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不容易」系列選題之二:為什麼我們懷的是「恐龍蛋」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產科行政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劉銘
編者按
生兒育女,絕非小事。而對於一部分家庭而言,絕非易事。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建院71年來,始終關注廣大婦女兒童的健康,以專業技術和暖心服務,致力於打造一家「善良的醫院」。
新聞晨報「醫述」版關注醫患關係,致力於傳播醫患互信的正能量,深受市民和讀者喜愛。2018年1月21日起,該版面推出「生育不容易」系列報道,關注發生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的醫患故事。今天在此與大家分享的,是該系列的第二篇《為什麼我們懷的是「恐龍蛋」》。
只要你不放棄,我必相助相依——這是一婦嬰團隊的莊嚴承諾。
一婦嬰的醫務工作者願意與面臨生育困難的這些家庭並肩努力,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世界,生生不息。
正因如此,一些人視生育為自然不過的事情,但不曾想,有不少人在生育這件事上,經歷了無數困難、挫折、痛苦和煎熬。
所幸,在這過程中,有一個群體在陪伴並幫助著人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小心翼翼進來的患者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南院四樓的一間保胎病房內,熱熱鬧鬧。
幾個爸爸聚在一起,忙著為小孩取名。媽媽們並不敢有太大動彈,都平靜地躺在床上,看他們「耍寶」。
「你家是雙胞胎,你又姓程,就叫程凰程恐吧,寓意有鳳凰和恐龍,龍鳳呈祥。」大家鼓掌,說幫忙取名的421床的爸爸王俊(化名)有才。
輪到他給自己孩子取名了,他想了想說:「就叫王依保吧,讓他(她)長大後記住自己來之不易,是靠著藥物(依保是種保胎葯)和醫生的保護才慢慢長大的。」
這話一出,大家都有片刻的沉默。
是啊,這些孩子都來之不易。要不是現在臨近「畢業」(患者們稱順利分娩為畢業),大家心中的大石頭放下了一大半,才開始歡呼鬧騰。之前的很長時間他們可不敢這樣,心都懸在半空,誠惶誠恐。
這個病房內的媽媽都是一婦嬰產科副主任醫師劉銘的病人。劉銘擅長診治宮頸機能不全,早產等,由於四五年前就專門研究早產,所以她在准媽媽們群內很有知名度,她們喚她「女神」,有不少在當地醫院被判定為沒有希望,必須引產的病人,會特地趕來看她的門診,希望她能幫助保住孩子。「我的有些病人是坐著救護車,有的是坐著輪椅進來的,還有一些捂著肚子,小心翼翼地挪進來。她們很緊張,很害怕,好不容易懷孕了,好不容易捱到20幾周,忽然說可能保不住了,這對她們打擊非常大。」
我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怎麼也捨不得
躺在424病床上的丁茜(化名)就是這麼直接從當地醫院一路搭著計程車趕來門診的患者。
懷孕14周,在孕期檢查中,醫生告訴她,宮頸很短(宮頸縮短,有早產風險,編者注)。「我之前根本不了解這樣的問題,當時醫生說過幾周做個宮頸環扎就好,我不知道這問題的風險,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
丁茜根據醫囑卧床了半個月,之後做宮頸環扎。做完之後又在醫院保胎了半個多月,可臨近出院時檢查:羊膜囊突出,宮頸開了。這代表宮頸環扎並沒有起到控制作用。
此時的丁茜已不再是一個對早產了解不多的孕婦了,她通過網路搜索了解到了很多信息,她也知道,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有位劉銘醫生擅長處理早產,她還通過電話向劉醫生諮詢過相關問題。
查出羊膜囊突出後,她馬上給劉銘打電話,但電話沒有人接聽。即便如此,丁茜也沒有任何猶豫,她走出醫院,在門口攔了一輛計程車,對司機師傅說:「去上海。」
「我覺得留在那邊也沒有什麼希望了,當時20周還不到,接下去的一半多時間該怎麼辦啊。」躺在病床上的丁茜回憶著那一刻的情景:「我當時特別傷心。我32歲了,結婚好幾年都要不上孩子,去醫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特別薄,就連做試管嬰兒的標準都沒有,後來是在醫院調理了好幾年才懷孕的。當地醫院的醫生不建議我走,怕路上顛簸,破水,但我感覺那邊沒人能救我。我沒有見過劉銘醫生,但看到患者群里其他媽媽的一些講述,我心裡有種信念,她能夠幫助我。」
在路上,做好手術的劉銘看到未接來電,回撥過來。聽完丁茜的講述,她說:「你路上小心,來了之後我盡全力幫你。」劉銘擅長難度更高的高位環扎,這種方法的成功率也更高。
