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找茬!這些電視片段中的錯誤,你能找到幾個?
原標題:大家來找茬!這些電視片段中的錯誤,你能找到幾個?
請注意看下面這張圖片,
這是一部電視劇的截圖,
您能猜到是哪部電視劇嗎?
這正是我們兒時最愛看的電視劇《包青天》的經典場面,每到這個時候,總有一種因為壞人被繩之以法的大快人心的感覺。
而包大人那句「狗頭鍘伺候!」,威嚴的氣勢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可是,這麼公正不阿的包大人,每次審案時都在犯一個足以獲罪的錯誤。
是什麼錯誤呢?這裡要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死刑複核復奏制度。
所謂死刑複核復奏制度,就是在地方官判決一個犯人死刑後,要上奏給中央,宋朝是上奏給刑部,刑部審查後交由皇帝批准,皇帝批准後方可執行。如果復奏沒有批准,則執行死刑的官吏要獲罪。
包拯沒經過皇帝批准就殺人,是要獲罪的,因為這就和殺人犯沒有差別了。
這樣的烏龍在現今的古裝劇中屢見不鮮,一起來看看,您有沒有被誤導過?
1
喊「爹」也要分時間
許多古裝劇中,不管哪朝哪代,劇中人物對父母的稱呼都為爹娘。事實上,稱呼在各朝都有差別,比如,南北朝隋唐時期,稱呼父親為耶耶,稱呼母親為阿娘。
2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錯特錯!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所有的古裝劇中基本都能聽到的這句話,其實只有明清兩朝是這樣。
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運指的是君權神授。值得一提的是,「奉天承運皇帝」六字是連續的,其餘兩字根據聖旨內容和詔告對象可分為三種,分別為詔曰、制曰和敕曰。
「詔曰」是詔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須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敕曰」有告誡的意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時均會使用敕曰。
3
和珅:別叫我和大人!
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或對父母長輩的稱呼。百姓稱呼所有當官的為大人,源於清代,所以對包拯稱呼「大人」是錯誤的。
雖然大人前面一般會加上姓,但是電視劇里都稱呼和珅為和大人,這就不對了。
和珅姓和嗎?不是,他姓鈕鈷祿,和珅是他的名字,所以按照漢人的叫法可叫鈕大人。
4
自稱「本宮」?先看看夠不夠格!
「本宮」,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宮之主,古代皇宮中有很多宮殿,只要是一個宮殿的主人都可自稱「本宮」,並不只是皇帝女人的專有稱呼,也不是住在宮殿里的都能這樣自稱。
比如,太子叫「東宮」,可自稱本宮。皇后可自稱本宮,還有一些人譬如公主,有正式封號的也可以自稱「本宮」。但太后和太皇太后一般不會這樣,而是自稱「哀家」或「老身」。
5
「臣妾做不到啊!」「你是真皇后嗎?」
「臣妾」,西周、春秋時對奴隸的稱謂。男奴叫臣,女奴叫妾。古來稱地位低賤者為臣妾。
所以,皇后是不可能自稱「臣妾」的。一般情形下,皇后和妃嬪對皇帝的自稱為妾、妾身等。
6
年紀輕的太監不能叫「公公」
現在的古裝劇,管任何太監都稱呼公公,這是不符合史實的。
公公只是對於年紀較長且地位較高的太監尊稱,好比現在稱呼老爺爺為老公公,必須是年老之人。只不過年老往往和地位有一定掛鉤,地位高的太監年紀通常都較大。
7
太監都自稱奴才?別搞錯時間!
古裝劇中,歷朝歷代的太監對皇帝和妃嬪們都自稱奴才,這也是錯誤的,因為宦官自稱奴才始於清朝。
清朝前期,只有皇宮內的太監、侍女自稱奴才。但到雍正時期,王公大臣在面對皇帝及皇帝的妃嬪時,也開始自稱「奴才」,以顯示自己的無限忠誠。(滿臣和入了旗的漢臣才能這樣自稱,沒入旗的漢臣只能自稱臣。)
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及下人邀寵的專用名詞。
此外,宮女們對皇帝和妃嬪都自稱奴婢,這是不對的。奴婢的本意為奴隸,男稱奴,女稱婢,是沒有自由的。奴婢是一種「他稱」,絕非是「自稱」。
看了這麼多,是不是有種被古裝劇忽悠了的感覺?
像這樣不合理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電視劇《蘇東坡》的這個片段,試試看,您能發現錯誤在哪裡嗎?留言告訴百師君您的答案吧!
▍來源:教育百師通
▍編輯:雪莉老師
TAG:台州教育百師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