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賓利Speed Six:古典設計美的巔峰之作

賓利Speed Six:古典設計美的巔峰之作

英國奢侈汽車品牌賓利,以優雅的古典汽車美學為名,特別是賓利能將古典與運動美學完美融合,如本文所介紹的賓利速度6 Speed Six,古典coupe化車身設計比例,高大的側車身,讓80年後人看起來讚嘆不已——當時英國紳士造車理念至今還引領時代,經典的汽車設計就如美酒,細細品嘗越老越淳!

賓利Speed Six系列總共生產了182台,這台coupe化車身是由Barnato定製的「Blue train」只有珍貴的一台,而Barnato自己也沒開了多久,後來幾經轉手,被一位美國人兼現任車主Bruce McCaw收入囊中,經過那麼多年後依然保養得很好。這台「Blue train」當年前衛的設計,在現在看來也不失美感,也影響了後來賓利對跑車的設計,因為,他是最早使用溜背造型的車型之一。

這款賓利車的設計上,已經實現當今汽車設計對速度感的最好理解和追求:

低矮的玻璃面,高大的車門,Coupe溜背,寬大的輪胎,四輪儘可能往外趴,發動機前倉比例極其龐大,佔據整車一半的比例,後車廂往後布置,這就是寶馬一直崇尚的車身比例。賓利Speed Six可以代表賓利汽車30年代的歷史。車身採用溜背型設計,它的發動機、底盤都由賓利汽車自己製造。這輛車在賓利汽車的歷史上非常重要,現在的歐陸GT就是從這輛車和其他賓利一些有代表性車上吸取了獨到之處設計而成。 備胎中置調性十足。後行李箱掛在後方,感到濃濃的貴族即時感。

車內還布置了酒櫃。。。英國鬼佬可會享受:一邊喝著威士忌,一邊轟油門路面狂飆!這款Coupe車是專門做為Woolf Barnato先生的個人座駕,這款車前面是雙座設計,但後面由於溜背型的造型所以設計為側座。

這款賓利老爺車曾經還追著火車跑,充滿了豐富的傳奇色彩。

《汽車與火車掰手腕往事:那輛追著火車跑的賓利》

1930年3月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好幾處城鎮的法國人都看到一輛右舵的硬頂豪華車瘋狂駛過原野。法國人對外國人有錢人的這種行為一向嗤之以鼻,聳聳肩就睡覺去了。他們不會想到,自己剛剛見證了一場汽車與火車的終極對決。

上圖為:汽車與火車的終極對決。

上圖為:傳說中那輛追著火車跑的賓利。

在傳奇1930年代,汽車逐漸成為陸上最風光的交通工具。為此,跟此前陸上交通的老大——火車——掰掰手腕成為汽車擁躉最熱衷的活動。這其中,最著名的一場挑戰,正是發生在1930年的賓利豪華車與藍色高速列車之爭。

上圖為:跟火車競速是1930年代車手最熱衷的事業之一,圖為報紙上刊登的羅浮汽車挑戰藍色列車的新聞。

什麼是藍色列車

「藍色列車」(Le Train Bleu)是1922年開始在法國尼斯與加萊(最早是巴黎和芒東)間運行的豪華列車。乘客不僅可以欣賞地中海「蔚藍海岸」的優美景緻,還可以享受舒適高雅的內部設施,細緻入微的服務。從開行之日起這列豪華火車就吸引了一大堆名流,溫莎公爵、查理·卓別林、香奈爾都是它的座上客,它也因此舉世聞名,被改編成進電影、小說與芭蕾舞劇。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曾以該列車為命案發生地,寫就了懸疑小說《藍色列車之謎》。

