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金礦和他的剪紙藝術

王金礦和他的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讓他活出人生精彩

蚌埠文藝范特約撰稿人張朝霞

朋友們,當您看到這些精美的剪紙作品時,一定會深深的為之震撼吧,估計你會和我當初一樣,認為它們可能出自一位姑娘的芊芊素手吧。哈哈,若您見到這位言語木訥的近七十歲的老人時,估計你怎麼也不會把他和這些精美的剪紙作品聯繫在一起的。

他叫王金礦,是一位剪紙愛好者。他的作品和他的為人一直傳為美談,我們親切的稱他為金礦老師。在與他交談時,他說自己以前是鉗工,講究精準是工作的必需,後來因為家庭的變故迷上剪紙藝術,那種鉗工精準流暢的線條感,再加上平時對書法和篆刻的愛好,今天的成果就是得益於此。

王金礦老師對待藝術的嚴謹作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幅作品他都要經過反覆的推敲和修改,力求達到他自認為的完美才肯罷休。我想正是因為他有這樣精益求精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才使得他的作品得以不斷提升,也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處處充滿著動感和活力,清新、自然、流暢構成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最有特色的是他在剪紙作品中利用他的書法功底,或隸或篆地嵌上一些字,就會給整個畫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他堅持認為一件作品如果缺失了自己的風格也就失去了靈魂,那些從工藝廠里生產線上出來的工藝品,就是因為有形而無神失去了生命力。我常常想,他這木訥之人侃侃而談的剪紙藝術話題,不也正是擊中了當前浮躁社會所產生的要害了么。

雖然王金礦老師的作品多次獲得業內大獎,但他為人處事極為低調,他總是把「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掛在嘴邊,他說自己只是個初中畢業的小廠工人,在當今大師風雲際會,專家洶湧雲集,明星富豪車載斗量的年代裡,這學歷,這出身,這家底,實在不好意思跟人提起,這輩子能做個「好人」也該知足了,因為知足常樂。

王金礦老師的朋友圈子雖然很小,可是一旦成為他的朋友,被他認可,他便引為知己,真誠相待,全然不知設防。他說,既有認同,又有同道,這兩點交匯下來真的不易,不去珍惜當為終生之憾!因此他很看重這上天給安排的情誼。別看他言談木訥,但每遇開心之時,得意之處,他在朋友面前總是手舞足蹈,妙語連珠,完全變成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另外一個人,這常常讓他為數不多的幾位朋友,驚嘆不已。

王金礦老師最自信的就是他雖然嘴笨,但是手卻相當靈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他的座右銘,他常道,只有樹上結了果子,人們才會從四面八方趕來摘取,來往的人多了,下面自然就會踩出一條條路來,與人交往,最要遵循這個道理。因為實力和成績是靠干出來的,不是炒出來的,經過炒作雖有成效,但是不能長久,而且最終甚至會被淪為笑柄。

熟悉王金礦老師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庭負擔很重,九十多歲的老父親主要靠他來照顧,相濡以沫的妻子十多年前得了腦血栓,如今又患上痴呆症,更是把他牢牢地拴在了家裡,正因為如此,為了排遣寂寞和孤獨,他只能心無旁貸地潛心鑽研愛好,這還真應了那句話,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給你打開了一扇窗。生活的磨難反倒成就了他的剪紙藝術,他說,這真要感謝家人,讓他在無奈中得到了這麼一份寧靜的心境,讓他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去鑽研,從而樂在其中也享受其中。

王金礦老師說過去他對他的這個名字很不滿意,覺得太俗,但是幾十年的經歷下來,重新審視,倒是悟出了寓意所在:人生的求索不正像四處探礦、努力採掘的過程嗎,有艱辛、有坎坷、有順暢、有失望,成果只有經過付出才能獲得,正是這種對希望的不斷追求,才使得人生更加的精彩,細細想來,說出的感受雖然樸實無華,卻是人生的真諦所在。

願王金礦老師在今後的藝術的道路上能夠繼續地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同時也祝願剪紙這個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永遠的傳承發揚光大。事實也在證明:在幾次剪紙進校園的活動中,使得不少的孩子開始對剪紙產生了興趣,在他執教的剪紙班裡很多學員不僅掌握了技藝,還學會了創作。

王金礦老師的剪紙作品

【蚌埠文藝范】投稿信箱

二維碼書法作品「飄」

由書法家劉伶明先生題寫

【蚌埠文藝范】總第58期 2018.1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蚌埠文藝范 的精彩文章:

【詩●導航】:潘銀的詩

TAG:蚌埠文藝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