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隱史、正史與江湖傳聞

隱史、正史與江湖傳聞

電影《無問東西》給我們的最大不同,是講述了一個歷史的另一個面目。我們觸摸歷史,就如同盲人摸象,課本上說的只是歷史的一面,有可能還只是帝王將相、一地雞毛的一面,有幾個人能摸著它的脊樑。當《無問東西》講一熱血男兒從軍故事時,一個宏大的歷史底色在不經意的畫面中流淌。西南聯大的師生中,沈從文、梁思成、梅貽琦、馮友蘭、陳寅恪、朱自清、林徽因、聞一多、王國維、周培源、陳岱孫、金岳霖、穆旦、吳有訓,陳岱孫、華羅庚、鄧稼先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如同夜空繁星閃爍、璀璨銀河橫亘。這是正史的文脈流轉的一面。是一種隱性的巨大存在。

中原文化是一酷愛記載歷史的文化,有二千五百年的確定正史記錄,但並不是每一個史官均具大歷史的眼光和格局的。王允誅除董卓時,蔡邕在司徒王允側,合不該蔡邕好端端地嘆了一口氣,王允勃然大怒,立即將蔡邕逮捕下廷尉。邕自獄中上書說,欲「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允不從,說,「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吾不能貽害與後人。」潛台詞:連咱們大家都可能被他誹謗。遂誅蔡邕。蔡邕是東漢末年曠世逸才,多識漢事,如能續成後史,也許會成為第二部《史記》。

《史記》在西漢末年就受到質疑,揚雄責司馬遷「不與聖人同,是非頗謬於經」。東漢史家班固以為《史記》「微文刺譏,貶損當世,非誼士也。」。漢代兩朝,大儒們多持此論,漢朝不認可司馬遷,可能與他的「政治觀」不正確有關。更朝換代直到唐朝,《史記》的價值才得以璀璨,司馬遷大歷史的眼光和格局才得到承認,由隱史變為正史。

其實仔細閱讀史記,你會發現雖貴為正史,諸多記載或許也是來自江湖傳聞。有奏章、石碑記載的是信史,證明力第一;大庭廣眾下說的,可能口口相傳下來,如果經時尚短,經去偽存真,可能也能見真貌。但如果是二人私下說的,太史公如何得知?但太史公就是有此如椽巨筆,寫盡戰國縱橫權譎之謀、孔老百家爭鳴之盛,楚漢末路英雄之悲,文脈流傳獨尊儒術之源。呈獻歷史的各個面目。後世史家立場均為統治者立傳,屁股決定頭腦。有如此俯視江河山川,撫摸歷史脊樑的格局、眼光者能有幾人。司馬光之「資治通鑒」也純為統治者借鑒歷史而編。可見後司馬差前司馬多矣。

項目立項2001年左右,調撥2億專項經費投入,歷時N年編纂的新修《清史》,現在已追加投入到12億+。總成稿字數大概在3000萬字左右,平均每個字投入36元。看著這字數,不禁啞然失笑,這幫子專家是來騙錢的吧?區區清朝268年,寫下來比以前正史24史全加起來字數都多。在現代人群中尋找「文章漢宋兩司馬」不可得,最起碼也得是個數學及格的人來當主編吧。

麥子於2018-1-2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