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考狀元到底有多難,狀元考題你會做幾道?

中國歷史上考狀元到底有多難,狀元考題你會做幾道?

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選拔人才的方式之一。無數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只為一朝金榜題名。有的人甚至滿頭白髮,仍然在考秀才。「范進中舉」的故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艱難與辛酸。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在我國的古代,考上狀元到底有難?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先看一看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科舉制度。

我國的科舉制度最早的雛形始於隋朝,在明清兩朝時逐步穩定並走向鼎盛。明清兩朝時,只有秀才才可以正式參加科舉考試,那怎樣才可以成為秀才呢?書生需要通過三層考驗,知縣主持的縣試、知府主持的府試和省學政主持的院試,三場考試合格後,才算是取得秀才資格。

第二級考試是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在各省的「貢院」舉行,通過「」鄉試的則被稱為「舉人」。成為舉人後才能參加最高一級的考試——會試與殿試。會試主考官多由內閣大學士或六部尚書擔任,殿試則由皇帝親自主持,所發之榜稱「甲榜」,「甲榜」共分三甲:一甲就是前三名,賜進士及第,即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賜進士出身,人數不定;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人數不定。以清朝癸卯科為例,三甲一共錄取進士360人:一甲3人,二甲183人,三甲174人。

由此看來,通過層層的選拔,最後高中狀元,頗為不易。據史料統計,明代各地的鄉試錄取率平均僅在2%~6%之間。如果以科舉考試中的最高階——會試和殿試計,從明初至清末,錄取了一路走低,咸豐帝時僅為3.5%。

目前,我國有史可考的狀元約有將近800位。簡單列舉其中較為著名的幾位:唐開元十九年辛未科狀元,王維,他的作品不用說。明武宗皇帝正德六年狀元,楊慎,他的作品中最普及的當屬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蘇軾21歲時,被父親蘇洵帶到京城參加科舉考試,蘇軾的文章頗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但他卻認為這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蘇軾屈居榜眼。

古代科舉的考題,都是從四書五經和歷代聖人言論中摘錄。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中國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試題:

史論

四書五經

怎麼樣,看完這些題目有何感覺?在我國古代,考取狀元還是非常難的。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凌軒閣 的精彩文章:

一呂二趙三典韋,三國二十四武將排行榜,這排名你服不服?

TAG:史書凌軒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