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出生人口下跌的獨立思考
最近媒體圈和投資圈都在討論中國人口增長的問題:全面實行二孩政策後,2017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數據仍然大大低於預期。
媒體圈最熱鬧,先是唯恐天下不亂派擔心人口出現斷崖式雪崩,中國人要絕種了啊!然後立刻就有維穩派站出來,聲明即便按照聯合國的最極端預測,中國也還能剩下6億多人,人口不會斷崖式下跌。都腰斬了還不叫斷崖式下跌,維穩派你真的不是高級黑嗎!
投資圈關心的是人口變化帶來的導向變化,新生兒減少了,再過3年母嬰用品和奶粉行業該不行了?5年之後幼兒園辦不下去了?10年後的好未來和15年後的新東方沒生意啦?30年後的房子沒人要啦?
這些問題需要一點獨立的思考。
先來看一下中國的真實人口增長出了什麼問題。
下圖是1981年至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的變化。1990年之前,我國每年新出生的人口在2200-2500萬人之間,隨後逐年下滑,到2002年之後,一直穩定在1600萬左右。
每年出生的人少了,有什麼問題呢?問題就在於,會讓我們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形成一個棗核型,下面圖就是我們國家2017年的人口年齡結構,老年人口少,中青年人口多,兒童人口少。
隨著時間的推移,棗核型的人口結構會繼續發生變化,中年人變成了老人,兒童長成青年。兒童本來就少,長成青年人就也少,適齡生育的青年人少了,將來兒童就會更少,人口結構就會逐漸演變成蘑菇型。下圖是聯合國預測的我國2050年的蘑菇型人口結構。
少量的中青年勞動力支撐著碩大的老年人群體養老,養不起啊!這就是咱們平時常聽到的養老金不夠用了、人口老齡化各種問題的來源。
政府當然也看到了問題,所以2014年的時候,推出了單獨二孩政策。我們可以再看一下這張出生人口數量圖。2014年政策推出後,出生人口確實稍微增加了一點兒,但是2015年又減回去了,政策沒有達到預計的效果。
沒辦法,2016年,政府又推出了全面二孩政策,果然,當年出生人口增長到了1786萬人。無奈好景不長,今年出生人口又再次下降,只有1723萬人。
雖然看起來這幾年新出生人口也不少,但是!!!注意問題了!!!
這裡面是包含了大量的二孩的,如果像之前獨生子女政策一樣只計算一孩,2016年只有973萬,2017年就只有724萬!這說明現在年輕人生育一孩的意願在快速下降!
要知道,生二孩屬於是一部分人積攢的需求集中釋放,等這波需求釋放之後,二孩對出生人口的補充能力也將下降,中國出生人口數量進一步減少將是大勢所趨。
現在我們來重新回答一下文首提出的那些問題。
那人口是否會斷崖式下跌呢?
不會。政策不是靜態的,如果出生人口進一步下降,未來一定會出台更多的鼓勵生育的政策。日本、歐洲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年輕人的生活有了更多的選擇,生育的意願都不可逆轉的降低,但也沒見哪兒的人口斷崖式下跌。政府會推出力度很大的支持政策,生五個娃能養活全家。
那母嬰用品、幼兒園、教育行業是不是不行啦?
不會。出生人口減少從而需求減少這個邏輯看起來很順,但太過於想當然。直接的反證,2002年之後出生人口較之前大幅減少了那麼多,但你聽說了上面哪個行業不行了嗎?好未來新東方不是依然擠破頭嗎?
這裡面的原因,在於消費能力升級帶來的變化,雖然人口少了,但是現在的孩子比以前需要更好的條件、更好的教育,從而創造出了更大的需求。近幾年來,適齡學生的數量確實在減少,但教育機構和教師數量卻在增加,人均教育花費也在快速增長。我國當前的人均教育資源還不算高,在東亞重視教育的文化背景下,教育行業的消費升級將持續帶來需求增長。
房子呢?人少了,房子總沒人買了吧?
一線城市的房子一樣有人賣。房子的邏輯仍然是改善升級,人們希望向頂級的大城市匯聚,中國還存在著大量從村鎮中走出來的人口需求。
有人會反駁,說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0%,未來空間有限。沒錯,一般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我們就認為基本完成了城鎮化。
但是我認為這中間是存在差別的。城鎮化率是把鎮算作城市的,但是發達國家的小鎮和我們國家的鎮,完全是兩個概念。大家去歐洲看,小鎮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個小城市,但是在我們國家,很多鎮基本上還是相當於一個大農村。
所以所謂的城鎮化,不僅僅是一個數字,而必須完成基礎設施、居住場所和生活方式的升級。而國內的此類升級需求,還遠遠沒有釋放完畢,未來一線城市的房地產仍將保有需求。
有什麼行業會長期利好嗎?
真正利好的行業是醫療養老,不僅從人口基數上受益於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時也受益於老年人消費水平的提升,不過這是個到2050年的慢生意。如果說要投個20年不動的行業,我覺得我會選擇醫養來放長線。
趨勢模型指標
今天全球股市一起下跌,歐洲和我們一起跌,晚上美股也直接低開嗷嗷跌。趨勢模型滬深300轉空。我認為是正常調整範圍之內。
TAG:韭菜投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