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潮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專集(三)
Selected Works of Virtuoso
[ 名家精選 ]
【編者按】劉昌潮先生70年代末在汕頭、廣州的個人國畫展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極高的聲譽。本文作者張無礙先生當時是汕頭市博物館負責人,79年大力促成和幫助籌辦了劉昌潮先生二地的展覽,本文詳細記錄了三十多年前為劉老辦展的詳細過程和劉老與省城藝術界諸多知名人士的交往,讓人感嘆劉昌潮先生高深的術修養加上天時、地利、人和不可複製的因素下獲得巨大成功的必然,細讀此篇翔實的記事文章將會對這位潮汕二十世紀藝壇泰斗的藝術歷程有更全面的認識。
一枝一葉總關情
——憶33年前為劉昌潮先生籌辦畫展二三事
文 / 張無礙
皆說往事如煙,的確不假。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很多往事都會隨著歲月的推移,慢慢淡出記憶。但也有些往事,卻不管歲月的河流如何沖刷、磨洗,都永遠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真正是「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在汕頭市博物館舉辦「劉昌潮國畫展覽」(1979)
今年是已故著名國畫家劉昌潮先生誕辰105周年。在紀念劉老誕辰之時,回憶起以前與劉老相處的日子,很多往事便會在眼前浮現。特別是33年前為劉老籌辦畫展的情景更是歷歷在目。
在「劉昌潮國畫展覽」上、省領導和文化界有關人士觀看畫展;吳南生(右一),胡希明(前右二),劉昌潮(前左一)。(1979)
劉昌潮先生是汕頭畫院首任院長、著名國畫家。1907年出生於廣東揭陽縣。眾所周知,揭陽是產生畫家的聖地。近現代很多名聞遐邇的畫家都出自揭陽。劉昌潮先生自年輕時就在這個充滿藝術氛圍的地方生活,與書畫結下了不解之緣。早年在揭陽就隨著名國畫家孫裴谷先生學畫。後來,為進一步探求畫藝,於1927年轉至上海,考進劉海粟先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在滬求學期間,深得劉海粟、潘天壽、黃賓虹、諸聞韻、王個簃諸繪畫大師的言傳身授,畫藝大進,並得到當時上海美術界的一些名師和前輩的讚賞。著名國畫家潘天壽大師當時就在劉昌潮先生所畫的一幅山水畫上題下這樣的詩句:
流水斜陽秋意淡,婆娑老樹在蒼茫。
石田畫法今誰問?舉意人人說四王。
昌潮仁弟有石田之風。
上海美專教授謝公展也曾在昌潮先生畫的一幅《枇杷》上題:
老辣似天池,蒼潤學李鱓。
高度評價劉昌潮先生的作品(此畫後來收進了1931年出版的《嶺東名畫集》)。
在「劉昌潮國畫展覽」上與著名畫家合作揮毫,胡根天(右一),孫文斌(右二),劉昌潮(左一)。(1979)
劉昌潮先生一生作畫無數,題材也極廣泛,但最擅長的是寫意花卉、山水,也工書法。尤以「墨竹」造詣最深。他的作品立意深刻、新穎,落墨酣暢、洗鍊、濃淡相稱、設色生動別緻、不落俗套;用筆蒼勁有力、疏密有度,既繼承了我國傳統的繪畫技巧,又融進了自己的創新技法。他的作品總給人以渾厚、洒脫之感。
1930年,劉昌潮先生從上海美專畢業後,先後在泰國和國內從事美術教學和美術創作活動。幾十年來雖然有過許多磨難和挫折,但他從來未放棄過畫畫。他的作品在國內及港澳、東南亞一帶國家流傳甚廣,享有很高的聲譽。作品也屢被送到國外展出並為多所博物館所收藏。
1979年冬,張無礙與劉昌潮先生在汕頭市博物館進口廳劉昌潮先生所作巨幅國畫《松梅頌》畫前合影
雖然幾十年來劉昌潮先生孜孜不倦地進行藝術創作,留下不少佳作,但卻從未舉辦過個人專題畫展,向世人系統展示自己的作品。這其中情況是多方面的,當然也不排除與當時的國情有關。1979年,十年「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國內政治氣氛已有所緩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開始出現了舉辦個人畫展的活動。初春時節,我將這一信息告訴了劉老,我鼓動他也來舉辦個人畫展。