上圖為:1920年代末,一列即將出發的藍色列車,可看到列車車廂標誌性的藍色塗裝。

上圖為:藍色列車車廂廣告,可看見包廂內裝飾豪華。

價值100英鎊的賭

這麼有名的列車絕對是汽車擁護者的天然目標。著名的賽車手沃爾夫?巴納托(Woolf Barnato)就決定開著自己的賓利汽車,向這列著名火車發起挑戰。據說,這個計劃是巴納托的臨時起意。那一晚,他在戛納的麗茲·卡爾頓酒店跟朋友們共進晚餐,跟眾人打賭說自己駕駛的賓利Speed Six雙座轎跑車可以跟藍色列車同時出發,一路向北穿越法國,並在藍色列車抵達加萊之前到達倫敦的皇家汽車俱樂部,賭注是100英鎊。

上圖為:巴納托(圖中白衣者)是那個時代最優秀的賽車手,也是金伯利鑽石礦繼承人,賓利汽車的主席。

1930年3月13日下午5點45分,比賽正式開始。巴納托與他的秘書兼副駕駛戴爾?布恩(Dale Bourn)駕車與藍色列車一起駛出展台。雖然賓利Speed Six擁有當年非常強悍的180馬力動力,而巴納托又是這一時代最優秀的賽車手,但這趟旅途並不平坦。經過里昂時,他們經歷了暴雨的洗禮;在歐塞爾,尋找加油站耗費了不少時間;他們在法國中部遭遇了大霧;在巴黎附近,還發生了爆胎事故……儘管如此,他們還是順利地在次日上午10點30分上了開往英國的渡輪。

下午3點20分,賓利Speed Six抵達了倫敦市內的皇家汽車俱樂部,比藍色列車到達加萊的時間早了4分鐘。俱樂部的門衛在巴納托的卡片上蓋了戳記,顯示他們的賓利包括停車在內的平均速度達到了43.43英里/小時,最終巴納托贏了那100鎊的挑戰,而這場勝利也從某種意義上宣告了高速汽車旅行時代的到來。至於那輛參與挑戰的雙門賓利,就此被命名為「藍色列車」,成了賓利歷史上最著名的汽車之一。

上圖為:後人為紀念藍色列車挑戰而發行的郵票。

上圖為:保存至今的賓利Speed Six。

傳奇的歸宿

故事的最後難免要介紹一下英雄們的歸宿。對家財萬貫的巴納托來說,這種火車競速遊戲只是參加賽車活動的餘興節目。多年以來,他熱衷於駕駛賓利,在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上風馳電掣,曾三次在這塊場地上折桂。他跟同時代的一批賓利愛好者兼專職車手被譽為「賓利小子」(Bentley Boy)。這是一批出身上流社會,富於冒險精神的傳奇人物。每次勝利之後,他們的一舉一動、周末派對和八卦新聞便會充斥整張報紙。

上圖為:巴納托與同樣知名的賓利小子蒂姆·伯金在一起。

不過隨著1930年代初賓利被勞斯萊斯收購,賓利小子的榮光變得暗淡了。隨著年事日增,巴納托離開了賽車場,低調經營著家族生意。二戰中,他曾指揮戰機拱衛過倫敦的兵工廠。1948年7月27日,巴納托因癌症病逝於倫敦,得年53歲。出殯時運載棺槨的靈車,是屬於他本人的「Old Number One」賓利賽車。

至於那輛引人注目的「藍色列車」賓利,由於它內部為三座設計,對於長途旅行來說不是很實用,所以巴納托在擁有它八個月之後將其轉手,當時這款車只跑了3,130英里。隨後接手的人里包括一位酗酒成性的英國敗家貴族,一位低調的神秘女財主,若干知名古董車藏家。1980年代,它被蘇富比以27萬英鎊的價格拍賣到了美國。如今,被精心修復的它依然保存在私人藏家手中,偶爾出席重要的古董車鑒賞活動。

有趣的是,後人研究發現,按照賓利工廠的紀錄,在1930年3月藍色列車競賽上演之際,這輛大名鼎鼎的GurneyNutting款賓利還在裝配中,也就是說參與比賽的可能另有其車,而這輛車只是因為款式特別,才被公眾一直視作真正的「藍色列車」。由於年代久遠,工廠資料損毀,當年真實的情形已經無法確實考證,但這些研究絲毫無損於該車的地位,倒是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巴納托當年的舉動完全是一時興起。

