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寒假還被逼著上興趣班的孩子,長大以後是怎樣的體驗?
(文章轉自網路)
01
前幾天,ki媽遇到了許久不見的鄰居,鄰居家的寶貝小時候經常一起玩,今年9月上了一年級。
小夥伴們一起玩,媽媽們就聊開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小夥伴就每天堅持放學後抽兩個小時去游泳,對,就是培養了孫楊、傅園慧等一大堆游泳健將的體校。
每天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周末總該歇一歇了吧。並沒有。周末只有半天的時間是空閑的,剩下的時間是各種興趣班,英語、鋼琴,還有一個書法班。
看著兩個孩子在草地上奔跑,媽媽一起感慨,興趣班,真的是繞不過去的坎兒。
02
鄰居說,孩子爸爸挺心疼孩子,不想讓女兒這麼奔忙,用他的原話就是:「我不希望女兒室外活動的時間都沒有了!」
可是鄰居卻堅持給女兒報了各種興趣班,也堅持著每天去游泳,她覺得學這些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多學一點總是沒有錯的。
說實話,每天堅持游泳兩個小時,大人都很難堅持,更何況一個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並不僅僅是游泳的技巧,也並不僅僅是鍛煉了身體,更是養成了一種凡事都需要堅持的習慣,這樣吃苦和堅持的習慣,會伴隨他們的一生。
怎麼讓孩子能有著遇事會堅持的特性呢?陪著他一起堅持,也許是最好的示範,也是最好的方法。
03
孩子選了一個興趣班,但是他又不想學了,或者中途想要放棄了,又該怎麼辦?
這是最常見的問題。閨蜜最近糾結於給女兒選一門樂器,可是,她卻遲遲下不了決心,萬一她學著學著不想學了,我該逼著她繼續學嗎?
因為工作的原因,ki媽以前採訪過很多年輕的音樂家。
跟他們聊小時候練習的經歷,ki媽發現,沒有一個人的訓練是不苦的,即便他們極有天分。
他們會為了找一個匹配的好的老師,每周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奔波;他們的爸爸媽媽也會看著訓練,有的媽媽辭去了工作陪著他們學鋼琴。
我們當然會說,我們並不希望孩子成為鋼琴家,我們就希望他們能夠享受音樂的樂趣。然而樂器是極具技巧性的,不訓練,不堅持,他就不能夠享受樂器所帶給他們的快樂。
04
有一個不太熟悉的工作關係的夥伴,藏在一個微信群里,平時不怎麼交流。有一次,大家在討論一個聚會,說是可以展示一下才藝。好多人都默不作聲。她突然說了一句,我可以給大家拉小提琴。
於是,大家都追著她問,她說,她學了十幾年的小提琴,考級考到了十級(最高級別),平時自己在家空閑的時候就會拉,但是她從事的工作跟小提琴完全無關。
ki媽後來單獨問她,小時候練琴苦嗎?她說練琴當然苦啊,怎麼會不苦。可是,到後來也就習慣了,這就是每天的生活,一直到現在,依然是她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她非常喜歡有小提琴相伴的日子。
05
另一個例子是一個初中男生,成績並不是特別的好,跟爸爸媽媽的關係也一般。
從小,爸爸媽媽對他的教養方式都是放養的,他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課程就是如此,更別提興趣班了。所以,他沒有學樂器,也沒有學其它的技能。
孩子對自己的總體評價並不是很高,他覺得自己學習成績不如別人,其它方面也並沒有拿得出手的地方。
在一次跟父母激烈的爭吵中,他質問父母:你們現在怪我什麼都不好,可是你們當時為什麼不對我抓緊一點?你們甚至連樂器都沒有給我學一樣!
當然,這是爭吵時的氣話,但是這孩子的爸爸媽媽卻深深的受傷了,一直以來信奉的讓孩子快樂成長,不逼他學樂器,不逼他提高成績,可是到頭來,孩子反而怨恨上了他們。
06
我們常常會妖魔化了各種興趣班,覺得上興趣班就是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其實,任何學習,不管是運動,還是學科知識,還是棋類,都是需要花費時間和努力的,沒有什麼是可以輕輕鬆鬆就取得成果的。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說,ki媽打雞血了吧!也許有那麼一點。
ki媽並不贊成把孩子淹沒在興趣班的汪洋大海中,但是也並不贊同純粹的快樂教育,什麼都不學,任由孩子自由發展。
在陪伴孩子上各種興趣班的時候,考驗的不僅僅是堅持,還有大人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必須在漫長的生活和學習中所必需掌握的技能。
那些被逼著上各種興趣班的孩子,長大了以後,是怎麼樣的體驗?
大多數會慶幸自己在小的時候就堅持獲得了一門技能,而這會讓他們感覺到自豪。
作者簡介: ki媽,曾經資深的親子、教育記者,現在是執業兒童心理諮詢師。
TAG:父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