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的標準-書法與藝術斷想之六

書法的標準-書法與藝術斷想之六

書法與藝術斷想之六

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的考量是很難的事情,但並不是難於上青天,其實是有標準的。自唐代以來,古人通過反覆的總結和研究,提出把書畫分四品:逸品,神品,妙品,能品,以逸品為最好。我很贊成。把這四品具體化簡言之,四品的標準如下:

能品:形象生動,對客觀事物的形象把握準確,此品可供臨摹學習。

妙品:筆墨精妙,技法嫻熟、是得心應手的有法之法,此品亦可臨摹學習。

神品:刻畫事物的精神本質達到了至高境界,此品也還可作為範本臨摹學習。

逸品:筆墨技法達到極致而產生的無法之法。即「畫到生時是熟時」的一種境界,是「奇思異想」加上「妙手偶得」的結果,逸品是無法使人楷模的。

按古人的四品來評論中國書畫,我覺得很有道理。我這裡不談畫僅談書法。唐代的李嗣真據此四品評出唐以前的書法家,書法逸品僅五人,第一位是李斯,然後是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以此五人的書法來看,當然都當得此評。但論者並不認為這五人的每一種書體都是逸品。元代鄭杓即評說,伯英聖於一筆書,元常神妙於銘石。以逸品之標準來衡量歷代書法和書法家,能者不少,但能夠達到逸品的了了無幾,可見書法之難。

按此四品理論來對照現當代書法家,恐怕只有林散之晚年的草書當得神品,散老的草書從一點一畫之間即可見精神,其精品傑作有動人心魄之力。趙朴初先生的行書當得妙品,趙朴初是佛學家,其書法和詩詞也非常好。朴老愛國愛教,每逢國家取得重大的成就時,都會寫詩填詞,並創作成書法作品,其書法沉靜和穆,不激不厲,格調高雅,字如其人。啟功先生人品高尚,學識淵博,堪為人師表,他的書法也筆精墨妙,尤其結構準確,端莊大方,淡雅秀美。那些年,北京隨處可見啟先生的書法,著實讓人喜愛。先生仙逝後,有關單位為先生在今國家博物館舉辦了啟功書畫展,我滿懷期待而去,但看了展覽,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正應了啟老自己說的話,評價書法應該看真跡,僅從印刷品是不能定書法高下的,我們往往在印刷品上看見書法很漂亮,但一看真跡,卻很失望。因此,應該明白,真跡和印刷品往往差十萬八千里。就是日本二玄社的複製品,啟功先生說是下真跡一等,但原作的氣息也出不來,何況一般的印刷品了。還有一位書畫家陸儼少先生,我是見過他的書法真跡的,可以說非常好。陸先生自己說他的書法比畫好,我覺得還不能這樣說,先生的畫完全可以列入妙品,他的書法也確實高妙,但似乎與書法妙品還有一點差距,能妙之間。倒是白蕉先生的行書,可以稱得上妙品。

書法要達到能品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很多書法家窮其一生也達不到能品呢。前不久有朋友鼓動我去看一個當今評論甚高的書法家展覽,書法技巧和結字、章法都相當不錯,但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夫人也說一點也打動不了她。是什麼呢?骨血神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玉堂 的精彩文章:

書法的神采和形質-書法與藝術斷想之四

TAG:養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