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若不是他,明朝或許可能晚亡幾年!貳臣之首,洪承疇!

若不是他,明朝或許可能晚亡幾年!貳臣之首,洪承疇!

在清朝滅明的過程中,除了明朝自身的腐敗,努爾哈赤、皇太極個人的聰明才智之外,一些投降清朝的明臣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范文程、祖大壽還有以後的吳三桂等。但今天洪都煙客要說的這個人為清朝的建立和滅亡明朝有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他也被後人千夫所指,留下了千古罵名。這個人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洪承疇,下面就由洪都煙客為各位讀者一一分析之:

大明宮

洪承疇(1593~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出生於明·萬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二日,泉州府南安縣二十七都英山霞美鄉(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

洪承疇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

影視劇版的洪承疇

洪承疇宣導儒家學術,針對順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見,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洪承疇也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了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

洪承疇身為明朝一品大員,在明朝尚未滅亡的情況下,在失敗的戰場上投向敵對方清朝,他身後躺著的是明朝千萬戰死的將士屍骨。降清後,他過河卒子往前拱,出賣明朝外交機密,替清朝招撫西北、江南,尤其是在南明與清廷處在戰略相持階段時,他在湖南前線苦支死撐四年余,為清軍最後消滅南明永曆政權,徹底平定西南地區,奠定了堅實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基礎。

洪承疇降清

他為清南北東西征戰十數年,一直做到「鞠躬盡瘁」,與明統徹底斷絕。今天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洪都煙客客觀的來評價洪承疇,還應明確他所處的歷史背景,特別是要弄清當時明朝和清朝的歷史關係。清朝皇室先世從明初開始就是東北衛所武官,他們所代表的女真人就是明朝臣民,是明白無疑的一個中國邊疆民族,雖然清朝統治者極力隱瞞這層關係——從努爾哈赤反明自立起,開始隱沒與明朝的傳統關係,稱明為「仇國」;甚至清兵入關後,多爾袞還習稱明朝為「中國」,而自稱為「我國家」;順治帝也強調過滿洲與明「本為敵國」,一直到雍正帝仍堅持稱明為「中國」,而自居為「外國之入承大統者」,相互間「則鄰國耳」。

鎮壓明君

洪承疇降清之時,明朝和清朝的現實關係是:明末農民起義激烈,李自成、張獻忠等都建立政府,與明朝爭奪統治權,力圖取而代之,但國家並沒有分裂,不存在由誰統一的問題。如果說有分裂,那就是從後金(清)自立為國開始,自外於明,互為敵國——清軍入關前後,實行屠城、擄掠、剃髮、易服、圈地、緝逃等民族屠殺、民族壓迫和征服政策,激起明朝官民的猛烈反抗。所以,談論明清雙方的關係必須在一定的歷史範圍內,就事論事,實事求是。

清軍鎮壓明末反清義士

明確了以上的認識,我們可以發現,近年來在洪承疇評價問題上出現的這樣一種論調很成問題——即所謂「洪承疇降清,是從腐朽的明朝轉入蓬勃興起的清朝,從鎮壓明末農民起義轉到為清朝的統一。這一轉變,對清朝,屬於開國功臣;對中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對中華民族,減少了生靈塗炭」。說洪承疇降清為清開國,這算是歷史事實的描述,但至於說他降清「對中國,維護了國家統一」,就有問題。

崇禎上吊自殺

試問:當時的「中國」是什麼概念?明是中國還是清是中國?或者兩個都是中國?如果是前者,洪承疇降清,不僅沒有維護國家統一,而是挖了國家的牆角。如果是後者,說洪承疇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若不把明朝從中國的範圍里踢出去如何說得通呢?至於說兩個都是中國的話,明朝的中國原本就是統一的,是清人舉起旗號硬要跟明朝劃清界限!至於說「對中華民族,減少了生靈塗炭」,就更站不住腳了。怎麼不先想想生靈塗炭從何而來?中華民族又是什麼概念?

洪承疇

明朝的統治的確腐朽,所以天災人禍迭起,引發了農民起義的熊熊大火,造成了生靈塗炭,這是一個來源;而清朝火中取栗,從而造成了新一輪的生靈塗炭,而且,這一輪的生靈塗炭,無論是從時空範圍論還是性質程度來看都要嚴重得多!因為清朝不僅要佔領明朝的地盤,還要把自己的生活習慣、社會風俗強加於人,一切政治以「首崇滿洲」為出發點,社會經濟運轉以滿足「滿洲生計」為歸依,思想文化要永遠保持「滿洲風俗」以便維持自己特權者、壓迫者、獨裁者的絕對地位,而把明朝那些不腐朽的甚至是先進的、民主的平等自由、崇尚氣節、堅持公平、正義原則等珍貴因素徹底剷除!

清朝強迫漢人剃頭

在這種情況下,洪承疇降清可以說是以暴易暴、為虎作倀。因為,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專制獨裁統治最強化的朝代,並非代表著中國歷史發展的正確方向,洪承疇也並非是中華民族的救世主。如果承認洪承疇降清是喪失氣節,這是承認事實。在事實面前,人有權利沉默,甚而可以懺悔。但是,如果後來的人因為出於或政治或經濟或文化等等現實利益目的,拉大旗做虎皮,因為洪承疇沒有氣節,已經喪無可喪,卻要偽造出一種假「氣節」——用「中國」或「中華民族」做包裝,再貼上「國家統一」的標籤,就難免令人不齒。

清軍攻打揚州

總之,評價洪承疇絕不能從現實利益出發,絕不能離開其生活的歷史環境,用現代的疆域、國土、民族、政治、意識觀念來裁剪或閹割歷史,或拔高或貶低。這是常識,也是底線。要知道,追求現實利益的代價是在忽略得益背後的巨大危險!因為,在這危機四伏、弱肉強食的世界上,一旦出現強敵入侵,我們必須直面這樣一個問題: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究竟該怎麼做?向哪一類歷史人物學習?是以文天祥、于謙、袁崇煥、史可法為榜樣,堅貞不屈,為國獻身,還是像秦檜、洪承疇、吳三桂、方伯謙那樣,奴顏婢膝,打不過則非降即逃?這值得我們深思。

清軍入城

一直到了順治十年(1653年),洪承疇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順治十六年(1659年)督清軍攻佔雲南後回北京。順治十八年(1661年)自請致仕。康熙四年(1665年)逝世,謚文襄。

以上就是洪都煙客的一點看法,各位讀者又覺得如何?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分享和評論我的文章,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萬曆朝鮮之役日軍俘虜怎麼辦?萬曆一道聖旨俘虜皆被斬於午門之外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