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必先養腎,養腎即養命,冬季養腎要點

養生必先養腎,養腎即養命,冬季養腎要點

1

養生必先養腎,養腎即養命

關於養生,《黃帝內經》時就有大篇幅的記載, 到《醫宗必讀》時,更是提出「養生必先養腎,養腎即養命」的觀點。

按常理而言,心腦等臟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麼養生為何要把養腎放在第一位呢?

單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腎臟具有排泄代謝產物,調節內分泌等作用,其重要性遠遠沒達到養腎即養命的地步。

但這裡您需要弄清楚,其實中醫和西醫說的腎大有不同。中醫所說的腎臟是功能的體現,腎主藏精,主水,主納氣,在體合骨,生髓,其華在發,在竅為耳及二陰,是水火之臟,「先天之本」。不等同於現代醫學的腎臟。

腎中寄有命門,腎主命門之水火。命門命門,顧名思義就是性命之門。命門中藏有元精、元氣、元神,這三大「法寶」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其重要性顯而易見。

腎藏精

《素問? 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 生之本也。」中醫所說的精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包括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

其實,先天之精類似於西醫學所說的基因。後天之精是先天之精的部分基礎加上後天之水谷精微充養而形成。

當人體腎臟中所藏之精充盈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能夠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繁殖的物質,所以當腎精充足的時候,人的生長發育良好,身體強壯;腎精虧虛時,人便老態龍鍾,百病叢生。

腎主水

腎是人體水液代謝的總開關,腎臟出毛病了,人體的水龍頭失靈了,那麼代謝產物就不能從腎臟排出,逐漸積累,導致疾病出現。

腎主納氣

古人說人活一口氣,這個氣就是腎所主之氣。但在我們平日的觀念中,呼吸之氣與肺息息相關,是不是意味著氣的出入只與肺相關呢?

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女士以胸式呼吸為主,男士則以腹式呼吸為主。肺在胸部,倘若只靠肺呼吸怎麼會有腹式呼吸呢?古人有「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之說,這就涉及到中醫所說的腎主納氣的作用了。

腎主骨

腎主骨與生長密不可分,生髓通於腦,與人的思考等腦力活動相關。如果腎虛髓不充,就有可能出現呆傻愚笨的情況。

再有腎開竅於耳及二陰。耳朵是聆聽大自然的窗戶,二陰又與生育密切相關。

由此可見腎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古人會有「養生必先養腎,養腎即養命」一說。

2

腎是一身陰陽的根本

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腎是一身陰陽的根本,其與心肝脾肺間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心腎相交

有很多人聽過心腎不交,按理說心的五行屬火,腎的五行屬水,五行相剋,而且從兩個臟器的位置上來看,也沒有什麼重疊,說不交是正確的呀,那又怎麼會有心腎相交一說呢?

《黃帝內經》中說過,「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

給您打個比喻來解釋,心臟在人體中的作用就好像天上的太陽,腎臟在人體中的作用就如地上的海水。

海水在太陽照射下蒸發,上升為雲,又會以雨的形式匯入海洋。

心臟在這一過程中起著溫煦的作用,其散發的熱能是海水無限循環的動力,就如中醫所說心主血脈,心陽推動血脈運行周天;腎臟則起著涼潤的作用,能夠約束熱量的散發,就如腎主水,調節全身水液的運行。天地上下相召,自然界便處於運動中。

此外,心藏神,腎藏精,神志調能控精氣,精氣又能轉化為神志,精神互用。

肝腎同源

肝腎的關係在祖國傳統醫學中稱為「乙癸同源」。

從五行來說,肝(五行屬木,乙木)為水之子,而腎(癸水)為木之母,腎陰能夠滋養肝陰,所以我們常見肝腎虧虛的病人,很少見單純肝陰虛或腎陰虛的病人。

從功能上看,腎主封藏,肝主疏泄,兩者相互制約,相輔相成。

簡單來說,就是興奮與抑制的關係。從來源上看,腎藏精,肝藏血,精與血都來源於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是什麼東西呢?相當於食物消化後的營養物質。古人有「一滴精,十滴血」的說法,這也說明了兩者為同一物質,只是濃度不同而已。

脾腎相濟

古人常說水來土掩,且五行中土克水,那麼脾( 五行屬土) 與腎水相濟又是怎麼回事呢?

