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angrupa:什麼是「即將到來的藝術」
交通站著手摸索一張(泛)東南亞城市裡多種樣式的青年實踐的地圖,並試圖連接其中一些節點。1月25-29日,我們邀請了來自印尼的藝術家團體ruangrupa和serrum,與廣州、深圳、汕頭的青年藝術實踐者展開對話和聯合工作。相關的文本和活動推送會陸續發布。
ruangrupa:什麼是「即將到來的藝術」
(節譯)
作者:湯偉峰(Thomas J Berghuis)
翻譯:鄧寧立
校對:劉菂
一些評論家(包括我在內)認為,重新關注藝術在文化,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經驗方面實在的實踐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產生藝術創作的真實感,甚至在生產藝術史知識之前。當代藝術發展的重要例子,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則是表演藝術和表演藝術節的發展,包括亞洲。還應關注的是藝術家團體的發展,尤其是東南亞,這裡藝術家團體和藝術家運營的組織在當代藝術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2010年6月,位於雅加達的北部藝術空間(North Art Space),在市區北部的Ancol夢境休閑公園舉辦了一場展覽,展出了印尼各地的藝術家團體和獨立空間。以「Fixer」為題,展覽只辦了十天。它沒有引起任何藝術媒體的關注,甚至在印尼國內也沒有。儘管如此,展覽有著一系列小組討論以及一份以印尼語和英語雙語印刷的出版物,其中介紹了不少於二十一位來自主要城市爪哇和蘇門答臘的藝術家團體。
「Fixer」由藝術家Ade Darmawan(也是2000年在雅加達成立的著名藝術家團體ruangrupa的總監)聯合組織。在許多方面,「Fixer」標誌著ruangrupa十周年紀念活動的開始,並關注了過去十年間印尼藝術家團體的重要發展,其中許多與ruangrupa關係密切。
Ruangrupa成員在雅加達南部的Tebet的空間,2010年
Ruangrupa的建立源於2000年雅加達的一批藝術家,設計師和作家進行的一系列的談話,其中包括建築師兼設計師Hafiz,Ronny Agustinus和Ade Darmawan。這些談話促成了ruangrupa的成立——在蘇哈託辭職兩年後,新秩序政權的結束,印尼社會,政治和文化產生重大變革時期。這些談話也發生在90年代亞洲當代藝術受到越來越多國際關注的時期,可以稱之為亞洲當代藝術的「發現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在歐洲,北美以及澳大利亞舉辦的關於亞洲藝術的新發展的一系列展覽,1993年在布里斯班啟動的亞太三年展也可以作為一個例子。
[…]
過去十年來圍繞著ruangrupa的許多活動都誕生於雅加達,世界上最大的島國之一印尼的首都。雅加達的環境,人口估計超過九百五十萬人,使得ruangrupa能夠提供一個更好的網路,讓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得以在城市化前沿近距離地開展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城市文化的變遷。 Ruangrupa因此成為藝術家一個重要的另類空間,他們的實踐與雅加達整個城市不斷增長的城市社區和城市空間網路密切合作,從而擴充了藝術的物理空間和觀眾範圍,遠遠超出雅加達藝術世界的邊界。這一邊界過去由商業機構,雅加達國家美術館和國營文化機構(Taman Ismai Marzuki [TIM])定義。
Pengetahuan (知識)裝置在「Ruru.zip」展覽,由ruangrupa和印尼視覺藝術文獻庫(IVAA)聯合舉辦,也是慶祝ruangrupa成立十周年的「解壓#10」活動的一部分。印尼國家畫廊,2010年12月28日至2011年1月18日
對ruangrupa創建的初步支持來自雅加達,萬隆和日惹的25位藝術家,他們參加了2000年4月在南部的Cemara 6畫廊舉辦的籌款展覽。兩個月後,也就是2000年6月,ruangrupa組織了為期兩周的工作坊,包括兩個來自日惹的藝術家團體:分別於1997年和1998年成立的ApotikKomik和Taring Padi。這兩個團體因為他們在日惹的壁畫,版畫和街頭表演作品而聞名,並受邀與雅加達的社區合作,並就公共藝術和公共空間進行一系列的討論。
工作坊還促生了Karbon的出版,一份以印尼語和英語印刷的年度期刊出版物,著重討論與ruangrupa各種活動有關的話題。從討論「公眾藝術與在公眾環境中的藝術」開始,雜誌邀請了著名藝術家胡豐文(FX Harsono)和基於雅加達的建築師、城市規劃師MarcoKusamawijaya。
[…]
