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品茶,哪知道茶的好壞;學會欣賞,才知道書法作品的優劣
朋友是制茶的。一生的光陰留連於品茶、制茶、談茶中,一生只一心一意做出好茶。送了幾罐濃香型的大紅袍給我,我看了罐上的標誌保質期是三年,在看看罐底下的出廠日期,分別是2014、2015、2016,三個年頭的都有。我先喝的是2015年廠的,茶水入口感覺很順,有陳香的醇味。喝完,打開2016年廠的新茶,香氣略差了些,多了一些新茶的青澀之味。最後,喝的是2014年的,香味最為渾厚,水感最順。同樣的品種,同樣的師傅,為什麼年份不同茶的口感差別這麼大,我帶著疑問向朋友請教。朋友告訴我,陳年的茶,其實在不斷發酵,產生催化作用,所以越陳越香,年份長最好喝。書法,何嘗不是如此,同樣的內容,同樣的一個人,當我們回頭看,過去寫出的總感覺稚嫩,現在寫的大不一樣。別人總說,你現在寫的東西越來越有味道了。書法是磨出來的,在不斷潛修中,日積月累,你的線條得到不斷錘鍊,學識不斷提高,精氣神隨之煥然一新。
我們總希望能達到了人生的目標,那些成功人士總讓我們羨慕,驚艷不已。成功人士,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他們的成功並非偶然,總處在努力奮鬥的狀態,加之有良好的為人處世方式,這些都是通往成功大門的金鑰匙。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路上,就是在不斷的發酵,終有一天,有了質的變化,就像蟲蛹破繭而出,變成了彩蝶,牢牢抓住了我們的目光。那些坐在主席台上的老藝術家,總讓我們欽佩,讓年輕的一代頂禮膜拜。我們往往忽略了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過的曲折與付出的艱辛。首先是他們確立了為藝術而獻身的遠大目標,他們朝著這個目標從不動搖,勇往直前。其次,藝術最終還是靠作品說話,為了求得藝術的真諦,他們把一生的精力花在這上面,心無旁騖,力求作品不斷進步,源源不斷地創作出好作品,就像地窖里的好酒,越陳越香,越陳越能體現出酒的價值。他們理所當然受到別人的尊重,不斷通過作品發酵樹立自我的形象與威信。
藝術有一定規律,做一個藝術家肯定需要靈性。靈性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往往能體現一個人的精氣神,體現一個人作品的神韻與格調,靈性能使人折服。但靈性的發揮,有賴於技法的嫻熟,雖有靈性,沒有技法的支撐,作品還是會失敗的。就像大紅袍母樹,只有幾棵,如果沒有專門的制茶師,經過發酵,製成頂級茶葉,大紅袍也只不過是一堆樹葉,並不能體現它的價值。而且,還須會品茶,懂得什麼樣的茶為好。不懂品茶,依據的是個人的口感,與大紅袍品質好壞的標準其實是大相徑庭的。在專業的人群里,初習茶者發表個人品茶感覺的好壞,專業人士會當作笑話來看待。學會品嘗,並不能一蹴而就,也需要一個過程,它是漸進性的。書法作品在創作中,體現出書法家的才氣與靈性,發酵升華,成為賞心悅目的好作品,才能稱其為成功,反之亦然。好的藝術作品,如尋覓到一塊寶石,因為是經過萬水千山得來,才能得到別人的珍視,藏家才願意精心保存,世代傳承,體現它文化價值,藝術無價,看來絕不是什麼虛言。藝術並沒有固定一成不變的標準,美與丑從來都是相對的,它的豐富多彩不可預測性,正是吸引無數人一生去追求的動因之一。在這過程里,不斷發酵升華,每個人得到的結果都不盡相同,偶然性太多,體現了藝術的趣味性與無盡的可能性。
歸根結底,書法的發酵,就是書法家窮盡自己一生追求藝術人生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義無反顧的過程。
茶詩三首:
湖州貢焙新茶
【唐】張文規
鳳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
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
嘗新茶北
【宋】曾鞏
麥粒收來品絕倫,葵花制出樣爭新。
一杯永日醒雙眼,草木英華信有神。
寒夜
【宋】杜小山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作者簡介:
支榮慧,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並擔任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等。
近年來,在《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書法》、《中國書畫報》、《書與畫》、《美術報》、《中國文化報》、《光明日報》、《工人日報》、《福建日報》、《福建文藝界》、新華網等主流專業媒體發表書法作品,理論、評論文章,隨筆二百餘篇幅,其中《中國書畫報》、《福建日報》及《中國楹聯報》、《中華楹聯報》等多次專題專版刊登支榮慧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學術論文多次在全國性的書法比賽、展覽,研討會中獲獎、入選,多次應邀參加全國性的書法活動。2017年12月,書法作品、學術論文雙雙入選由中國作家書畫院主辦的「首屆中國作家書畫展、中國作家書畫學術研討會」。2016年5月,參加首屆書堂山當代文人書法周活動,有學術論文《歐陽詢書法與「四有」的融通性》入選。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