脾為後天之本,能運輸水谷精微營養腎;腎為先天之本,腎陰腎陽又能資助脾運化,所以說它們相濟。

如果腎水不能資助脾土,脾土運化受阻,身體會出現很多問題。如各地洪水泛濫,究其原因不難發現與土地過度開發關係密切。

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往土地上倒杯水,水很快就被吸收了,如果往水泥地上倒杯水,則很難被吸收。

肺腎相生

肺(五行屬金)腎互為母子,一方面水能生金,另一方面腎為一身陰陽的根本,金亦能生水,兩者相輔相成。

在經脈巡行上,唯有腎經經脈上入肺中,這也是肺腎相生的重要基礎。肺與腎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呼吸運動與水液代謝方面。

在呼吸方面,肺主氣,吸入自然界的清氣,通過周身循環轉化為濁氣排出體外;腎主納氣,腎臟能夠攝納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氣,保持呼吸的深度,這個深度使得氣機能布散全身。肺腎一上一下,升降相因,完成完整的呼吸作用。

在水液代謝方面,肺在上好比水的源頭,能夠使水液布散全身;腎在下,腎氣的氣化作用能使大部分水液循環吸收,剩餘代謝產物排出體外,相當於現代醫學中形成終尿的過程。

由此可見,肺腎金水相生,陰陽相資也不無道理。

當您理解腎與其他各髒的關係時,再回過頭看「養生必先養腎,養腎即養命」,是否會有更加透徹的感悟呢?而冬季又是養腎的最佳時節,那麼冬季如何養腎呢?

3

冬季養腎

關於冬季養生,《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早有詳細論述,重點在於養腎、閉藏和禦寒,養腎為冬季養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養腎

冬季養生,首要養腎

養腎失當,百病叢生

辨證施補,事半功倍

冬季寒冷,寒為陰邪,容易傷陽。腎陽是人體陽氣之本,對臟腑起到溫煦、生化之效,如果腎陽不足,則會出現精神疲憊,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頻數等癥狀,所以冬季養腎首先應保護腎陽。除此之外還應節制房事,保存腎精;食葯調理,補腎益精。

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補腎,其實很多人補的結果不是腎好了,而是心理的感覺好了,認為自己吃了這麼多的補品,腎該滿足了。可事實呢?本來不需要補腎的人吃了補腎葯,不但營養不能補上,還給腎臟增添了代謝的負擔,這些補品在很多人那裡變成了垃圾。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腎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收藏,但是如果經脈不通,就如同公交堵塞一樣,一邊需要但卻過不去,而另一邊卻不斷地輸送,其結果就是運送的東西漸漸變質,就地處理而變成垃圾。

換句話說,如果人體的代謝出現問題,不明身體情況,盲目補腎的做法是錯誤的。

補腎前要先辨證,再調理。

下面,我們再來談談閉藏和禦寒,它們對養腎也是大有裨益的。

閉藏

順應自然,天人相應

適度運動,無擾乎陽

早卧晚起,閉藏陽氣

調養精神,內心寧靜

冬季是萬物收藏之季,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處於冬眠狀態,此時人體新陳代謝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血流緩慢,韌帶彈性和關節靈活性降低,人應該是多靜少動,冷靜內斂的。

雖說是冬藏,但也不是說冬天什麼運動都不能做。俗語云: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適當的運動如散步、慢跑等,使身體微有汗出,氣血靜而不止,身體的陰陽會更加調和,可以避免因閉藏少動而出現疲乏懶散、無力昏沉等癥狀。同時在起居上,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黃帝內經》主張,冬季神藏於內,不要暴露於外。要使「神藏於內」,首先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因七情傷身;此外,亦可採取疏泄法,把積聚、壓抑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宣洩出去,以儘快恢復心理平衡。

