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治理的最高境界是成全人的自主性?

為什麼治理的最高境界是成全人的自主性?

禮治傳統在中國根深蒂固

本章講了治理天下的四種層級:上德之治,上仁之治,上義之治,上禮之治。這是一個治理水平逐級變差、每況愈下的狀態。其關鍵就是朝廷權力擴張而民眾的自主性日趨減少的過程。如何理解?詳情請收看掌上國學院「楊鵬講道德經三十八章」,我們奉上音頻,供您使用。歡迎你在文末留言。若欲加入「掌上國學交流微信群」,請添加小助手微信:sophyusa。

大家好,這是掌上國學院楊鵬講《道德經》,今天講第三十八章。這章很長,表面上看起來很難理解。但其實只要抓住要點,就會發現本章的意思並不深奧,也不複雜,我先念一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本章的核心,是講治理天下的四種狀態、四種層級。一是上德之治,二是上仁之治,三是上義之治,四是上禮之治。這是一個治國水平逐級變差、每況愈下的情況。

為什麼會逐級變差、每況愈下?這背後是君王朝廷對民眾的干預不斷加深的過程,是民眾的自主活力日趨減少的過程。簡單說,就是民眾愈來愈不自主、不自由的過程。

所以,民眾的自主程度是理解本章的關鍵。也就是說,君王朝廷對民眾的干預程度,與民眾的繁榮昌盛成反比。民眾的自主程度,與國家的繁榮富強程度成正比。

我們先看第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指最上乘的德、最高層次的德。這是最高層次的治理方法,君王朝廷不以「德」治國,才是真正有「德」的君王朝廷;「下德」是「德」最差的模式,這是層次最低的治理方法,就是不放棄以德治國,這樣的君王朝廷就很缺德。

明代宣德爐一種

古代帝王大多喜歡「德」字,標榜自己的「德治」。老子認為,「德治」的本質是朝廷權力對民眾日常生活的侵擾,破壞了民眾本身自有的道德精神。

老子看問題總是與眾不同。為什麼君王朝廷愈是講以德治國,愈是缺德,愈是不搞以德治國,愈是有德?原因在於:以德治國,是政治權力伸到了道德倫理領域,把道德倫理、生活風俗當成了政治的工具,權力一元化的控制,這破壞了民眾本身自有的道德精神。

這是對周王朝「以德治國」的國家哲學的反省。「以德治國」的提出,其實有一個合理的歷史淵源。周人滅除商朝,建立周朝,周人解釋這種歷史的變遷, 用的是「皇天無親,惟德是輔」的理論。上天不偏愛誰,上天就輔助有德之人。商紂王缺德,周文王有德,所以天命轉移,轉向周人。「德」的核心,是敬天愛人。有德者得天下,無德者失天下。

周公制禮,是以「禮」的形式,來實現「德」的價值追求,所以後人又稱之為「德禮之治」。「以德治國」最初的提出,是針對君王而來的,告誡後代君王要自律、有德,敬天保民,以獲得上天之護佑,以長治久安。這是以君王的自我約束、自我反省為前提的。

但是到老子時代,「以德治國」,逐漸變成了君王朝廷用禮教來管制民眾。例如《論語》開篇第二則就是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卻好犯上的人,很少啊;不好犯上,卻好作亂的人,從來沒有過。君子要從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生出道的規則。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就是仁的根本吧!」

他講得很清楚,「仁」也好,「孝」也好,「弟」也好,(「弟」通「悌」,即順從兄長),這些道德教化,目的是什麼?目的是防止民眾犯上作亂。道德教化是朝廷維穩的需要。這就把道德教化完全政治化了,政治只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權力一元化的控制之中,日常生活的一切都政治化了。老子認為,這太糟糕了。

老子提出了兩個極端:一個是「上德之治」,所謂的「上德之治」,就是君王以「德」自律,朝廷在「德」上無為而治,百姓自為自治;另一個「下德之治」,君王朝廷以「禮」治人,以「禮」治心。把禮教政治化,把民眾的生活禮教化。這樣,「德」就成了一種政治表現。當道德成為一種政治表現,民眾就進入一種缺德的狀態。

這兩種極端,可以理解為民眾在道德精神上,從自主到不自主,從自然到政治化的演化過程。

老子的權力觀是很特別的,他之所以提倡無為而治,是因為他認為權力本身不具備道德性,以權力來推行的道德,等於在精神上把民眾變成服務於權力的小爬蟲。這就破壞了民眾的自然、自主的本性。按照老子的看法,上天之道是「獨立而不改」的,上天之道運行在每一個人的本性之中,人的自然本性也應該是「獨立而不改」的。但是,禮教把道德倫理、生活風俗政治化,就把本應該成長為「獨立而不改」的民眾,變成了權力系統中的奴僕。

