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時間,TED熱門演講100萬人受啟發
每當在朋友圈刷到熬夜、脫髮、猝死和中年危機這一系列新聞的時候,心都在滴血。
很多時候你必須熬夜工作,然後在幻想佛系生活的同時,卻不得不面對脫髮、猝死以及中年危機的焦慮和恐慌。
日本電視台NHK在2006年的時候製作了系列紀錄片《窮忙族》。
窮忙族來自英文單詞「working poor」,最早出現於上世紀90年代的美國,指拚命工作仍然無法擺脫最低水準生活的人們。
他們外表還算體面,工作也異常勤懇,生活卻深陷貧窮的沼澤,越努力,陷得越深,而青年窮忙族本該有夢的年紀,卻只能苟且眼前。
比如34歲的臨時洗車工小山良人,高中畢業後從事超過二十個工種,即便拚命工作收入也沒增加多少。
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事例,有學生每天5點半起床背單詞,晚上看書到凌晨才去睡覺,但成績卻一直沒有提高。
有人每天工作12小時回家,連洗澡的力氣都沒有,累癱在床上,升職加薪卻沒有他。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卻得不到回報?」
其實這些噩夢的根源也許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會進行時間管理。
面對這些時代病,應運而生的時間管理技巧也變得火熱起來,與之相對應的一個詞叫做「自律」,成為一個自律的人,似乎成為了成功人士的標配。
當我們習慣性地把所有無法實現目標的鍋都推到「時間不夠用」上時,你可能在時間管理的方法上存在著一些誤區。
你真的會節省時間嗎?
不得不說,人們在偷懶和節省時間這件兩件事上充滿了智慧,這兩者常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我們會為了節省時間在地鐵上吃早餐,為了節省時間去掉視頻廣告。
經常抱怨廣告太長,超過60秒就會感到很煩躁。如果有一個最浪費時間的事情排名名單,廣告一定可以上榜前三。
假設一部電視劇有50集,每集有1分鐘以上的廣告,50集加起來就有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被節省下來,這一個小時可以做很多事情,然而你並沒有。
這個時候,人們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為什麼一定要費盡心思節省時間呢?
對於自制力差的人來說,難的不是時間管理,而是如何達到自律而不浪費時間。
我們身邊總會有這樣的朋友,
「我們去逛街吧。」「哎呀,沒時間。」
「我們去看電影吧。」「不行,我很忙。」
然後發現他居然有時間發朋友圈,配圖是放著咖啡和電腦的辦公桌。
碎片化時間被人們所詬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那些時間被打的特別碎後,不足以支撐任何事情完成,相反還會使大量的時間被浪費。當然回復微信聊天、玩幾下「跳一跳」還是足夠的。
現在的人們十分熱衷於時間管理,也許只是想讓自己看起來很忙碌,或者在放縱的時候尋求一點心理安慰,對時間管理本身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
我們無法創造出更多的時間,但時間會得到充分的利用,這取決於我們選擇用時間來做什麼。僅僅是為了節省時間來睡覺,還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
被誤解的時間管理
大部分人的管理時間都是為了創造更好的人生,比如利用碎片時間學英語、健身、讀書,或者利用空閑時間成為一名斜杠青年。
然而很多人疑惑的是,為什麼自己每天都在節省時間,事情還是永遠做不完,不論多麼努力,生活依然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永遠等有時間再做,是時間管理的又一個誤區。
世界暢銷書作者、時間管理專家勞拉·萬德坎姆(Laura Vanderkam)研究了成功人士的日程表後發現,他們並不是通過節省時間創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創造想要的生活,時間就自動節省下來了。
她做了一個時間日記項目,觀察一些非常繁忙的女性1001天的生活,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其中一位女士發現熱水器壞了,地下室被淹得一塌糊塗,第二天她找來了水管工,又隔一天,她找來了專業清理團隊處理損毀的地毯。這件事佔用了她那一周的7個小時,然而並沒有影響她那一周其它的事情。
但是如果從那一周開始問這位女士能不能擠出7小時鍛煉或者做點別的事情,她一定會說:「不行,你看不出來我多忙嗎?」
時間的彈性是很強的,魯迅先生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還是有的。」所以,時間管理的關鍵,就是對待重要的事,像對待壞掉的熱水器一樣。
另一位更為繁忙的女士卻恰恰相反,她拒絕了別人對她的採訪,並不是因為要經營一家小公司和照顧6個孩子,而是恰好那天是一個美好的春日清晨,她想去徒步。她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選擇。
「我沒時間」=「這事不重要」。
真正的時間管理不是時間先行,而是目的先行。
星期五下午被經濟學家稱為「低成本時間」,因此可以用一點星期五下午的時間給自己列一張三欄優先順序表——工作、感情、個人。
每欄里寫2到3項,然後縱覽接下來的整個星期,看看可以把這些事安排在什麼時候。
一周有168小時,拋去工作和作息時間,我們可支配的時間其實還剩下很多。
集中精力在重要的時間選擇做重要的事情,讓自己成為時間支配者,去合理規劃和利用時間,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效率,還會節省下很多時間做其他事情。
當你做好一件重要的事後,會發現其他事情也會十分順暢,這不是巧合,而是積極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如果你從別人那裡得到一個回復是「有時間再說」或者「等我有時間」之類的,那通常都是借口。
有一種失敗叫瞎忙
有時候,「忙碌」似乎成為了一個帶有炫耀意味的辭彙,甚至有很多人喜歡忙碌,證明自己過著充實而有成就感的人生。
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生活經常會陷入越忙越累、越累越忙的死循環。
我們經常會參考成功人士的時間表,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6點起床,他會在孩子們起床前做一些鍛煉和工作,接著和孩子們吃早餐,看著他們上學,然後有條不紊的去上班。
而普通人是怎樣呢?為了多睡一會兒,在早高峰的路上拎著早餐狂奔。
似乎越是成功的人精力就越旺盛,普通人度過繁忙的一天後,癱在床上簡直不要太幸福,哪還有精力再去健身或者看書學習呢?有時候熬夜加班後,第二天整個人都不好了。
為什麼你明明才二十幾歲卻提前進入了中老年?