事實上,雖然時光流逝,但巴納托的傳奇一直在被人津津樂道。人們不但傳頌著他大戰勒芒或擊敗列車的故事,更對他的名言記憶深刻,這是他一生玩車的總結:男人一輩子都只是孩子,只不過隨著年歲增長,他們所愛的玩具價格越來越貴。

《賓利傳奇品牌歷史》

賓利(Bentley)沃爾特·歐文·賓利於1920年創建了自己的汽車公司,開始設計製造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運動車。1931年由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將本特利公司買下了。兼并後的本特利公司也生產豪華轎車。「羅爾斯-羅伊斯」和「賓利」兩個車名實際上似乎同一種車,只不過根據不同的用戶將兩種車做得各有特色,魅力不同而已。賓利轎車是為了滿足富有的年輕人,追求高速駕駛、尋求刺激的需要。

賓利-簡介

中文名稱:賓利

英文名稱:Bentley

創始人名:Waltar Owen Bentley

發源地: 英國克魯郡 (Crewe)

從1919年賓利的第一輛汽車的誕生之日起,近百年來,賓利的品牌雖歷經時間的洗禮,卻仍舊曆久彌新,熠熠生輝。那個展翅騰飛的「B」字是賓利最強勁、永不妥協的標誌,它是呈現給世人的永遠是動力、尊貴、典雅、舒適與精工細做的最完美結合。

賓利源於賽車,賽車場之於賓利,就如同它心靈的故鄉。在汽車工業發展的初期,汽車在歐洲是貴族階級的專利品,賽車成為深受當時富有人家歡迎的娛樂項目。當時英國人和法國人都瘋狂地熱衷著賽車。如今,勒芒耐力賽已經成為了與F1齊名的重要賽事,所不同的是,勒芒賽事更注重在24小時內不斷今夏速度與持久力的競賽,因此對於車輛的動力與耐久性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由於賓利的創始人W.O.對賽車運動情有獨鍾,因此,賓利汽車多次參加了勒芒賽事。1923年,勒芒賽事第一次在法國舉行,參賽的33輛車幾乎清一色是法國跑車,賓利作為唯一一輛英國跑車,一上場就以輕而有力的引擎震驚全場。

除了它在賽場上的輝煌,人們提起賓利,更多地還會談到它一脈相承的傳統:精湛的手工藝和度身定製的個性化服務。

手工精製是賓利的傳統,也是保證其貴族血統的重要原因。自從1931年以來,賓利車至今仍在英國克魯郡由經驗豐富的工匠以手工拼裝,這些工匠的造車手藝亦是代代相傳,經千錘百鍊令品質完美無瑕、與現代化汽車生產流水線相比,賓利的克魯郡廠房的生產線每分鐘只移動6英寸,每輛車要花上16至20星期才能完成。所謂慢工出細活,正因為大部分造車工序採用手工生產和加工:從車體焊接、塗裝,動力系統及傳動系統組裝,內裝真皮縫製以及原木加工等等。當你看到如此現代化的汽車產品是由經驗豐富的工匠們一點點焊接成,一顆顆螺絲扳起來,一毫米一毫米地手工校正完成,才造就了今天有著「人生所追求的終級汽車品牌」美譽的世界頂級豪華轎車。

賓利車內飾選料之豪華,加裝之精細,堪稱全球汽車之冠,每一個細節都力嫀完美。這當中最考究的,莫過於手工縫製的真皮內飾以及木質飾板。內飾所用的皮料全部選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牛皮。通常一輛頂級四門車消耗的牛皮竟多達27張,縫製工時超過150小時,僅方向盤蒙皮就需要一個熟練工人花15個工時來縫製,而那些坐墊則由年輕女工們精心縫製。

