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0年來,美國首次發布《國防戰略》,部分公開內容暗藏殺機

10年來,美國首次發布《國防戰略》,部分公開內容暗藏殺機

資料圖片:圖為美國2018年《國防戰略》公開版本封面

當地時間1月19日中午,美國政府發布了10年來首份《國防戰略》報告,再次老調重彈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戰略競爭是對美國自由與繁榮的首要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發布這份報告時,特別闡述了美國軍事競爭優勢的內容,同時宣稱將對美軍的「關鍵戰力」進行現代化改造。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時恰逢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一周年之際。早在特朗普競選總統期間,他就宣布「將大大增強我們的軍事力量,使它強大到沒有人、絕對沒有人能夠給我們製造麻煩的程度。」有評論指出,這份報告實則正是對特朗普軍事思想的貫徹與延續。

那麼,該報告究竟透露了什麼信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份報告?美國未來將如何繼續保持軍事競爭優勢呢?為此,記者採訪了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專家石海明副教授。

1

美國軍事競爭優勢正在遭到「侵蝕」嗎?

這份報告由馬蒂斯主持撰寫。發布報告時,他指出美國軍事競爭優勢「已經在每一個戰備領域——空、陸、海、太空和網路空間被侵蝕,並且正在繼續被侵蝕」。

「美國對自己的軍事優勢有很強的危機感,尤其是對軍事科技前沿與國家安全戰略領域的優勢問題,長期以來有一整套預警戰略。」石海明評論道。

自二戰以後,美軍軍事力量的發展一直離不開「假想敵」的刺激。

例如,在美國國會發布的《2017年度報告》中專門增設了「中國謀求先進武器」的新內容,指出中國在6大領域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先進武器研發「突飛猛進」,可能對美國及其亞太盟友產生「重大影響」。

例如,在電磁軌道炮武器技術方面,《2017年度報告》認為,截至2007年,中國已有多達數十個不同的科研部門正在研究電磁技術運用。中國的電磁武器可能在未來用於打擊海上和地面目標、執行反導作戰任務,並將電磁技術應用於航母彈射器。

而此前公布的特朗普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更是提及俄羅斯多達25次,並指出俄羅斯試圖「破壞網路空間穩定」、並投資建設新的軍事力量,包括核武器。

就拿俄羅斯新一代液體燃料洲際導彈RS-28「薩爾馬特」來說,它能將10噸重15枚分導式核彈頭送至全球各地,以超過5倍聲速變軌、變高度飛行,足以突破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和反導系統。

對此,石海明認為,「目前,在信息化軍事變革向智能化軍事變革推進的轉型期,無論是在陸海空傳統空間,抑或網路空間等新興空間,革命性變革正處於孕育期,所以美國與他國的差距在縮小,其相對優勢在下降,這也是正常的,但這不意味著一定非要用『侵蝕』等零和博弈的思維來看待。」

2

國防支出削減真的傷害了作戰能力嗎?

對於這種所謂的「侵蝕」,馬蒂斯將此歸咎於過去9個財年裡,美國國會對國防支出採取的「封頂」措施。他說,削減國防支出和長期匱乏資金,對美軍作戰能力造成的傷害超過任何「敵人」。

石海明對此表示,「在現代防務開支呈現貴族化趨勢的今天,財力緊張直接掣肘國防力量建設。近年來,美國受國防支出限制,陸軍、海軍、空軍和導彈防禦局確實受到較大影響。」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

2011年,美國海軍因經費緊張下馬高達60億美元單價的CG(X)巡洋艦設計方案。該項目也因此被戲稱為「先進到連美國也造不出來的下一代巡洋艦」。

再比如,因第一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造價高達38億美元,幾乎趕上了航母造價,美海軍為此把該艦採購量從計劃的32艘削減為3艘。而陸軍「科曼奇」直升機及其替代項目、未來戰鬥系統等,也都是因為經費問題不得不忍痛割愛。

「黑鷹」直升機

與此同時,2017年美軍「黑鷹」直升機墜海導致5名士兵失蹤的嚴重事件,以及連續發生的美軍艦撞船事故,也都被質疑因經費不足導致缺乏對重要軍事設備的維護是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之一。

「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國防支出削減就真的傷害了作戰能力。」石海明指出。

記者也注意到,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削減國防支出並沒有降低美軍的實際戰鬥力。

比如,在所謂「封頂」的情況下,美軍加大了對網路戰、天基太空監視系統、先進衛星通信系統、全球快速打擊系統、新一代空天武器、新概念武器等新興領域的投入,同時斥巨資更新、升級核武庫。

美軍正在通過壓縮數量規模,改善力量結構,發展新型作戰力量,以確保絕對優勢地位。

3

美「關鍵戰力」將進行哪些現代化改造?

馬蒂斯稱,五角大樓將對美軍的「關鍵戰力」進行現代化改造,以建設「更有殺傷力、適應力和快速創新的一體化武裝部隊」。他說:「我們不能指望運用昨天的武器裝備在明天的衝突中贏取勝利。」

實際上,特朗普在競選總統過程中就承諾上任後將擴大陸、海、空軍和海軍陸戰隊規模,並將發展先進導彈防禦系統,對網路防禦能力進行全面檢查。

而如今,特朗普的軍事主張正在慢慢地實現。就在前不久,美國海軍方面宣布將提出下一代巡洋艦的替代方案,取代CG(X)巡洋艦設計方案,未來將取代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不過,石海明指出,「從美國今天的『所說』推測其明天『所做』比較困難,但從戰略的延續性來看,也可進行一些猜想。」

「可以推測,未來五角大樓一方面會在傳統由其主導的信息化軍事領域繼續增強優勢,另一方面會在智能化軍事領域加大探索力度,這在其第三次『抵消戰略』中有所反映。

更重要的是從世界科技發展的規律性趨勢來看,這已成為一種共識,美國不會坐視在未來的顛覆性領域讓位他者。」他說。

此前,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朱啟超研究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指出,根據美軍相關改革倡議及有關新聞報道,特朗普政府未來擴大軍費開支或將主要在五大領域布局:一是升級潛艇性能擴大潛艇規模。

增加以「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為主體的新型攻擊型核潛艇規模,逐步淘汰日益老化的「洛杉磯」級核潛艇。

二是發展新一代空戰力量,比如研發比F-22性能更優越的可突破對手防空體系的新一代戰機。三是強化太空戰與核威懾能力。四是繼續謀求可「改變戰爭遊戲規則」的新型武器,如以定向能武器和電磁軌道炮為代表的高技術武器裝備。

再就是網路空間作戰能力,打造更強大的網路空間進攻力量和網路安全防禦力量。

「事實上,國防戰略在任何一個國家都屬於高度保密的領域,戰略領域的事情一般由『所思』『所說』『所做』共同構成,這次美國公布的《國防戰略》報告僅僅公開了部分內容,也恰恰說明作為戰略的『所思』與『所做』之間是有耐人尋味的豐富解讀空間的。」石海明指出。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卸磨殺驢」拋棄的這一盟友,要轉投俄羅斯的懷抱?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