對於長期渴望舉辦個人畫展的劉老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畢竟他已是73歲的人了。不過猶豫也是有的。當時要在本地舉辦個人畫展,確實不是一件易事。人們的思想還受到禁錮,要舉辦個人畫展還是需要勇氣和決心的。當時,我對劉老說,我們可以以汕頭市博物館的名義舉辦,在汕頭市博物館展出。因為這樣做有二個有利條件。一、劉老是博物館的退休幹部;二、我是博物館的負責人,一切可以做決定。不用請其它單位支持幫助。省了很多事。在我這一再鼓動下,劉老終於動了心,同意了我的意見。於是,我便寫報告向市文化局請示。市文化局主要領導批示同意舉辦,但要我口頭上再向市委宣傳部報告。我當時拿了市文化局領導的批示件向市委宣傳部領導報告。在得到部、局領導的同意後,我對劉老說,你老人家現在的任務就是畫畫,但還要保密,不要聲張,其餘一切由我來辦。如安排裱畫、製作鏡框、繪製巨幅宣傳海報、撰寫新聞稿、登廣告、印請柬、布展等。分工完之後,我們便各自分頭工作。
劉昌潮先生畫贈張無礙先生雙清圖
幾個月間,劉老沒日沒夜地畫畫,畫好一批就裝裱一批。由於過去各個時期劉老的作品很多都送人了,所以,這次展覽還要向有關人士借畫。這樣,工作量就更大了。於是劉老的家人及劉老的一些常聯繫的學生如洪樹積、黃全忠、黃開明、石聲龍、余岳庭、肖梅清、老友林春化、林志遠也常來幫忙。經過幾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備。由劉老親自題名的《劉昌潮國畫展覽》終於在1979年7月15日到8月15日在中山公園內的市博物館隆重舉辦。畫展的舉辦,轟動了汕頭文化界。因為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汕頭第一個個人國畫展覽。許多人聞訊都前來觀賞。地、市政府領導也經常帶客人前來參觀。報紙、電台紛紛發表消息報道和評論文章。這無疑給汕頭文化界添加了一劑興奮劑。
劉昌潮先生畫贈張無礙先生
展覽展出一周後,有一位泰國華僑陳家偉先生到館詢問劉昌潮先生是不是解放前曾在揭陽真理中學,後來又在澄海一中執教美術的劉先生。我說:是呀,有什麼事嗎?他說,我是在馬路上看到畫展海報,就過來參觀的。劉昌潮先生是我們以前的美術老師,但聽說在1957年「反右」鬥爭中被迫害去世了。我說,那是誤傳。他聽後很高興,問可不可以帶他去見劉先生,因為泰國還有200多位他的學生。原都以為劉先生去世了,現在才知道他不單活著,還舉辦畫展,我回去後一定要把這一好消息告訴同學們,讓他們高興。第二天,我帶這位華僑去見劉老,師生見面,雖然年久一時難辨認,但經一番細說之後,自是如故了。自這一見面之後,旅泰學生便絡繹不斷地回來看望老師,還請劉老到泰國舉辦畫展。
劉昌潮先生畫贈張無礙先生四君子圖
劉老的畫展在汕成功展出後,我們就計劃將畫展推介到廣州展出。但在當時,省城可不是你想去展覽就能夠去的,那可是嶺南畫派長期「統治」的地方。粵東畫人要想進入是很難的。最後,我們在省博物館的支持下,以廣東省博物館和汕頭市博物館的名義聯合在省博成功舉辦了《劉昌潮國畫展覽》,而且展期很長,時間從8月25日至10月5日。赴穗前,為怕產生枝節,一切準備工作都是悄悄進行的。當時尚未有手機,前期聯繫主要還是靠書信、電報和有線長話。這裡必須特別一提的是省博物館蘇庚春先生在此事所起的作用。蘇庚春先生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廣東省文物出境鑒定組組長、廣東省博物館顧問,也是著名書畫鑒定家和書畫家。他極力支持劉老到省博辦個展,他的意見是很帶權威性的。另外,蘇先生也是我的好朋友,亦師亦友。他對我的想法很理解,是他鼎力促成了此事。
劉昌潮先生就畫展事宜寫給張無礙先生的手札
聽說劉老要赴穗辦畫展,很多人紛紛提供支持幫助。汕頭中旅社劉百茂經理就派中旅汽車隊長陳英奇親自駕車送展品到廣州。文化局的一位主管領導也給我寫信要我照顧好劉老。信中寫道:「無礙同志,劉老年紀大,此次上省,住的地方要向省的有關方面提出,安排好的,如果住一所,也要搞單間(或二人房,跟你一起)。如果省不出錢,拿回局裡報。」省博要求畫展引首要掛一幅劉老近照,時任汕頭市攝影家協會秘書長的陳少寧就不厭其煩地為劉老拍攝了許多不同角度的照片。最後經由著名攝影家何信泉先生親自選定了那幀劉老穿灰色襯衣,端坐在藤椅上,正視前方,神態自如,充滿自信。背景掛一幅他老人家畫的《墨竹圖》的黑白照。這是一幅寓意深刻的照片。8月22日才匆匆托赴穗的著名國畫家陳政明兄帶到廣州。
劉昌潮先生寫給汕頭中旅社劉百茂經理的便條