賓利-品牌故事

賓利 (Bentley) 的標誌是以公司名的第一個字母「B」為主體,生出一對翅膀,似凌空翱翔的雄鷹,此標誌一直沿用至今,過去曾用過一個展翅飛翔的「B」標誌。

賓利 (Bentley) 是世界上最為豪華和昂貴的汽車品牌之一,其創始人是Waltar 0wen Bentley,一直被眾人尊稱為W.O.先生。他於1888年9月16日出生於倫敦,從小就對所有的機械著迷,也許這種對機械裝置的好奇心是所有偉大設計師和工程師所具備的特質,因此也成就了W.O.以及他創建的賓利公司日後在汽車工業領域中無與倫比的翹楚地位。

W.O.賓利:為汽車而生

賓利汽車的創始人Walter Owen Bentley一直被眾人尊稱為W.O.先生。他於1888年9月16日出生在倫敦,是家中最小的孩子。W.O.從小就對所有的機械著迷,也許這種對機械裝置的好奇心是所有偉大設計師和工程師所具備的特質,因此也成就了W.O.以及他創建的賓利公司日後在汽車工業領域中無與倫比的翹楚地位。

可是,W.O.年輕時的第一份工作並不在汽車行業,而是火車。1905年,16歲的他在位於英格蘭北部的GreatNorthern Iocomotive工廠開始了學徒生涯。業餘時間,他熱衷於設計和製造一些小型摩托車,並且積极參加小型的長距離試車比賽。令他最為興奮的是,他竟然和哥哥一起在倫敦至愛丁堡的長途比賽中獲得了金牌。從此,他與賽車結緣,並且狂熱地愛上了這項運動。

W.O.從賽車場上獲得了靈感,萌生出製造一種注重性能且重量更輕的汽車的想法。但是當時人們對汽車的認識僅僅限於交通工具,為數不多的小規模賽車運動只不過是滿足一小群人追求速度的慾望,因此他的這種想法在還處於汽車發展初級階段的在20世紀初期無疑顯得極為前衛與另類。

對W.O.而言,發動機內燃的聲音顯然要比蒸汽火車的聲音動聽得多。1912年,賓利家族籌集資金引進法國的DFP跑車,並在倫敦的Hanover廣場成立了Bentley&Bentley公司。一次大戰期間,W.O.設計的鋁合金活塞很快被飛機引擎廣泛採用,這也使他積累了大量的製造經驗並掌握了足夠的工程技術。於是戰後他躊躇滿志,閃電般地開始設計並製造屬於自己的汽車。1919年初,新車設計完成。而這時,公司也籌集到了資金,成立了後來赫赫有名的賓利汽車有限公司。

W.O.的設計理念是「創造卓越、極速之車中極品」。這一理念貫穿到了賓利公司生產的所有汽車中,其價值也一次次在賽車運動中得到證實。而W.O.的參賽目標也相當地簡單直接:賽車是證明和測試自己設計的最廉價、最有效的方法,而且也是發展自己技術的機會,同時它也是最有效的汽車廣告。當極為創新的3升車面市時,「性能車」這一概念第一次走進人類生活。插圖師葛登.克魯斯比為此設計了一個車頭標誌,中間為一個B字,兩本是展開的翅膀,莊嚴又不失霸氣,奪目又不事張揚,從此它成為賓利轎車的重要標記,也成為豪華汽車中的代表性標誌。

賓利-歷史淵源

天才工程師沃爾特·歐文·本特利先生的賽車情結締造了賓利品牌。極盡奢華的內飾和精良的手工製造工藝,確立了賓利與勞斯萊斯同樣的超豪華皇家風範,但是賓利更注重車的運動性,賓利車強健的體魄和矯健的身法足以證明這一點。正是這樣的氣質讓賓利脫離了萊斯萊斯的框架,以「皇家運動員」的形象出現在世界車壇。

從1912年成立到1924年勒亡賽道上的所向披靡,再到上世紀30年代初期由於瀕臨倒閉而併入勞斯萊斯,直到1998年被大眾收購,賓利飽經磨礪,但是每一輛賓利車卻都有著傳奇的經歷。

