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相撞風險增加?俄美軍機再次危險接近:1.5 米!

相撞風險增加?俄美軍機再次危險接近:1.5 米!

【環球網軍事1月31日報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1987年蘇聯蘇-27戰鬥機用垂尾劃破挪威的P-3B反潛機的發動機艙,製造了著名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本周一,類似事件險在黑海上空重演。據多家美國媒體報道,一架俄羅斯蘇-27戰機當天攔截一架美國EP-3偵察機時最近距離只有1.5米。近年來,俄羅斯戰機攔截美機距離屢破紀錄,除了表現出俄羅斯飛行員的彪悍與駕駛技術粗獷以外,也說明美俄間的空中較量越來越激烈。

兩機距離只有1.5米?

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1月29日報道,一架俄羅斯戰鬥機周一在黑海上空攔截美國海軍偵察機時,接近到不足5英尺(1.5米)的地方,這是雙方戰機又一次「親密接觸」,美國軍方官員稱,此舉增加了空中相撞的風險。

報道稱,據駐歐洲美國海軍說,一架俄羅斯蘇-27直接穿越美海軍EP-3的飛行航線,迫使美國飛機不得不穿過俄羅斯戰鬥機後方的尾流飛行。駐歐洲美國海軍發言人表示,攔截持續了2小時40分鐘,這種不安全的舉動增加了誤判和空中相撞的風險。美軍發言人還稱,俄羅斯軍方有權在國際空域內行動,但必須在國際公約內行事,以確保安全,防止事故發生。美國海軍還表示,周一攔截髮生時,美軍飛機在國際空域飛行,並且符合國際法要求。

不過,俄羅斯國防部的聲明與此截然相反。俄羅斯衛星網30日報道稱,1月29中午,黑海中立海域上空的空中執勤監控部隊發現一個不明目標正向俄羅斯聯邦領空靠近。隸屬防空值班部隊的蘇-27戰鬥機保持安全距離靠近該飛機,確定這是一架美國海軍的EP-3E「白羊座」Ⅱ型電子偵察機。俄羅斯國防部稱,俄戰鬥機飛行員就識別美國飛機情況進行了彙報並伴隨其飛行,防止其侵犯俄羅斯聯邦領空,飛行過程中尊重所有必要的安全措施。美國海軍偵察機改變飛行航向離開邊界後,蘇-27返回駐紮機場。

1.5米到底多危險?

1.5米到底意味著什麼?一位熟悉空軍裝備的中國軍事專家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美方的消息屬實,1.5米可以說是近些年俄羅斯戰機攔截美軍機最近的一次了。這個距離確實已經非常危險了,在氣流紊亂的空中,很容易發生碰撞。美國並未說明這個距離是兩機並行飛行時的距離,還是像美軍發言人說的,是俄羅斯戰機穿越美機航線時的距離。如果是後者,那就更危險。

按照美方發言人的說法,攔截持續了將近3小時,這也說明大部分時間雙方特別是俄羅斯方面還是保持克制的,有可能在俄羅斯戰機多次警告下,美機並未輕易就範,才迫使俄方戰機做出更具進攻性的攔截動作。俄軍飛行員以作風潑辣、操作風格粗放聞名於世。這次1.5米的距離未必是精心設計出的攔截距離。EP-3是一種渦槳飛機,還使用了平直機翼,低速性能非常好,如果EP-3飛行員刻意壓低速度,蘇-27就要在空中打開減速板,這樣保持近距離穩定編隊也並不容易,如果加上有空中亂流,飛機間距離從幾米縮短到1米左右也很正常。

專家表示,如果此時蘇-27戰機與EP-3相撞,俄戰機也不會佔到什麼便宜,所以正常情況下,執行外逼任務的戰鬥機飛行員沒必要冒那麼大危險,靠得如此近。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航空專家3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俄軍機做出這麼激烈的反應,可能還與美軍電子偵察機所執行的任務有關,從這次被攔截的機型來看,它主要是執行電子偵察和通信情報偵察,雖然是在非戰時,但執行這類偵察任務的EP-3,對俄的威脅也是比較大的,俄軍機會採取外逼動作,迫使美機改變預定航線。

專家同時表示,也需要警惕,美國也可能是在打輿論戰,因為目前的俄美軍機間距離1.5米是美方一面之詞,由於觀察角度等因素,美軍機組人員觀察到的距離也許會有誤差,感覺兩機已經非常接近,甚至機翼都快碰上了,但由於高度差,兩機實際距離並沒有看起來那麼近,所以對於美國單方面說法不可全信。

距離越近說明鬥爭越激烈?

據《星條旗報》報道,美國和北約官員抱怨俄羅斯人以無法預測的機動方式接近,包括沒有開啟應答機的飛行。去年6月,一架俄羅斯戰鬥機接近波羅的海上空的美國空軍RC-135U偵察機,美國歐洲司令部當時表示,「接近速度過快,飛機欠缺控制」。去年,一架俄羅斯戰鬥機用桶滾機動飛越一架位於國際空域的美國空軍RC-135型飛機,美軍方說這個機動動作「讓美國機組人員處於危險之中」。

另據美國《海軍時報》報道,去年11月下旬,俄羅斯戰鬥機在一架飛越黑海的美國P-8A「海神」反潛機的50英尺高度上穿越,同時還開啟加力燃燒室,迫使美軍飛機進入發動機的湍流,導致飛機傾斜了15度,併產生劇烈顛簸。此外,上個月,在敘利亞上空,兩架美軍F-22攔截了俄羅斯的兩架蘇-25噴氣機並發射了紅外干擾彈以示警告。

俄美軍機相互的攔截距離越來越近,從幾十米到十幾米,又到1.5米,是否意味著雙方博弈的激烈程度越來越高呢?專家認為,俄軍與北約之間的偵察-攔截博弈並不是單方面的,放到更大空間來看,俄轟炸機出動巡航,北約戰機也會在波羅的海等海空域進行攔截,因此這是一個相互博弈的過程。從這次的事件來看,所謂的1.5米間距應該也不是俄軍精心策划出來的距離,更像是俄戰機飛行員的臨場發揮。雙方都在努力把控危機管理的尺度,從目前來看,應該還是可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還是「御用攝影師」靠譜:日曝光讓韓緊張中國軍機現場照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