丁茜趕到上海,劉銘緊急為她安排環扎手術,之後,她就一直在醫院保胎,不敢離開,在採訪的那天,她已保到30周。
「如果是我自己的話,早就放棄了。可是他(她)在裡面動,我能感受到他(她)的存在,怎麼也捨不得!」雖然兩三個月的時間內,活動範圍僅限於這小小的四人間,但丁茜還是不忘開玩笑:「看人家生孩子都好容易,就像下個雞蛋一樣,可我們怎麼就像下個恐龍蛋一樣。」
丁茜的這些感受,馬麗娜(化名)全都有,而且心情更為跌宕起伏。馬麗娜也曾在這間病房保過胎,她早已「畢業」,孩子出生後她回顧這一切,說:「不知道這一年自己是怎麼度過來的,似乎做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夢,一點也不幸福,心裡充滿了疲憊和焦慮,但同時也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慶幸。」
懷孕到23周的時候,B超檢查發現:宮頸已經內口開了,只剩6毫米。當地醫生告訴她沒有希望了。馬麗娜當時非常恐慌,她幾乎情緒崩潰:「我沒有任何不舒服,寶寶還在肚子里動呢,我時刻可以感受到寶寶呀,讓我放棄,我真的不願意。」
後來她也是網上查找到劉銘醫生的信息,坐著救護車連夜趕到上海,到醫院後做檢查發現羊膜囊已經突出三公分了。但是劉銘安撫她:「姑娘,你別害怕。這個情況不想放棄的話,我們必須搏一下,成不成功我們先不想,但是比你嚴重的,張力更大的羊膜囊突出我都做過,基本都是比較順利的。」
這些話給了馬麗娜莫大的鼓勵,她感覺自己的情況沒有那麼恐怖了。
後來手術很成功,到了34周,孩子順利出生。
「延遲分娩」的希望
劉銘見多了這樣「心裡受過傷也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孕婦媽媽,她很理解她們的感受,深知她們的不易,所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她會尊重患者的意願,儘力去嘗試各種方法保住孩子。「來我門診的大多是大孕周的孕婦,當孩子有胎動後,做為媽媽的感覺會很不一樣。而這些准媽媽們往往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容易:多年不孕、多次流產、早產、多次宮腔鏡或者腹腔鏡手術、試管、生殖免疫問題等等,碰到問題她們不會輕言放棄,我能做的是和她們一起努力,勇敢面對。」
劉銘語速很快,踩著高跟鞋匆匆穿梭在門診和病房之間,看上去雷厲風行,但是在門診,即使上午的門診已看到了下午2點,她還是語氣緩和地和患者說上好多句。
有一對夫婦從外地趕來,他們通過輔助生殖懷上了一對雙胞胎,只是在懷孕到近23周的時候,流產了。
劉銘問得很細緻,是什麼原因無法自然懷孕,接受了什麼樣的輔助生殖方式,懷孕的情況怎麼樣,流產的徵兆是什麼,孕期有沒有監測宮頸長度,出現流產癥狀後如何保胎的,流產前後的感染情況如何……然後她給出診療方案:上次的流產原因不首先考慮宮頸問題,下次要做單胚移植,懷孕期間監測+保守治療的方案,必要時實施緊急環扎。
王俊和愛人何文意(化名)差一點也是同樣內心盛滿悲傷和痛苦,坐在劉銘診室內諮詢下一次方案的夫婦。
兩個多月前,何文意坐著救護車來到劉醫生的診室的。那時,她充滿了無助、害怕、擔心,好不容易通過輔助生殖的方式懷上了一對雙胞胎。可是在22周時,出現宮縮,其中一個孩子流產了。通常情況下,第二個孩子也會很快娩出,面臨和第一個胎兒相同的不幸。
王俊和何文意不想就這樣放棄,他們多方打探消息,從朋友那裡了解到一則新聞:2017年,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產科劉銘醫生團隊成功實施「延遲分娩」方案,當「哥哥」於孕25周不足月流產夭折後。幫助「妹妹」在其媽媽的子宮裡多留了32天後順利娩出。出生時,寶貝體重為1390克,隨後被轉至一婦嬰東院新生兒科病房。期間發生過諸如出生後的感染、白細胞增高等情況,但均有驚無險。經過積極的救治和護理,兩個多月後,寶寶正式出院。
和自己的情況太相似了,傷心絕望的何文意看到了希望,在第一個寶寶流產後的第三天,他們坐救護車趕來上海,經劉銘及其團隊的積極救治,將第二個寶寶保到了近33周,延遲分娩了整整69天。
在為孩子取名的幾天之後,何文意正式「畢業」,順產下了來之不易的寶貝。
文章來源: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cb/html/2018-01/28/content_64474.htm
GIF
醫生簡介
劉銘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產科行政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擅長單胎及雙絨雙胎流產/早產的防治。單獨或聯合包括宮頸托、宮頸環扎、孕激素等在內的多種方式,成功救治多量流產/早產病例,尤其擅長經陰道孕前和孕期高位宮頸環扎術。
門診時間:
周二周四全天(耀華路391號)
TAG: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