根據與Ade Darmawan在2007年雅加達和2009年悉尼的未記錄對話中,Darmawan提到了ruangrupa在這兩個雙年展的參與情況,他著重談到了Ruangrupa是如何將該空間的活動轉移到雙年展的空間,並與這一藝術家團體在雅加達活動所產生的實際社會參與有所不同。這些談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即雙年展是否實際上允許深入和擴充性的社會參與,或者只是提供在雙年展的空間和藝術語境中重構的生產空間的暫時的,形式化的和表面的接觸。
[…]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十年里,許多ruangrupa的活動可以與該團體的名字聯繫上,這個名字結合了印尼語中的「空間」(ruang)和外部的「外觀」或「形象化」的(rupa);這個名字因此代表了一個「視覺空間」,或者說是雅加達語境下的一個視覺空間。合併視覺和空間這兩個術語實現了一種密切的相互依賴關係,一個實際空間的外觀產生了一個三維的領域,物體在這個領域裡顯露出來,事件發生,而作為空間(外部的)外觀則立即通過視覺手段得到實現。自成立以來,ruangrupa一直在擴大雅加達藝術的空間和觀眾,以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和作家的倡議為中心,並建立了一種視覺結構,它有意地將共享藝術實踐與社區文化,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經驗融合在一起。
另外重要的是,比如ruangrupa這樣的藝術團體是如何把作為個體的藝術家的關鍵角色(以及他或她被認為是藝術作品唯一創造者的角色)擴展到合作的意義上去。這裡的合作不僅僅是藝術家之間的交流,還包括藝術家,策展人和觀眾之間的交流,同時也是實際的聯合藝術生產過程。該過程以藝術家團體的身份為基礎,藝術家通過聯繫而行動,使得集體事業逐漸明晰。正如Darmawan所指出的,「通過合作的方式……以前主導意識和理念的藝術家……現在變成了合作者或協調員。」
通過合作的方式,專註藝術家、更廣泛的社區和社會環境的集體實踐,ruangrupa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會來審查這些藝術家團體的工作如何幫助人們更好的理解當代藝術,因為它與Terry Smith和其他評論家所描述的「藝術和文化的矛盾」折射出的一種假設的當代性話語聯繫在一起。這些團體提供了一種既在同一個時間段,又位於同一時間點上看待共同體驗的方式。特別是ruangrupa在過去的活動,明顯標誌著這種突發的、不可預測的、多重的事件的到來。這些事件可被用來提出一個真正的(潛在的)「即將到來的藝術」的未來。
[…]
反思過去十年的發展,Ade Darmawan指出,ruangrupa本質上是一個「將日常生活的信息和經驗轉化為知識的平台」。這一宣言允許藝術家團體如ruangrupa在藝術功能之外,還向世界提供了審美功能。
[…]
Ruangrupa這種多元化的活動反而為「關係美學」提供了更複雜的角色,即通過與世界產生多重的文化和社會關係,超越了藝術領域。反過來,這又允許對「關係藝術」進行一種關鍵的重新定位,其中包括關係美學創始人Nicolas Bourriaud提出的檢驗「一套藝術實踐」的必要性,「其理論和實踐觀念出發點是整個人類關係及其社會背景,而不是一個獨立和私人空間。」
[…]
2009年,在悉尼舉辦的「藝術空間」會議期間,Darmawan提出「必要性」,「實驗」和「生存」作為在印尼開展活動的重要議題……正如Darmawan所說:「大多數團體起初由必要性所產生,隨後嘗試找到最適合它的結構或模型。這是一個生存的過程,是一個試圖填補偶發空白和臨時空白的過程。」
原文引用:
Thomas J Berghuis, 『ruangrupa』, Third Text, 25 (2011):4, 395-407.
湯偉峰(Thomas J Berghuis),前印尼Nusantara現當代藝術美術館(MACAN)館長,前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中國藝術策展人。
Ruangrupa 創立於2000年,是由一群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在地藝術家所發起的非營利單位,致力於在文化與社會的脈絡下,藉由研究、學習與記錄、跨領域協力、展覽、藝術進駐、工作坊、藝文計劃…等方式,促進藝術的發展。
交通站
參與:陳嘉璐、馮俊華、郭芸、李致恿、劉菂、劉山英、潘赫、宋軼、史鎮豪、吳海珠、燕子、子傑、張子木
邀請:Ruangrupa(印尼)、Serrum(印尼)、材料組、副本製作、利亞營、汕頭漂移、跳水台、影行者(香港)、月光放映計劃、摺疊的房間、鄭陸心源[ … ]
統籌:馮俊華
協力:上陽台
特別鳴謝:黃邊站
前往臨時藝術社區小提示:
乘坐地鐵3號線至「草埔」站下車,從D3出口走出,沿著高架橋橫過鐵路線,即可看見「工業站」標誌,從天橋一路下來即進入臨時藝術社區。
開放時間:10am - 7pm
黃邊站HB STATION
廣州市白雲區黃邊北路向榮街338號
(時代美術館一樓全家便利店轉角後)
NO.338, Xiangrong Street. Huangbianbei Road, Baiyun Avenue, Guangzhou
TAG:黃邊站H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