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對刀劍的佩帶方式都十分講究,古代人有多看中劍?
原標題:就連對刀劍的佩帶方式都十分講究,古代人有多看中劍?
刀劍不僅僅是用於沙場,也是國古代人雅愛的佩飾武器。周秦漢唐 2000 多年間,一直盛行佩劍之風。西周到春秋,刀劍主要用來佩帶防身之用。另外,腰間懸劍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標誌,劍在當時只有貴族才幹佩帶,其他人是不許帶劍的 戰國 時期鐵劍也開始使用,鍛制技術達到極高的水平,劍從原來短而厚向長而薄發展,最長者達 1 米多。長了有利於實戰,但從劍鞘拔出卻不方便,荊軻刺秦王時,秦始皇就因為劍長拔不出來而幾乎喪命。至隋唐時期,佩劍之風尤為盛行。
《隋書 . 禮儀志》載:一品,玉具劍,佩山玄玉。二品,金裝劍,佩水蒼玉。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品名號侯雖四,五品,並銀裝劍,佩水蒼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則象劍。帶直劍者入宗廟及升殿,若在仗內,皆解劍。一品及散郡公,開國公侯伯,皆雙佩。二品,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品號侯,皆只佩。而且不只對品級有限制,古人所配之劍在長度和重量上,都因佩帶者的爵位高低而有所不同,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 l üè ,古代計量單位,約合六兩)謂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長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長三其莖長,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
而古人佩劍方法主要這幾種:
1 單耳(環)懸掛法。這是一種很古老的佩帶方法,比較適合於尺寸較短小的劍。
2 劍帶掛肩佩劍法。這是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佩劍方式。
3 璏( zh ì )式佩劍法。璏,就是用於系佩劍的鼻鈕。劍身若較長,佩於腰間時必須要束緊,否則必會左右晃動,磕磕碰碰,妨礙人的行動,用璏式佩劍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璏一般都裝在劍鞘的中部偏上位置。
唐代刀劍被文人墨客視為飾物。常以來抒發凌雲壯志或表現尚武英姿。如大詩人李白少年習劍, 25 歲 「 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 杜甫有: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 」 王維的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動百萬師 」 等劍與戰爭的詩句留於後人。大家都知道唐代的直刃兵器叫 「 唐大刀 」 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已經不把劍作為實戰兵器了從宋代一直到清代,軍隊中劍也只是用做裝飾或領導地位的象徵。
關於俠客精神,古來爭論不少,沈從文概括說是遊俠者精神 」 聞一多說是墨 - 俠 - 匪 」 結構,周樹人古代遊俠體現的義與勇 」 。而我認為最能概括古代俠客精神的話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古代俠客體現了人民對社會不公平的反抗,要麼劫富濟貧,要麼替天行道,要麼仗勢欺人。要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永遠代表公正和正義,而且古道熱腸。
TAG:冷兵探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