一種批判的思維方式來反思自身和當下社會,讓更多人能從節目當中看到自己。希望脫口秀這顆充滿希望的種子,可以在中國找到更加肥沃的土壤,找到一條兼顧主流價值文化和娛樂特色的新道路,相信脫口秀必將迎來下一個春天。

參考來源:

「電視人」微信公眾號

北京娛樂信報,《脫口秀在內地為何難出爆款?》

傳媒+,《落幕,中國脫口秀節目任重道遠》

END

後台編輯 | 趙 婕

校 對 | 孔瑞潔 李赫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之有范 的精彩文章:

創意城市:藝術和文化部門如何促進經濟活力

TAG:言之有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