看下幾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這幾句是對治理的四個層次進行的描述。最高的層次是「上德之治」,其次「上仁之治」,再次「上義之治」,最次「上禮之治」。我們一句句解釋一下。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指「上德之治」是無為而治,不去為干預而作為。「上德之治」就是君王朝廷嚴格自律,不敢把自己的願望加於百姓,保護民眾的自主、自立,這樣就實現《道德經》五十七章中所說的「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為而民自為,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欲無欲而民自朴」這樣的目標。

所以說,「上德之治」是「無為而治」。最有德的治國之道,就是朝廷無為而治。朝廷無為而治,民眾才會自主自立。自主自立的民眾,自我選擇,自我擔當,才會是真正有道德精神的民眾。

再看「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德之治」是最高標準,比「上德之治」差一級的,是「上仁之治」。

「上仁之治」的特點是:君王朝廷實施仁政,積極造福於民,為人民服務,興利除弊,但做這些並非出於自己的私利(無以為)。「上仁之治」,類似 《墨子·兼愛》中所說的:「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老子認為,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積極有為的「仁德之治」,即便是沒有私心的,也只能算是二流的治理。為什麼呢?

如果「天下之利」由君王來興建,「天下之害」由朝廷來消除,那百姓幹什麼呢?百姓就只能被動地等著明君賢相來領導指揮自己,整個社會的命運,完全交託在明君賢相幾個人的仁心和智慧之上。這樣的社會,並非一個理想的社會,因為這樣的社會,成全的是明君賢相的偉大,而不是民眾的偉大。這不符合《道德經》二十五章講的「道法自然」的大法則,也不符合《道德經》十七章中「成事述功,百姓皆謂:我自然 」的百姓自立自主的狀態。

正大光明,上仁之治

歷史上,懷仁百姓、愛民如子的君王常常被人稱頌不已。但老子認為,這樣的社會,成全的是明君賢相的偉大,而不是民眾的偉大。

更何況,所謂「天下之利和天下之害」指什麼呢?由誰來界定這個「利」與「害」呢?君王朝廷心中的「天下之利」,未必是多數百姓心中的「天下之利」;君王朝廷心中的「天下之害」,也未必是多數百姓心中的「天下之害」。

《道德經》四十九章上說:「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百姓之心就是朝廷之心,百姓之心只能在自由狀態之下,才能顯現出來。什麼是「天下之利」?百姓自我選擇的,就是「天下之利」。什麼是「天下之害」?百姓不願意的,就是「天下之害」。要以百姓之標準為標準。

下一句:「上義為之而有以為。」這句話意思是:「上義之治」,君王朝廷總是出於私利而積極有為(為之而有以為)。「上義之君」,就是講義氣重承諾的君王。「義」在中國文化中,屬於幫會內部的規則。其特點是內外有別,內部兄弟們的情誼和規則,不行於外。對內講義氣者,對外往往講暴力,講懲罰。

晏桃園豪傑三結義 清《三國演義》繡像

「上義之君」不可能無為而治,他需要給幫會成員以特權;需要從社會榨取財富,以豢養其團伙;需要沒事找事干,以創造更多的以權謀私的機會。

「上義之君」當然就不可能無為而治,他需要給予幫會成員以特權,以換得他們的支持;他需要從社會榨取財富,以豢養他的團伙;他需要有所作為,沒事找事干,以創造更多的以權謀私的機會。

所以,「上義之治」就類似強盜治國,他需要以暴力鎮壓為執政之本。百姓畏懼而怨恨這樣的朝廷。

下一句:「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上禮之君」積極倡導禮制(為之),百姓不響應(莫之應),則朝廷官員就捲起袖子(攘臂),對百姓強拉硬拽(扔之)。

如果說「上義之治」是強盜治國,那麼「上禮之治」就是流氓治國。 「上禮之君」是既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非要把自己的私利說成是百姓和國家的利益,還要通過繁瑣的禮儀這些形式主義的管制手段,將控制之手伸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

為什麼說「上禮之治」是最差的?因為這樣的朝廷對民眾管制是最細微和最嚴密的,也是最虛偽的。例如,穿衣服有講究,什麼等級的人穿什麼式樣、色彩、質料的衣服。例如不同等級的人見面,如何行禮如何回禮等。例如給寡婦立貞潔牌坊等,逼寡婦從一而終守活寡等。天天講仁義道德,但民眾都知道他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民眾特別討厭、厭惡這樣的朝廷。

《道德經》第十七章中,曾將君王執政治國劃分出四個等級:「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這四個等級,與本章中四種執政狀態,一一對應。

「上德之君」講無為而治,對應的是 「太上,下知有之」。

「上仁之君」講造福於民,對應的是「其次,親而譽之」。

「上義之君」講暴力和懲罰,對應的是「其次,畏之」。

「上禮之君」以虛偽的形式主義治民,對應的就是「其下,侮之」。

這四種狀態有一個共同的標準,核心是朝廷和民眾的關係之中民眾自主的程度:民眾自主度高,就是有道德;民眾自主度低,就是缺德。

看下幾句:「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可譯為:君王朝廷背離了「道」的法則和「德」的規則,才弄出「以仁治國」;背離了「仁」的要求,才會有「以義治國」;背離了「義」的準則,才搞出「以禮治國」。「失」,指「背離」。

