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世界最早的紫砂壺,已被南京博物院證實,還可以看出明朝……

全世界最早的紫砂壺,已被南京博物院證實,還可以看出明朝……

編輯:小馬談紫砂 微信公眾號「xiaomatanzisha」歡迎關注探討學習紫砂壺文化

吳經提梁明代

1984年南京中華門外谷里油坊橋明代司禮太監吳經墓中,出土了一把紫砂壺——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吳經提梁。

這是目前發現的有確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紫砂壺。

現藏於南京博物院的吳經提梁

既難得又湊巧的是,這把壺的形制與明代畫家王問的《煮茶圖》中的提梁壺非常相似。提梁把手和壺腹幾乎一模一樣。

而王問正是嘉靖年間的進士。

王問 煮茶圖

據墓誌記載,吳經卒於嘉靖十二年,即1533年,據此可知這把壺製成於此年之前。

吳經提梁

吳經提梁也與典籍記錄的早期的紫砂壺特徵相似:捏築為胎,腹半尚現節腠,與其它陶器放在一起燒成,不免沾缸壇油淚」。

由這把壺我們也可以一窺當年明代紫砂風潮。

編輯:小馬談紫砂 微信公眾號「xiaomatanzisha」歡迎關注探討學習紫砂壺文化

從明代中葉起,社會上飲茶的風氣和品茶的提倡,促使宜興紫砂茗壺廣泛流行起來,並為好茶的文人墨客、士大夫一起推崇。

明 嵌蓋大圓提梁

馮可賓的《茶箋》說:「茶壺陶器為上,錫次之。」文震亨的《長物志》說:「茶壺為砂者為上,蓋既無土氣,又無熟湯氣。」

明 時大彬早期大執壺 故宮博物院藏

由此可見,當時紫砂茗壺生產的發展、興盛,也藉助於文人飲茶風尚的盛行和諸多著述家推崇宜興紫砂壺藝。

明 時大彬三足如意壺 無錫市文物管理所

明早期的紫砂茗壺,造型氣度渾厚,比較協調,不附加裝飾,僅以筋紋線的變化及開光加強裝飾效果,泥質顆粒較粗鐫刻楷書籤名款於茗壺底部。

圓壺 底款「丁未夏日 時大彬制」 山西省晉城博物館藏

自明代正德到明代末年(十六世紀初至十七世紀初)紫砂茗壺以筋紋造型居多。有些作品受銅鏡外形及銅器影響非常明顯。

玉蘭花六瓣壺 底款「萬曆丁酉春時大彬制」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這個時期名家輩出,壺式千姿百態,特別注重筋紋器製作,這種風氣延續到十八世紀以後。

明 供春款六瓣圓囊紫砂壺

筋紋器是明代紫砂壺造型的主流,其造型特點是將花瓣、瓜楞、菱花、雲水等形體引入紫砂壺造型。打破了壺形單調格局,使壺形造型趨於活潑多樣。

時鵬款水仙花六瓣方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由此,紫砂製作在明代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工藝體系。

紫砂壺以其獨有的實用性與藝術鑒賞性相統一的特性,開始從日用品陶器中獨立出來,成為傳世精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紫砂 的精彩文章:

鑒別紫砂壺的八個方法,讓你遠離化工有毒紫砂壺!

TAG:小馬談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