禦寒

遠離寒邪,平安過冬

背部禦寒,保護陽氣

冬季泡腳,引熱下行

「禦寒」是冬季養生的最先任務,因為寒性收引,易導致人體氣機、血運不暢,筋脈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

禦寒保暖應主要從後背和足部做起。俗話說:「風從頸後生,寒從腳底入」。頸後及整個後背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部位,是人體的陽中之陽。寒邪易傷陽氣,通過背部侵入可引發呼吸系統和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背部保暖非常重要。

腳位於人體最下部,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都彙集於此,但同時也是陽氣最不易到達的地方,很多陽虛者都會有腳發涼的情況,在冬季更為明顯。冬季用一些溫熱的藥物泡腳,可以起到祛寒保暖,鼓舞陽氣,引熱下行的作用,對於下半身陽氣虛,陰寒重的病證非常有好處。

4


灸法是針灸學治法的一種,艾灸對寒、熱、虛、實諸證均有一定效果,其機理歸根結底在於艾灸通利經絡的作用。在中醫理論中,灸法是補腎的最強法,它無毒副作用,直接作用於人的腎部腧穴,效果甚至達到立竿見影。

《黃帝內經》對腎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作強之官」,說白了就是於大力士。古代打仗的時候,戰車上一般站三個人,古代左邊為尊,所以君主或將軍在左邊,中間是駕車的,右邊就是「作強之官」。這個「作強之官」,即大力士,是保護君主或將軍的,也就是保護心,一般來講,心得病,有可能就是腎護佑心的功能出問題了。

大力士除了護佑君主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要在打仗中出力氣。人的力氣就是從腎中來的,也就是腰。人有沒有勁,全看腰有沒有勁。

除了「做強」,後面還說腎「伎巧出焉」,何為「伎巧」呢?從表面上理解,就是說一個人手很靈巧,什麼都會做。不過「伎巧」還有更深的含義,就是造化萬物,孕育生命。腎是可以孕育生命的,這是因為腎主藏精,這是腎最重要的一個生理功能。

在中醫理論中,「腎氣」是腎精化生之氣,反映了腎臟的功能活動。《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女子到了七歲左右,男子到了八歲左右,因腎氣旺盛,促進了身體各部的發育成長;女子到了四十九歲左右,男子到了六十四歲左右,因腎氣的衰微,而呈現出衰老的現象。


1、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2、三陰交

定位: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3、神闕

定位:位於腹中部,臍中央。

4、氣海

定位:腹正中線上臍下1.5寸處。

注意:

陰虛者慎用,孕婦禁用。一般在春季灸氣海,《內經》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氣海為生氣之海,此時灸之,應其春生之時序,以助升發之氣,逐陳陰,奠下元之基,以適夏令之長也。

5、關元

定位: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

6、腎俞

定位: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和肚臍平行。

7、太溪

定位: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

中醫中這幾個妙法也有補腎的作用

1、搓耳

推薦指數:★★★★★

按摩耳廓能調節腎的功能。

用搓熱的兩手心搓揉耳廓,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搓揉耳廓3分鐘,再用兩手交替經頭頂拉扯對側耳廓上部12~18次。

2、搓腰

推薦指數:★★★★★

腰為腎府,刺激腎俞穴和命門穴可壯腰健腎。

將兩手搓熱,捂於雙側腎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上,再以命門穴(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處)和腎俞穴為中心,左右搓腰,也可上下搓。

3、擦丹田

推薦指數:★★★★

此丹田即下丹田,與人體生命活動關係最為密切,可健脾益氣,柔肝補腎。

將兩手搓熱,右手掌心捂於右側恥骨結節外上,距正中線約2寸的"氣沖"穴處,左手掌心沿大腸蠕動方向繞臍做圓周運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腎 的精彩文章:

多喝水傷腎還是養腎?90%的人不知道

TAG:養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