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24 你的成熟,其實只是麻木——解經札記

124 你的成熟,其實只是麻木——解經札記

按:「每日一句」解經,以《學庸論語》為主,「本於經典,切己省察,修心養德」,解經書目以朱子《四書章句集注》為主,參考張居正《四書直解》。沒想到上一篇解經札記已經是接近三個月前了,時間過得真快,自己也懈怠了,今天繼續!本文為系列札記的第二十八篇。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學而》

以前讀《論語》時並不怎麼在意這句話,其實也是沒有真正理解。「巧」是「好」的意思,「令,善也」,也就是「好」的意思。都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巧言」和「令色」怎麼就「鮮矣仁」了?

朱子解釋說:

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悅人,則人慾肆而本心之德亡矣。

原來,這裡說的是一種刻意。

來,我們先一起複習一下初中的文言文知識:

「好其言,善其色」,這是兩個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其言好,使其色善。

換句話說,這「好」和「善」都是裝出來的,明明有意見,還只是憋在心裡,外表則笑呵呵地鼓掌叫好:「領導英明!」這叫陽奉陰違,與聽了之後能夠真心反省自己,了解對方又不一樣。

這種人讓我們想起了論語里孔子講到的另一種人「鄉愿」: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論語·陽貨》

《論語譯註》中楊伯峻先生將「鄉愿」解釋為「沒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形象之極!

這種人太想表現自己的好了,所以是非的標準在他的面前不過是任意擺弄的橡皮泥,想捏成什麼樣就捏成什麼樣,只要能讓他表現出「好」的樣子。但他不知道這種「好」不是自本心而發,所以只是外在的偽裝。更可怕的是,他會以為這就是修養:我都忍了這麼久,你還要怎樣?

真正的君子是怎樣的呢?《論語》中自有答案。先看看夫子的表現: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論語·述而》

「溫和又嚴厲,有威儀而不兇猛,莊嚴而安詳。」似乎是矛盾的三種表現,但是在聖人身上卻同時表現出來了。其實,可以換個角度想,這是告訴我們:嚴厲不代表不溫和,有威儀不代表一定要兇猛,莊嚴不代表不安詳。

再結合這一句話,就是說「好」的言與色不代表就是打哈哈,和稀泥,沒有是非標準。

當然,這是聖人的標準,一般人也難以表現,再看孔子弟子對君子的具體描述: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論語·子張》

這裡說的是與君子接觸的三個層次的變化:遠遠望著是莊嚴可畏的,靠近了是溫和可親的,聽他的話是嚴厲不苟的。

此外,孔子所說的君子有「九思」中也有提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論語·季氏》)

這就是說,君子表現出的外在顏色應該是溫和恭敬的,而非媚俗的「好」,說的話應該是忠誠老實的,甚至有有些嚴厲,而不是一味地討「好」。

《四書直解》里對此解釋得更為詳盡:

有德的人,辭色自無不正。若乃善為甘美之辭,遷就是非,便佞阿諛,而使聽之者喜,這便是巧言。務為卑諂之色,柔順側媚,迎合人意,而使見之者悅,這便是令色。

……

蓋仁乃本心之德,心存,則仁存矣。今徒飾於外,務以悅人,則心馳於外,而天理之所斫喪者多矣,豈不鮮仁矣乎?

仁是發自本心,只在外表上裝,自然就是「鮮矣仁」了。其實是聖人說話留有餘地,沒有直接說「不仁」罷了!

後面另一段闡述更有意思:

然孔子所謂鮮仁,特言其喪德於己耳。若究其害,則又足喪人之德。蓋人之常情,莫不喜於順己。彼巧言令色之人,最能逢迎取悅,阿徇取容,人之聽其言,見其貌者,未有不喜而近之者也。既喜之而不覺其奸,由是變亂是非,中傷善類,以至覆人之邦家者,往往有之矣!

這裡意思就深了!

《四書直解》是張居正給皇帝講課的記錄,所以裡面會談到治理國家,選用人才上的問題。巧言令色的人,人會被他外表所迷惑,而不知其真實面目。所以會有「變亂是非,中傷善類,以至覆人之邦家者」,這就說得很嚴重了。

其實,這裡就涉及到一個管理學中的問題:在公司運營中,是事驅動還是人驅動?事驅動就是完全按照流程,把人為因素降到最低影響;而人驅動則因人而異,領導一句話,流程全放下,誰官大誰說了算。

完全的事驅動固然會讓人感覺死板無情,但是人驅動則會造成權利的濫用。一方面,在這樣的環境中,巧言令色的人就會易於得勢,「中傷善類」。而這樣的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會讓人都向「巧言令色」的方向發展,不如此便無法生存。

這才是巧言令色最大的危害!

然而,可怕的是,現實中,人們都把這種變化看作是成熟的表現,其實,那已經是「鮮矣仁」,不仁了,再換一個詞,叫做「麻木不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拉大鋸 的精彩文章:

123 找一個什麼樣的人談戀愛?

TAG:拉大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