赴穗展出,對於劉老來說,是人生一件大事。所以對於準備工作,無論大事或小事,他都認真對待,生怕有所失誤。為了展品順利裝運,8月18日劉老親自寫字條給劉百茂經理:「百茂兄,請憑運條交英奇同志到博物館找張無礙同志。昌潮,十八日」。8月19日劉老又寫一字條托陳英奇交給我。字條寫道:「無礙兄,英奇同志想下午裝好先開到普寧(或海豐)過夜,明早就可一早到達廣州,你想可以嗎?希與英奇同志商量之。昌潮,十九日」。除了親自檢查展品裝運外,他老人家還重新創作幾幅作品,替換在汕展出的幾幅作品。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同時,還派他的兒子劉家驥8月15日先行到廣州打前站,聯繫相關事項。所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證展出萬無一失。
關山月先生拜訪劉老留的便條
經過一番認真準備之後,8月21日,我陪劉老來到廣州。入住沙面勝利賓館。抵穗後,我們立即進行緊張的布展和展前各項準備工作。但廣州太大了,我們就靠兩條腿走路或擠公交車去報社發稿,去聯繫工作。一天下來,腰酸腿酸。好在到處都碰到好人和熱心人,省博領導和《南方日報》的崔山、王德寬先生,《廣州日報》文藝部的姚北全先生等人都給我們熱情的支持和幫助。
在畫展開幕前二天,有一件事使我們非常感動。8月23日,我們一早就離開賓館到省博布展。中午回到賓館,賓館服務員送來一字條。是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著名國畫家關山月先生留的。「劉昌潮先生:今朝和蔡迪支同志來看你,不遇,甚悵!我明天赴粵北,預展未能參加,至歉。頌藝安。弟關山月留。上午九時半」。寥寥幾十字,把關先生的風度充分體現出來,也可見其對劉老的敬重。
劉昌潮與胡根天、孫文斌、胡希明、楊和明等名家合作作品
8月25日,是劉昌潮先生畫展開幕的日子。一大早,吳南生、李雪光、胡根天、胡希明、肖殷、許奇高、孫文斌、楊訥維、於逢、林墉、蔡迪支、楊樾、楊和明、蘇烈、陶蘋、黃雨、單柏欽等很多潮藉老領導、文化界知名人士紛至沓來。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吳南生同志見到劉老時就說:「我等了30年都沒見到潮汕集體或個人的畫展到廣州展出,今天終於盼到了,要好好慶祝、慶祝」。來賓也紛紛向劉老表示祝賀,盛讚劉老的筆墨、技法和構圖。許多人都請劉老現場表演一下。於是劉老便和幾位名畫家合作了一幅《松梅靈芝圖》。著名詩人、省文史館館長鬍希明先生即興也取來一宣紙擬了題記,然後由著名書畫家楊和明先生題寫在畫上:
攜將萬斛韓江水,來寫白雲山上松。
白髮劉郎仍健筆,紅梅正映老人星。
劉昌潮自潮汕來,雨中畫松,八十八歲胡根天補梅,孫文斌補靈芝,胡希明題記,楊和明書。己未秋於廣州。
是日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但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一畫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實是粵中文壇佳話。
劉老的畫展出後,廣州眾多畫家好評如潮,他們說:「廣州很少見到這樣的畫,過去還不知道哩!」。著名畫家林墉先生深有體會地說:「劉老好象舞台的老演員,就是閉著眼也能把戲演好。」廣州各大報刊,港、澳及泰國報紙也紛紛就畫展開幕作了報道。還發表了劉老的作品和專題評論文章。著名美術評論家遲軻先生髮表在《南方日報》的大作「蘭竹清趣——看劉昌潮畫展一得」。對劉老的作品作了很高的評價。《廣東畫報》主編張超先生參觀了畫展以後,不停地稱讚劉老的畫畫得很好。他說《廣東畫報》準備發表劉老的畫,還要拍攝劉老師的創作、生活照片。但畫報今年只剩最後一期,稿件已安排,來不及了,只能放在明春(畫報沒有報紙的靈活性,稿件必須提前安排)。於是,1980年第一期的《廣東畫報》就以「嶺東老畫家劉昌潮」為題,用了二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劉老的一組作品和我寫的介紹文章以及著名畫家杜應強兄拍攝的一幀劉老在作畫的照片。廣東文聯副主席、廣東作協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和作家的肖殷先生觀賞畫展之後就給當時的汕頭市副市長陳謙先生寫了一信說:「劉昌潮畫展很受歡迎,我第一次看他這麼多畫,水平之高,令人驚嘆。我建議出版一冊《劉昌潮畫集》」。《廣州日報》副刊部姚北全先生也寫了一篇《參觀劉昌潮畫展小記》。小記寫道:正是秋風醉黃葉時節,著名國畫家劉昌潮個展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劉老善畫山水、花卉,猶工畫竹,堪稱嶺南無雙,我看罷歸來,得益甚多,情之所至,以筆寫我口,顧不得平仄格律,及口佔小唱一首,以記此事。
