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什麼方法能夠讓寫作變輕鬆?

什麼方法能夠讓寫作變輕鬆?

富蘭克林早期練習寫作時拿優秀文章對比,自己去寫同主題文章,了解寫作差距。靠著這種方法,他增加了自身寫作的辭彙積累和文章的總體邏輯。最終成為一個文思泉湧、信手拈來的大作家。寫作技能的提升不僅來源靈感爆發,更多是找准切入點的刻意練習,今天和你分享孫榮玥學習寫作時的心路歷程。


從捕捉靈感到專業寫作

生命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每個人天生都有自己的天賦。在內在豐富的世界,有很多美好可能,值得我們去探索。而在探索的過程中進行記錄和分享,進入心流狀態,是身為人類最容易獲得、同時又最珍貴的體驗之一。

但是,如果之前沒有養成寫作習慣,對很多同學來說,開始寫作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很多同學在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會有一樣的問題。比如說他可能沒有靈感,或者不知道要跟別人分享什麼。也有可能他本身是一個很愛說的人,但真正要去落筆的時候,大腦卻一片空白不知何所云。

那我們每個人能不能都以自己的某個專業知識背景為切入點,開始進行寫作方面的一些訓練?這樣就可以先克服自己沒有靈感、或者不知道寫作素材在哪裡的狀態,以一個小小的基點開始我們的寫作之路了。

我在研究生的時候讀的是心理學,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情緒。也許你也會發現,當你進入某個領域一段時間後,很大的可能是你的熱情會隨著過多接觸迅速減滅。這個學科並不像你當初所想那樣,你步入的領域似乎與現實脫節很大。你的內在動力被慢慢削弱,漸漸沒有了熱情,最後一切都好像變成了例行公事。

但是你要相信,或者你換位思考下:當一個門外漢往這個世界去探索的時候,都會覺得你的世界是多麼的高大上。我曾有一段時間真的覺得自己沒有了方向,甚至對每天研究的事情會覺得有些枯燥無聊。

但是,當別人去問我研究領域相關的問題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彷彿又充滿了熱情,甚至會越解釋越開心,會越來越激動,有了久違的滿足感,而對方也好像一幅非常崇拜的表情。這裡就可以看出,從外行人眼裡去看你的世界的時候是多麼豐富多彩的、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明白這點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所在領域知識是如此有價值,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

所以,如果你想要去寫作,就完全可以從專業領域知識入手,去給門外的小朋友去科普一下。這同時也能加深、拓展下我們自身的專業水平。因此,不必總求助於靈感。我們其實自身就有專業領域的寫作素材了,這是我們進入寫作狀態、養成寫作習慣的一個天然切入點


專業分享的困難與解決方式

但是,當我們想要分享專業知識的時候,也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

第一個就是本身的興趣問題。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自己也不是特別喜歡現在從事的領域,因此就不太願意分享。

第二你可能會覺得別人不會對我的東西感興趣。比如生物學裡,蛋白質、核苷酸這些艱澀概念,或者我研究的是大腦認知領域的一個很細分的領域,覺得這些領域距離生活太遙遠,知識太枯燥很無聊,沒人會感興趣。

第三是不知道要從哪裡去分享。你的分享需要別人反饋,但你又不知道你的受眾是誰,更不知道怎麼長期保持反饋機制。

第四個是分享產出的形式問題。

我們先來說說前兩個困難。記得有一次我去參加 「開講了」欄目。 有一個嘉賓,他是研究蛋白質轉運的。平時你會覺得,這種生物領域離我們很遙遠,大概不太願意去接觸它。但意外的是,他真的講出了好多領域外可以和生活結合,讓你覺得受用、甚至精彩的知識。所以只要你去挖掘,每一個領域都有很多值得往外分享的東西,學科體系和生活之間必然有相連接的通道。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需要高度回饋的人,可以先找到一名聽眾,讓他至少可以跟你發生一段時期的互動,願意跟你去探討這個領域的知識。這樣就開始鍛煉你的分享了。

有的人可能領域比較廣泛,他並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寫。像我是學心理,現在在教社會心理學方面。那麼你可以選擇以隨機化的方式進行分享。當你每天早上起來時,如寫晨間日記時,或者每周去分享專業知識時,拿一本書隨便翻到一頁,用隨機化的方式來想我要去寫什麼。隨機化的方式可以幫你省去糾結的時間。特別是在前期,可能我們也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的性,我們只是練習。在隨機化的方式下,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哪本書的內容,到了這個時間我就去翻開這本書,裡面有什麼知識點,自己思考一下就以此知識點去分享。

然後是選擇記錄和產出形式問題。就發布形式來說,其實很多樣。如固定設立一個公眾號。你也可以把文章以聲音化的形式,用一段音頻配一段文字,這會讓你感受到你心態上的變化。寫作前期的時候,心理上的壓力跟焦慮會很大,但如果通過聲音,就能增大真實感。這個方法和之前一位同學交流過,她就使用這種聲音+文字這種方式記錄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這是種很的微妙方式,但是讓你更容易堅持下去,持之以恆。


小結

知道了要與他人分享後,我們還需要知道用什麼方式去進行表達。

第一,以故事的形式介紹專業知識。在介紹某個知識點本身時,比如介紹什麼是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簡單的寫法就是我把這個效應以文字資料解釋形式寫出來,這就好像維基百科。如果對方不是知識檢索尋找這方面資料的話,偏感性的人是不願意去看的,可能連 30 秒鐘都沒到,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

所以這種方式不太好,還不如去寫一個故事。況且羅密歐與朱麗葉本身就來自莎士比亞的故事。以一個故事的形式去介紹這個效應,把這個知識點包含在這個故事裡,就是將擁有的知識素材,加入恰當人物、環境、情節,從而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這種故事的敘事方式,我們平時就可以用各種知識點進行刻意練習。

第二,將專業結合社會現象分析的形式展現出來。比如針對一些社會現象,用相關現有的專業知識去進行分析。這有點像新聞評述或者現象分析,但能極大增大我們對專業的理解。舉個例子,如果你平時不用社會心理學這個學習領域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僅僅淺表地談談社會現象,這才是常識水平的思維。但如果你結合專業知識可以去這麼做,就能將理論知識和現實世界打通,腦子裡也會有一根弦。

以上兩種方式,無論哪種,最後都能讓在寫作過程中,既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又同時加深自己對專業的理解,一石二鳥。


開智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智微播 的精彩文章:

你的完美主義,太徹底

TAG:開智微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