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錢的「木匠」去世了,他的手藝每年溫暖了10億人
北京時間1月28日,瑞典宜家家居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在睡夢中安詳去世,享年91歲。
宜家公司官網公布這個消息時稱,「20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在家中安靜地離開了」。
圖片來源:宜家官網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在新浪微博上,一些國內用戶也自發悼念這位傳奇的億萬富翁,其中很多人曾經使用過宜家的傢具。
在瑞典一個農場長大,木匠活和經商是兩項坎普拉德堅持了一生的激情。他5歲時就開始「商旅」生涯,向鄰居倒賣火柴盒。到他17歲創辦宜家時還未成年,甚至需要舅舅代簽文件。
經過老爺子一輩子的耕耘,如今宜家成了全球最大的傢具商。宜家一年要接待近10億顧客(23億人次),賣出1.5億份瑞典肉丸,宜家的商品目錄印刷數量甚至超過了《聖經》。
那麼這位在去世當天排名全球富豪榜第8位的有錢人,何以受到全世界的由衷懷念?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Vox網站跟蹤統計了10萬名美國人的消費習慣,發現24-34歲年齡的人大多數喜歡在宜家挑選傢具,而35歲之後,大多數人逐漸傾向於選購更高端的傢具品牌。
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對於剛出校門、工作剛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宜家傢具是他們在出租屋內的溫暖伴侶,見證了他們激情而迷茫的青年時光。
宜家香港門店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而自從1998年上海徐匯店開業以來,入華整整20年的宜家也經歷了磨合的痛苦。如今雖然來自中國的銷售收入在宜家集團佔比(4.4%)還很小,但中國也在近年成為增長最快的新興市場。
91歲的坎普拉德去世了,他留在世間的除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還有一生勤奮節儉的精神財富。
5歲「經商」,工作到91歲
坎普拉德出生於1926年3月26日。他在5歲時便開始向街坊領居兜售火柴。等到這個「賣火柴的小男孩」稍微長大一點,他會從斯德哥爾摩進貨一些日用品賣給鄰居。
坎普拉德在17歲時創辦了宜家,那時候還未成年的他甚至需要舅舅代簽一些文件。
圖片來源:宜家官網
1956年,宜家開創了平板包裝(flat-pack)傢具這一顛覆性的概念後,才開始真正地揚名世界。據說這個靈感的來源是一位宜家員工發現整張桌子佔地太大無法放進顧客的車中,於是把桌腿從桌子上卸下來。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宜家成長為全球最大的傢具商。
如今,全球每年有近10億顧客光顧宜家的門店。2017年,宜家在全球49個國家的403家門店共接待顧客9.36億人,銷售額高達476億美元,其中賣出1.5億份瑞典肉丸,印刷了超過1億份商品目錄,說明書上有22種語言。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在英國,幾乎每兩個家庭里就有一家的床墊是宜家出品的,每5個新媽媽中就有1位是在宜家生產的床上受孕的。而在2013年的情人節,澳大利亞一對情侶甚至在宜家門店舉行了溫馨的婚禮。
雖然自1988年以來,坎普拉德便淡出宜家的管理層,但他一直以資深顧問的名義參與公司決策。
2012年,時年86歲的坎普拉德對媒體表示自己無意退休,甚至喊出了「我工作太忙,現在還不能死」的豪言壯語。
2018年1月28日,當坎普拉德去世時,宜家官網評價道,「他一直工作到了生命的盡頭」。
最有錢的「吝嗇鬼」
據彭博實時富豪排行榜,截至北京時間1月28日,坎普拉德的身家約5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756億元),是全球第八大富豪。
儘管這麼有錢,作風老派保守的坎普拉德還以吝嗇摳門著稱。他的沃爾沃老爺車開了20多年,甚至還要去跳蚤市場買二手衣服來穿。
根據宜家前高管出版的《宜家真相》一書,坎普拉德最喜歡就餐的地方是自家的宜家餐廳,因為「價錢夠公道」。他在下館子吃飯時也順便會把胡椒、鹽和餐巾紙帶走。另外在宜家公司里,坎普拉德會非常嚴格地要去員工離開辦公室前記住關燈,並且紙張要兩面用完。
宜家餐廳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坎普拉德在一部2016年的紀錄片中說道,「節約是Smaland人們骨子裡習慣。」Smaland正是他的出生地,位於瑞典南方的農業區。
入華20年,宜家仍在調整適應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對於西方年輕人來講,宜家可謂是見證了青蔥歲月的存在。
根據Earnest公司的統計,美國人選購宜家的「峰值年齡」大約在24歲。而到了35歲以後,隨著大多數人開始擁有自己的住房,他們也開始「拋棄」宜家,轉投Lowe』s等高端品牌。
所以,有美國媒體將24-34歲稱作「宜家十年」,這十年見證了大多數人畢業出校門、進入社會打拚到成家立業的人生階段。
但是在中國,這種情懷卻並不是普遍存在的。
在2005年之前,宜家在長達7年的時間裡在中國內地只有北京、上海兩座門店。直到最近幾年,宜家才加快了在二線城市的布局,但滲透率始終不算太高。
宜家深圳門店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共領域
2017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總額為132億元人民幣,只佔38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007億元)全球收入的4.4%。當然從另一方面看,宜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規模在2017年增長了14%,位居全球前列。
宜家在中國的發展,也始終伴隨著一些非議。
有商業界人士認為,宜家和中國國內傢具產品相比,並沒有顯著的價格優勢。在歐美市場上「物美價廉」的宜家,在中國其實有點水土不服,沒能找到有競爭力的品牌定位。
還有一些國人喜歡拖家帶口去宜家「蹭吃蹭睡」,種種不文明的現象遭遇了國內外媒體的熱議,宜家作為商家也跟著「躺槍」。
就連宜家引以為傲的餐飲部門,在中國也不得不增加鹹菜、豆漿等本地特色。曾經免費發放的咖啡飲料也因「中老年相親團」的出現改為付費,引發了爭議。
更重要的是,在2017年,宜家宣布在美國、加拿大召回300多萬件「奪命抽屜櫃」,消費者可以選擇退款或者免費加固服務。但這項召回計劃並沒有在中國實行,引起了新華社等央媒的高度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宜家在2017年財報中,再次強調了抓住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發展機遇的決心。如今創始人不幸離世,新的「掌柜」是否有能力帶來宜家在中國市場更上一個台階,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每經記者 鄭直 蔡鼎
每經編輯 李凈瀚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