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並不是諸葛亮,而是這兩個人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並不是諸葛亮,而是這兩個人

草船借箭,是一個成語,比喻通過運用謀略,利用別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成語的典故就是《三國演義》中最著名的橋段之一。

在赤壁大戰前夕,周瑜為了為難諸葛亮,讓諸葛亮用十天的時間造十萬之箭,結果諸葛亮信心滿滿地說只需要三天。

結果諸葛亮第三天時,在大霧的掩護下,又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與魯肅帶了二十艘草船向曹軍借下了這十萬支箭。

故事的最後,諸葛亮還對魯肅說了一句:「我的性命系之於天,周公謹豈能害我?」

這段故事非常精彩,被各種形式地演繹。可是大家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曹操的軍隊當時如果射的是火箭,就算只是偶爾得射個幾支過來,那會是什麼後果呀?

諸葛亮就算能算到有大霧,也能料到曹操多疑不敢冒然出兵,那他能料到曹操不會發兩支火箭過來嗎?

想到這些還真是為諸葛亮捏把冷汗,同時也為曹操的愚蠢感到懊惱。

但曹操真的那麼笨嗎?其實也不是。

原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並不是真實發生的,根本就是羅貫中編撰的。

當然羅貫中也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根據兩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的。

第一個故事,主人公就是孫權。《三國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建安十八年時,曹操攻打濡須口,孫權跟他對戰了一個多月。

有一天,孫權乘大船公然探察曹營。曹操看到孫權如此輕視自己,非常生氣,就命令弓箭手放箭。

一時間弓弩齊發,竟射得孫權所乘的大船重心都不穩了,向一邊傾斜。孫權趕緊命令將士掉頭,讓船的另一面也受箭,大船這才又平衡過來。然後孫權安然返回。

在這個故事裡,已經有了草船借箭的影子,不過孫權在這裡可不是為了借箭,而是為了讓「箭勻船平」。

羅貫中是明朝人,他看到的歷史當然不會只限於三國,下面這則故事他應該也看到了。

那就是在唐朝的安史之亂期間,安祿山派唐朝降將令狐潮帶領著四萬叛軍去攻打雍丘城,雍丘守將張巡指揮著幾千將士英勇作戰,打退了敵軍的多次進攻。

可是時間一長,城裡的弓箭快要用完了,將士們很焦急。後來張巡想出了一個主意,他命令士兵們扎了成千個草人,還給草人穿上黑衣服。

一天深夜,張巡讓士兵們用繩子繫上草人,順著城牆往外吊了下去。

令狐潮的兵士發現雍丘城頭有許多人爬了下來,趕快報告給主將。

令狐潮一聽,斷定這是張巡要進行偷襲,於是命令兵士一齊向草人射箭。等到天色發白,令狐潮一方才看清城牆上掛著的全是草人。

張巡讓士兵們把如同刺蝟般的草人拉上城來,把箭拔下來一數,竟然有幾十萬支之多。這一下解決了城內缺少弓箭的問題。

把這兩個歷史故事放在一起,完全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讀春秋 的精彩文章:

此皇帝對皇后很敬重,但對皇后的母親和姐姐卻非常殘暴

TAG:寶讀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