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來福微課堂第五期 陰虛型月經崩漏是怎麼一回事?
一、什麼是月經崩漏?
中醫講「崩漏」是指兩種不同程度的子宮出血。
「崩」就是月經量多而急,有如洪水瀉下,病情急,一般亦稱為「血崩」或者「崩中」。「漏」則來勢緩慢,出血量少,連續不斷,像屋檐漏水,所以又稱它為「漏下」。
崩與漏雖出血情況不同,崩漏可以互相轉化,如血崩日久,氣血耗衰,也可變作漏。久漏不止,病勢日進,也可能變成崩。故臨床多以崩漏並稱。
青春期和更年期婦女多見,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經診查後未發現有全身及生殖器官器質性病變,西醫稱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
陰虛型崩漏病理
引起崩漏的原因有很多,有血熱型崩漏,氣虛型崩漏,血瘀型崩漏,陰虛型崩漏等,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陰虛火旺引起崩漏的病機原理。
陰陽論中把相對靜止的、內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內收的,被動的,柔性的等性質歸類於 「 陰 」 ,而在人體里,血液,津,液等自然歸類為陰,陰虛則陽盛。
由於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養不當,或久病不愈,失血傷,陰液陰津虧虛,導致素體陰虛,陰虛則生內熱而火旺,下擾血海,致使經血非時妄行。失血過多,更傷陰津,陰愈虛則火益旺,故陰虛患者容易引起崩漏,且迤邐不愈。
陰虛型崩漏常見癥狀
由於腎水不足,虛火內動,沖任失守,以經血非時而下,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凈,色鮮紅,質稍稠,伴腰膝酸軟而痛,眩暈耳鳴,五心煩熱,夜寐不寧,煩渴,少苔,脈細數等為常見症,有時雖然月經周期正常,但在月經來之前已有數天少量出血,顏色往往發暗,月經來潮數天後又淋漓不盡,月經前後可持續出血十多天。
崩漏併發症
(1)貧血:崩漏失血過多,就會出現面色蒼白、唇色淡白、頭暈目眩、精神倦怠、氣短無力、心悸怔仲、失眠多夢、脈象細弱等一系列貧血徵象。
(2)虛脫:崩漏病起,如來勢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大失血常可引起虛脫,出現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氣短喘促、脈浮大無根或沉伏不見的危重證候,如不及時搶救則有生命危險。
(3)邪毒感染:崩漏失血過多,機體各臟器功能衰竭,導致外邪入侵,並發感染,表現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帶下稠粘,色黃氣穢或五色並見,伴有煩躁口渴,小便黃,大便於,舌苔黃膩,脈象細滑等。
二、中醫辨證調理陰虛體質
崩漏的治療原則:初宜止血以塞其流,中宜清血以澄其源,終宜補血以復其舊。陰虛型崩漏以無周期性的陰道出血為辨證要點,臨床辨證時結合出血的量、色、質變化和全身證候辨別,並在治療上根據病情的緩急輕重、出血的久暫,採用「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靈活運用初塞流、中澄源、後復舊三法。
中醫治療陰虛型崩漏
1、初宜塞流即是止血。
崩漏以失血為主,止血乃是治療本病的當務之急。陰虛型崩漏,是由於陰虛產內熱,導致血熱妄行。以涼血止血為主,常用有大薊,小薊,地榆,白茅根,生地等滋陰涼血止血。
2、中宜澄源即是求因治本。
針對引起崩漏的具體原因,採用補腎、健脾、清熱、理氣、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療。陰虛型崩漏,多為熱證,除了涼血止血外,更重要的是找出其陰虛的病根,常見有肝腎陰虛,所以在涼血止血時,配上滋陰補腎的藥物可標本兼治。因此塞流、澄源兩法常常是同步進行的。
3、後要復舊即是調理善後。
崩漏在血止之後,人因失血過多而體虛,應理脾益腎以善其後。歷代諸家都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能化生氣血,故崩漏之後應調理脾胃,使之康復。但追根遡源,腎是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化生氣血,所以精血同源,補益腎氣,重建月經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徹底的治療。
《黃帝內經·素問》有云: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所謂月事就是指我們的月經。所以說「經水出諸腎」,腎氣盛,月事才能以時下,對青春期、育齡期的陰虛證患者,滋補腎陰,對調經則更為重要。當然復舊也需兼顧澄源。
三、日常預防功能性出血
1、飲食方面
加強膳食調節,增加富含蛋白質、鐵與維生素的食物,如肉、蛋、奶與新鮮蔬菜、水果等。合理膳食既有利於改善機體代謝,增強體質;又有利於增強血紅蛋白含量,減輕貧血程度。
2、生活方面
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做到有張有弛,避免過度勞累。
3、天氣方面
注意隨著天氣變化加減衣服、被褥,避免過冷過熱引起機體內分泌紊亂而致經期延長,出血增多。
4、衛生方面
除了要預防全身疾病的發生外,預防功血還必須注意經期衛生。每日要清洗會陰部1~2次,並勤換月經墊及內褲;
5、心理方面
注意情緒調節,避免過度緊張與精神刺激。特別是青春期少女,父母們不僅要關注女孩的學習狀況與膳食狀況,還要重視女孩的情緒變化,與其多溝通,了解其內心世界變化,幫助其釋放不良情緒,以使其保持相對穩定的精神心理狀態,避免情緒上的大起大落。
TAG:陰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