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佔全球半壁江山,這「超超臨界」到底是啥?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寒木釣萌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圖片來自svedoliver/iStock/Getty Images.
容易讓人理解的說法是,「超超臨界」意味著火電廠能用最少的煤發出最多的電。比如使用超超臨界機組的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他們每向外提供1度電只需燃燒274克煤。而作為對比,日本排名第一的磯子電廠新1號機組,2009年時,他們每向外供1度電需要燃煤304克。如果不是使用超超臨界技術,煤耗就更高了,向外供1度電需要燃煤330克至340克。
也正因此,2015年10月,美國《電力雜誌》將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評選為2015年度世界頂級火力發電廠,因為它是全球第一個將供電煤耗降到280克以下的發電廠。
以上咱們只是對「超超臨界」有一個總的認識,下面咱們來好好了解一下它。
臨界乳光
要理解超超臨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什麼是「臨界」。
著名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發現,一塊磁鐵加熱後,其磁性會消失。問題來了,加熱到多少溫度時磁性才會消失?這個溫度就是磁鐵的臨界溫度,為了紀念居里,又叫做居里溫度。
同理,水也有自己的臨界點。我們知道,水加熱後會變成蒸氣,但這是在空曠環境下,如果是在一個密閉的容器中加熱呢?此時,加熱密閉容器,容器中的水會蒸發,這會增加容器內的壓力,而壓力越大,水的沸點就越高。比如高壓鍋,我們要加熱到120℃左右,高壓鍋中的水才會沸騰。
問題來了。我們還是以高壓鍋來舉例子,假設這個高壓鍋異常堅固,並且是完全密封的。
此時,我們加熱高壓鍋內的水,讓其內部的氣壓不斷增加,繼而裡面水的沸點也會不斷升高,這是我們可以預見的。
但是,如果我們一直這麼加熱下去,讓高壓鍋內的水溫不斷升高,最後會出現什麼情況?
對於這個問題,150多年前的人們一直很困惑。直到1869年,英國物理學家安德魯斯在皇家學會作了一個研究報告,這才解決了問題。
安德魯斯沒有選擇水,這是他聰明的地方,他選擇二氧化碳做實驗,因為二氧化碳沸點很低,零下56.55℃時就沸騰了。
他加熱密閉容器中的液態二氧化碳,結果他發現,在31℃附近時,容器內的液態二氧化碳和氣態二氧化碳,兩者之間的差別完全消失了。也就是說,加熱前,容器內有一個液態面,液態面上方是二氧化碳氣體。
但溫度到達31℃時,你就分不清容器內到底是氣體還是液體了,它變成了我們現在說的「超臨界流體」。
於是我們說,31.04℃就是二氧化碳的臨界溫度,在這個溫度下,容器內對應的氣壓就是二氧化碳的臨界氣壓。
超臨界流體有很多奇妙的性質,比如它具有氣體的可壓縮性,又同時具有類似於液體的較大密度和較大的溶解度,這讓其具有很多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用它從咖啡豆裡面提取咖啡因,這就是超臨界流體萃取。
「臨界乳光」現象。
最後,液體在到達自身臨界溫度時的那一刻會呈現出乳白色,這種現象就叫做「臨界乳光」。
現在,咱們再來看看水的臨界溫度和臨界氣壓。
在約374℃和22.1兆帕(約等於218個大氣壓)下,水變成了超臨界流體。
我們都知道,火電站發電是通過將水加熱,變成高溫高壓水蒸氣衝擊汽輪機從而發電的。
圖為某種汽輪機內部轉子,圖片來自Christine und David Schmitt。
如果某個火電廠,它的水蒸氣壓力低於218個大氣壓,那麼它的發電機組就是亞臨界機組。如果蒸氣壓超過218個大氣壓,那麼就是超臨界機組。
那什麼又是超超臨界呢?
其實,超超臨界並不是一種物理學上的劃分,而只是一種工業上的稱謂,僅僅是表示更高的壓力和更高的溫度。國際上,不同國家對超超臨界的起始溫度和壓力的定義不同。
比如日本的定義是大於24.2兆帕,或達到593℃;丹麥是大於27.5兆帕;而我國一般是壓力高於27兆帕,或溫度高於580℃。
這說的只是起始溫度,實際上,我國運行的超超臨界機組大多在600℃。
十年磨一克
超超臨界意味著更高的蒸氣溫度和氣壓,而輸入汽輪機的蒸氣溫度和氣壓越高,效率也就越高,這可以從卡諾循環和朗肯循環這兩個理論上予以證明。
若去證明,網友們必睡倒一片。但不證明,這說法又顯得抽象。所以咱們就試著從別的角度來說說。
想像一下,相同體積的高壓鍋和氣球,顯然,因為高壓鍋內部氣壓高,含有的氣體量大。如果我們希望氣球內含有的氣體也跟高壓鍋一樣多,那就得把氣球體積增大很多很多倍,變成大氣球。
所以,火電站中,如果產生的蒸氣溫度越高,氣壓越大,那麼相應地,輸送蒸氣的管道就能造的比較小,否則就是龐然大物。同理,汽輪機的體積也會大大減小,這能減少鋼鐵的使用量。
火電廠降低煤耗意味著減少污染,提高經濟性。所以,在火電行業內流傳著「十年磨一克」「十克煤耗,一代技術」的說法。
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是全球第一個將供電煤耗降到280克以下的發電廠,其機組蒸氣溫度600℃,發電效率提高到了驚人的45.4%。
然而,這還不是火電技術的終點,中國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試驗平台已投入運行。未來,若700℃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商業運行後,火電的發電效率將有望提升到50%。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