原因可能就是你只懂得管理時間,卻忽視了精力管理。
這就是時間管理的第三個誤區,瞎忙,累到懷疑人生。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
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儘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定律,它適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比如20%用脖子以上賺錢,80%用脖子以下賺錢;20%的人改變自己,80%的人改變別人。
它同樣也適用於精力管理,人一天中只有2小時精力旺盛、精神高度集中、辦事效率最高,這2小時可以處理完80%的事情,而剩下的8小時用來處理剩下20%的事情。
當然,運用「二八定律」的前提是要清楚自己在哪個時間段最清醒,每個人最高效的時間段都不同,有的人是上午,有的人則是深夜。
時間管理的本質是選擇+精力。
懂得「二八定律」後你還需要一個配套服務——「艾維做事法」。
這是艾維幫助伯利恆鋼鐵公司總裁舒瓦普提升做事效率的方法,即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一天內6件重要的事並標上辦理順序。
或者如果你有足夠的精力的話,也可以試試「工作—放鬆—工作=高效」的「番茄工作法」,將「工作」和「放鬆」的時間設置一個固定的數值,比如放鬆的時間可以設為每次刷朋友圈的時長。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沒有必要寫到紙上或一定要設置好時間,記在心裡不行嗎?
人的內心有時候就是魔鬼,一旦患上拖延症,什麼事情都可以明天再做,而當你寫下來,事情就開始實施了。
走出舒服地帶
不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年末都會進行自我反思或者寫總結評估,回顧這一年的成績,然後發現這一年娛樂圈的事真多啊,熱點話題也很多,然而跟自己並沒有什麼關係。
「總結」真的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寫的時候才會發現這一年自己還有好多事情沒做。
相比寫總結,我們還是更善於發揮想像力,對未來的一年進行展望和規劃。
Laura Vanderkam認為,提前寫下一年的績效總結,列出3-5件自認為會做的非常優秀的事情,比回顧過去更有效。
這個時候就可以列一張三欄優先順序表,分別是工作、感情、個人,然後設定6—10個努力的目標,再分解為可行的步驟。
這種方法同樣適用於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比如在進入大學時就寫好一份簡歷,寫上自己未來四年將會獲得的技能、掌握的知識、擁有什麼樣的經歷以及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會發現自己少了很多迷茫。
對於拖延症患者來說,規劃沒有DDL就形同虛設。你可以把這些規劃寫在紙上貼在桌子前,也可以記錄在朋友圈或微博上,不願意讓大家監督的話,也可以設置為僅私人查看,相信很多人已經這麼做了。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給員工作的時間管理PPT中有一張是:「把昨天翻過去,只考慮今天和明天,昨天的全壘打贏不了今天的比賽。」
沒有規劃,順其自然,往往會使人長期停留在舒適區,當我們開始規劃的時候,會想要達到更高更遠的目標,從而更容易跳出自己的舒適區,提升實現目標的機率。
即使再忙,我們總是有時間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當我們關注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利用我們擁有的時間,打造我們想要的生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是對自己的時間負責。
參考文獻:
[1] Fran Roberts Willard.168 Hours:You Have More Time Than You Think,by Laura Vanderkam[J]. 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Proceedings.2012.25(1).
[2] Brigitte J.C.Claessens,Wendelien van Eerde,Christel G.Rutte,Robert A.Roe.A review of the time management literature[J]. Personnel Review.2007.36(2).
[3] Brigitte J.C.Claessens,Wendelien Van Eerde,Christel G.Rutte,Robert A.Roe.Things to Do Today . . . : A Daily Diary Study on Task Completion at Work[J]. Applied Psychology.2010.59(2).
[4] Jürgen Backhaus.The Pareto Principle[J].Analyse & Kritik.1980.2(2).
[5] [美] 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2
[6] 蔣光宇.怎樣做一個高效的管理者[J].經營與管理.2016(11):149.
[7] 洛塔爾·賽韋特.成功人士的時間管理[J].當代貴州.2005(23):49.
[8] 番茄工作法[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3(09):79.
※細思極恐!「靖哥哥」三夜撩三女,沒撩到的任嬌正是之前的墜樓女
TAG:牛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