老子對「道-德-仁-義-禮」進行了排序,認為「上德之君」的「以道治國」最優,其次是「以仁治國」,再其次是「以義治國」,最差的是「以禮治國」。

我們可以理解為四種治國的狀態,也可理解為一個王朝可能會經歷的四個階段。

看下一句:「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可譯為:以禮治國,這是由於忠實和誠信太少了(忠信之薄),這是國家混亂的開端(亂之首)。「薄」,指「稀少」,如「薄情寡義」。「首」,指「開端」。

行跪禮的人偶

當君王朝廷把社會道德倫理作為政治統治工具,就把民眾變成了權力系統中的小爬蟲。

如果君王朝廷把社會的道德倫理,當作統治工具進行政治化處理,會把民眾變成政治系統中的小爬蟲。這種破壞民眾道德,把道德倫理當成政治工具,一直是君主集權政治的主流思想,以至於二千五百年後「五四運動」時期,陳獨秀、魯迅等人還在重複著老子的話,以打倒禮教政治為已任。這種由朝廷來解釋道德倫理的慣性,迄今依然沒有改變。

下一句:「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也。」自以為先知先覺(前識者),這是學問道理中的花言巧語(道之華),是最愚蠢的(愚之首也)。「前識」,即「認識在前」,指「先知先覺」。「者」,指「這類事」。「道」,指學問、道理。「華」,通「花」,指花朵,花言巧語,華而不實。「首」,指「領頭的」。

這是針對禮教而來的。推崇以禮治國的理由,是禮教能夠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例如《孝經》中就認為,在家裡孝敬父母,在社會就會忠於朝廷。所以要「以孝治國」,治國從家中開始,把家庭變成小朝廷,這樣就能保證人人在心理上講「孝」、講「忠」。孝敬父母就是忠於君王,這樣江山就會不變。

周朝以禮治國,君王大臣們自認為是先知先覺者,認定君王大臣和百姓的關係,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所以君王官吏們要為民先導。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唯上知與下愚不移」的說法,正是基於這種判斷。

老子認為,君王官吏自以為先知先覺,凡事蒙著百姓干,把百姓當作手中可以任意捏的泥團,強制百姓順從,這是最愚蠢的執政行為,是天下大亂的開端。

老子認為,沒有任何人比上天聰明,沒有任何作法比上天之道更偉大,而上天之道在自然之中,在人性之中。所以執政治國,就是要敬重天下百姓,跟著百姓走,所以《道德經》六十七章說,君王朝廷要「不敢為天下先」。

戰國中後期的道家《黃老帛書》上說:「聖人不為始。」聖人不應當成為首創者,而應該等候民眾首創精神的釋放,保護民眾的首創精神,這才是真正的聖人。

下幾句:「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所以身為大丈夫,應當居於厚重的地方(居其厚),不能居於薄弱的地方(不居其薄);應當處在真實的地方(居其實),不能處在虛華的地方(不居其華)。

大丈夫執政治國,當處實不處華,處厚不處薄。「去彼而取此」,指去除那些輕薄虛華的執政之道,採取厚重堅實的執政之道。「居其厚」、「居其實」,指執政治國,應當以厚實為本。所謂「厚」和「實」,就是要知道國家的力量基礎是什麼,國力本是每個人身上力量的聚合。微觀個體的富強、自主的能力,正是國家富強自主的基礎。無為而治,百姓自立自主、具有創生能力,這樣國家才富裕。所以,國家富強的基礎是百姓的富強,就是百姓具有富強的能力。

今天的課講到這兒,我們再複習一遍: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這段文字比較多,但是大家記住最核心的一點:老子衡量治理好壞的核心,是民眾自主度的高低。

不僅是治理天下如此,治理一個企業,治理一所學校也如此。

治理天下的目的,是為了成全天下百姓,成全天下百姓,就要成全天下百姓獨立自主發展的能力,這就要治理出一個自由秩序。

治理一個企業,就是要成全所有的員工,也要成全跟這個企業產權相關的消費者,以及相關供應鏈上的所有夥伴,要把員工身上的首創精神視為企業增長的源頭加以呵護,要讓所有的合作者在這個過程中得以生長。

同樣,管理一所學校,就是要成全學生身上獨立創生的能力,成全學生在互動中自發和諧的競爭能力。

治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成全人性中的「天道之自然」。

註:1、本文系掌上國學院原創首發,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載請聯繫:822990447@qq.com;

2、掌上國學微店獨家銷售個性化定製版楊鵬簽名著作:《楊鵬解讀》《「上帝在中國」源流考》《為公益而共和》,欲購從速。

支持楊鵬老師

相關圖書推薦

楊鵬:《楊鵬解讀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青豆社科館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國學 的精彩文章:

TAG:掌上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