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領導帶你胖:談戀愛不如吃火鍋

領導帶你胖:談戀愛不如吃火鍋

說到吃,南北方用戶總是拌嘴:北方人民說南方人民怎麼什麼都敢吃,南方人民說北方食物簡直是邪教...別吵架,今天說一樣人人都愛的吃食:火鍋。

我知道你們又要說:雖然都叫火鍋,但各地的鍋底、食材,甚至連用的鍋都不一樣。那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猜你不知道,所以老老實實聽我講吧。

火鍋史話

早在一萬多年前,人們一發明出陶器,就開始用它煮東西吃。後來炊具有了精細分工:蒸食物的叫「甑」(zèng),煮食物的叫「鼎」。

蒸食物的甑

鼎的下部有三隻或四隻足,足間可以生火加熱。青銅器出現後,銅鼎成為最高檔的炊具。人們在宴會上,把肉塊扔進去,煮熟後分食。

銅鼎:火鍋的鼻祖

後來,隨著中國的「禮制」建設,宴席也開始等級分化了。舉辦大宴會時,各等級的食材不同,不能放在同一口鼎里混著煮,於是就出現了單人使用的小鼎,稱為「鼎鼎」,大小跟現在的火鍋差不多。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又改良了鼎鼎。在其中嵌入幾道隔板,分成五個隔斷,每格放不同的底料,煮出不同味道,人們叫它「五熟釜」,它就是鴛鴦鍋、子母鍋的原型。

清代的「蓮花」 N宮格鍋

到了南北朝,這種「用火燒鍋中湯水來煮食材,即熟即食」的形式,都統一被叫成了「火鍋」。所以以後你在古裝劇里看到有人吃火鍋,不要太驚訝,那並不是強行加戲,而是古時候就真的已經有火鍋了。

吃火鍋沒毛病,只不過這個鍋過於先進

圖片來自:《楚喬傳》

什麼鍋就涮什麼菜

下面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都是涮煮著吃,為啥各地用的火鍋那麼不一樣?

頂著高高「煙囪」的銅鍋、用「九宮格」分出隔斷的鐵鍋、大口寬腹的砂鍋……其實這都是為了適應不同食材。

銅鍋涮羊肉

銅鍋涮肉

圖片來自:我親自吃的

銅是常見金屬中性質最穩定的,煮多久都不會有銅離子溶進食材而影響味道和色澤,所以想吃清湯一定要用銅鍋。

銅鍋tips:

銅鍋中間有個「煙囪」,是為了通過調節空氣流動量,來控制火力。煙囪頂部有個合頁頂蓋——煙囪越高,頂蓋開口越大,火力就越旺。

圖片來自:全景網

九宮格紅油鍋

生鐵是最常用的鍋具材質,但它性質活躍,高溫下會有鐵離子溶進湯中,吸附在蔬菜上導致變黑,所以鐵鍋只適合涮煮肉類和內臟。

四川人民吃火鍋,喜歡煮各種肉類和內臟,所以用「九宮格」鐵鍋最合適了。

九宮格紅油鍋

圖片來自:還是我親自吃的

九宮格tips:

鐵鍋架在火上,受熱不均勻,中間溫度最高,邊緣溫度低,所以吃九宮格時,記得把適合高溫快熟的食材放中間,邊上放耐久煮的。

砂鍋打邊爐

還有一種鍋,是陶土做的砂鍋,非常適合廣東人民「打邊爐」。

砂鍋的熱傳遞性比較差,而且不適合長時間大火猛燒(容易出現裂紋),所以只能用來文火慢煮。

碰巧廣東人民吃火鍋,喜歡把海鮮、肉類和蔬菜混搭,丟進鍋里文火慢慢煮,所以砂鍋對他們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港劇里最常見的鏡頭大概就是吃火鍋了

圖片來自:《使徒行者》

汆、涮、煮,「三板斧」

不要以為把食材丟進鍋里煮熟,就是吃火鍋了——每種食材有它的脾氣,你要抓住它的最佳口味才行。所以,一鍋之中往往要用到「汆、涮、煮」三種方式,才算是吃出了高境界。

從字面上就能看出,「汆」是把食材放入滾沸的湯水中。但還有個條件:須在10秒以內撈出——此時,食材的成熟度只有七八成,但對於薄片狀且彈軟的食材來說,這時的口感恰到好處。

所以才有涮毛肚要「七上八下」、涮鴨腸「上三擺、下三擺」的說法。圖片來自:全景網

「涮」要比汆的烹飪程度深,也就是時間稍長,通常要30秒到2分鐘。像切成薄片的牛羊肉、綠葉菜等,由於很好熟,所以在鍋里變色或塌軟後,就撈出來吃吧,不然就煮老了。

「煮」的時間就相對較長了,起碼5分鐘以上,而且有時候不光是為了把食材煮熟,還要煮爛才好吃,比如鴨血、腦花、肥腸、魚頭等等。

GIF

當然,煮還有另一個作用——殺菌,比如鱔魚的血液中會攜帶寄生蟲,如果不完全煮透,吃下去就有被感染的風險。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想問我各種食材具體該煮多久?別急,我給你準備了一張火鍋時刻表,建議你橫著觀看(戳大圖):

終於寫完了!

看著滿屏的火鍋

真是很煎熬

我先去吃一鍋為敬

隨堂考

撰文 | 郭亦城

微信編輯 | 高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物 的精彩文章:

如果小動物都變成小姑娘 你愛看嗎?

TAG: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