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757年1月30日,安史之亂髮動人之一大燕聖武皇帝安祿山為其子所殺

757年1月30日,安史之亂髮動人之一大燕聖武皇帝安祿山為其子所殺

安祿山(703年2月19日-757年1月30日),本姓康,名軋犖(ya luò)山,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母阿史德氏。父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為突厥巫師,信仰祆教。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主要發動人之一,並建立燕政權,年號聖武。

安祿山像

祿山少孤,因母改嫁突厥番官安延偃,遂改姓安姓,改名祿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亞昭武九姓)。安祿山通曉六國語言,初為互市馬牙郎(大概是商人交易時的翻譯員)。被節帥張守珪養為假子,後漸升至千盧將軍。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祿山為平盧兵馬使,以賄賂交結唐廷派往河北的御史,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稱許與寵信。開元二十九年,官營州都督;天寶元年(742年)為平盧節度使;天寶三載,兼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十載,又兼河東節度使,掌握了今河北、遼寧西部、山西一帶的軍事、民政及財政大權。又受封為東平郡王。

祿山晚年十分肥胖,重三百多斤,皇帝問他肚子怎麼這麼大,答曰:「唯赤心耳!」曾經在玄宗面前作胡旋舞,竟然能「疾如風焉」。

安祿山權勢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詐,善於諂媚逢迎,取得唐玄宗、楊貴妃等人的寵信和支持外,還因為當時河北一帶外族雜居,情況複雜,而他熟悉當地情況;另外,當時奚族和契丹族勢力較強,不時進擾河北,他以征戰或欺詐手法,鎮壓兩族以立功,被玄宗倚為「安邊長城」。

《明皇幸蜀圖》描述安史之亂中唐玄宗被迫西逃成都

唐玄宗統治晚期,唐朝國勢由極盛轉變成過度安逸。對邊軍統領的管制逐漸鬆動,對禁軍的訓練也稍微鬆弛。安祿山在各邊軍中勢力最強大、管區最完整,他洞悉內情,遂有輕朝廷之心。

前任宰相李林甫死後,他在朝中失去了忌憚的對象。安祿山感念玄宗恩德,本想等衰老的玄宗駕崩後再行叛亂。但新任的宰相楊國忠與群臣不和,其中為了爭寵,楊、安兩人關係最惡。又因為之前他為了討好玄宗而得罪太子李亨,深感不安又對帝位抱有幻想的安祿山,於是提早叛唐行動。叛變前,他精選豢養同羅、奚、契丹降人八千為義子,稱「曳落河」(胡語,意為壯士),皆驍勇善戰;又畜戰馬數萬匹,多聚兵仗,分遣胡商至各處經商致財。天寶十四載,又請以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組成一個以少數民族武人為骨幹、有漢族失意文人和地方軍人參加的財富力強的武裝集團。

安史之亂形勢圖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以討楊國忠,清君側為名,與平盧節度使史思明發動叛亂,挾三鎮兵力,直指東都洛邑。太原驛站得報,疾馳趕到驪山,當時在驪山華清池的唐玄宗不相信安祿山會叛變,但叛變的消息不斷傳來,玄宗仍半信半疑,直到平原郡太守顏真卿派人傳來情報,玄宗大夢初醒。在唐玄宗本人錯誤的戰略下,安祿山的鐵騎軍團攻陷洛城,次年正月便在洛陽,建國大燕,改元聖武,自稱雄武皇帝,以達奚珣為丞相。

同年六月,唐玄宗因急於解除長安之危,又在錯誤的軍事認知下,處斬兩位名將封常清與高仙芝,此令震動唐軍。爾後唐玄宗急令另一名將哥舒翰統帥唐軍東出潼關。深明唐玄宗戰略錯誤的哥舒翰,計劃以拖制變,最後卻被唐玄宗認為怯戰,因而在無從建言的無奈中與安祿山決戰,果然大敗。

唐朝在邊軍與地方駐軍來不及應變的情勢下,安祿山大軍壓境,進入京畿一帶。唐玄宗在危急下,率領近衛兵團逃出京城,群龍無首的西京長安因此陷落。從此,各地的有力軍官,觀察使、安撫使、節度使等等的地位高漲,半壁江山亦陷於長期戰亂之中。唐肅宗至德二年正月初六(757年1月30日),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後,並未公布其死訊,只稱他傳位於安慶緒,尊其為太上皇。後史思明殺安慶緒後即大燕帝位,補謚安祿山為光烈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盤點平定安史之亂的幾位唐朝大將!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