羊城秋風起,菊花結新枝。
信步看畫展,滿眼更新奇;
老竹何蒼勁,近風斗雨姿。
根深戀泥土,挺崛見丰儀。
洒脫塵不染,招徠蜂蝶飛。
老竹有老節,新篁有新姿。
出土春雨後,帶露映朝暉。
蓬勃有生氣,奮發可有為。
新老竹緊靠,狂風也難摧。
看罷畫展與胡希明詩人,何信泉攝影家,秦咢生書家,孫文斌畫家更飲,慶賀劉老畫展成功。席中,劉老言多謙讓,常說要學到老,畫到老,品格甚是感人,畫竹畫其人,因而想到老畫家李苦禪的兩句詠竹詩,以贈劉老。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
廣東畫院秘書長、省書協副主席、著名書畫家楊和明先生也以劉老畫室名「不煩齋」的「不煩」二字冠首,撰了一聯贈劉老:
不逐名利,清徹一生稱磊落,
煩惱全無,勁節萬竿見高人。
畫展間隙,著名詩人黃雨先生約我們到他家做客聚餐慶賀。在其家,黃雨先生指著牆上掛的一幅劉老畫的墨竹,向我們說起他向劉老求此畫趣聞。黃雨先生當時住在魯迅紀念館後面的西堂,房間朝西,夏天酷熱難受,那時還沒有空調,他就寫了一詩寄給劉老,請他賜畫一幅竹遮陽。詩曰:
小樓西照似蒸籠,西風吹來祗熱風。
願乞畫家賜數竹,罩我竹影綠陰中。
於是,劉老便寄贈這幅墨竹給黃雨先生。此事又成為另一文壇佳話。
當我們還在廣州時,省美協還派專人送來一份全國美協會員登記表,請劉老填寫參加全國美協。以上所舉種種,不難看出文化界人士對劉老是何等的景仰。
由於劉老畫展在穗展出後評價甚高,東莞市展覽館聞訊也到穗邀請劉老畫展到東莞展出。經安排,劉老畫展於1979年12月初轉至東莞展出。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就過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極短暫的一瞬,但對於人生來說卻已是「半輩子」的時間了。而且是最寶貴的半輩子。如今已物是人非,文中提及的很多人大都也已經作古。因此,在紀念劉昌潮先生誕辰105周年的時候,寫此小文一是追憶與劉老一起工作的時光,二是懷念文中提及的這些已經故去的文化精英。
張無礙2012年7月25日於半閑居
張無礙先生系汕頭市博物館名譽館長、副研究館員、
汕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原副局長、調研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吳昌碩藝術研究會會員
中國石濤研究會會員
中國手指畫研究會顧問
原廣東省汕頭市政協副主席
廣東省汕頭市文聯名譽主席
廣東省汕頭畫院名譽院長
原廣東省政協委員
著名國畫家劉昌潮,室名不煩齋。廣東揭陽人,七歲開始學畫,師從孫裴谷先生。1927年秋考入上海美專,受教於劉海粟、黃賓虹、潘天壽諸先生。1930年秋,劉昌潮先生畢業回潮汕執教,曾赴泰國執教中國書畫,數十年來為潮汕培養一大批中國書畫精英,馳譽海內外。擅長山水、花卉,晚年更以蘭竹名世。
潘天壽曾為其畫題詞:「流水斜陽秋意淡,婆娑老樹在蒼茫。石田畫法今誰問,舉筆人人說四王。昌潮山水得石田筆法。」諸聞韻贊其山水畫:「用筆遒勁,食古力深。」謝公展評其《花果圖》:「老辣似天池,蒼潤學李鱓」。以「理、氣、趣」治畫,以「篆、隸、草、真」寫竹,法於前人,師從造化,而有新創。作品意境高超,筆墨遒勁挺拔,洒脫雄放,於老辣中寓蒼潤率真之致,造詣湛深,自成—家。
本平台將陸續推出名家推介和作品欣賞,歡迎您的關注!如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分享到您的朋友圈。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編輯立本齋
thanks
出版|設計|收藏|資訊
TAG:立本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