1921年,賓利出品了功率85馬力,車速高達128公里的3升車型,這是當時最快的量產汽車。這一車型被認為是當時車壇極具創新意識的產品,並且開創了性能車這一概念。這款3升車打破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耐力和速度記錄,後來,其衍生車型還為賓利歷史性地一舉奪下1924年、1927年、1928年、1929年和1930年5年勒亡24小時耐力賽冠軍,賓利從此名揚天下。

上世紀30年代初期,由於財政危機而瀕臨倒閉的賓利成為勞斯萊斯旗下的一個品牌。

1933年,第1輛由賓利設計,由勞斯萊斯負責生產的賓利汽車面世,命名為「3.5升」。這款車明顯帶有勞斯萊斯的風格,在造型上是30年代非常流行的款式,但運動性能並不出色。可是對於一度消沉後重現江湖的賓利來說,這已經算是成功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賓利迎戰了新的發展機遇。

1946年,賓利生產的MK6的左置方向盤車型問世,這是賓利出品的第1款左置方向盤車型,預示著賓利已經將眼光投向了國外市場。

1952年,採用勞斯萊斯「銀雲」車身,配備4.9升發動機及自動變速箱的S型轎車上市,很快便取代了R型車,成為賓利新的主力車型。

1965年出品的T系列雖然採用了勞斯萊斯「銀影」的一體式車身,但是在動力系統、懸掛系統及剎車系統上都有了很大改進。

到1970年,T系列車型開始使用6.75升的V8缸發動機。80年代T型車的換型以及渦輪增壓系統的引進,給賓利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

進入90年代,賓利的車型更加豐富。其中以1991年全新設計的雙門跑車ContinentalR最為引人注目。這使賓利脫離了多年來勞斯萊斯臃腫的造型,也使其運動精神光大。

ContinentalT是賓利與大眾合併前的最後一款車型。這款車採用高性能渦輪增壓發動機,由倫敦久負盛名的車身製造商穆萊納(Mulliner)製造,車型上還添加了「個人特別版」(PersonalCommission)字樣,以凸顯其尊貴氣質,這些再一次向世人顯示了賓利的王者風範。

1998年,賓利被大眾公司收購,一度有人擔心賓利的形象會被改變,但後來推出的雅緻RedLabel完全消除了人們的顧慮,德國人並沒有改變賓利,賓利的英國皇家血統仍然純正。我們相信,在大眾的品牌旗幟下,賓利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經典!

賓利-公司發展

賓利汽車的創始人walter owen bentley,1888年9月16日出生在倫敦,從小對所有的機械著迷,16歲時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英格蘭北部的great northern locomotive工廠開始鐵路行業的學徒生涯。業餘時間,他熱衷於設計和製造一些小型摩托車,積极參加小型的長距離試車比賽,並且和哥哥一起在倫敦至愛丁堡的長途比賽中獲得了金牌。這是w.o.與賽車結緣的開始,他由此狂熱地愛上了對速度永無止境的追求。同時,這也成為了他在賽車運動中不斷鑽研、乃至日後不斷提升賓利汽車技術水平的源動力。

在汽車發展初級階段的20世紀初期,w.o.從賽車場上獲得了靈感,萌生出製造一種注重性能且重量更輕的汽車的想法。這在人們對車的認識僅僅限於交通工具的時代,他的這種想法顯得前衛而另類,也註定了賓利從誕生之始即非為「大眾」而生的產物。

賓利Hunaudières,1909-1912年,賓利家族籌集資金引進法國的dfp跑車,並在倫敦的3 hanover廣場成立了bentley & bentley公司。w.o.對引進的dfp做了改進,將發動機改用鋁活塞,提高了汽車的性能。一次大戰期間,w.o.受聘於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技術委員會,從事法國克勒蓋特發動機的改進工作。他設計的鋁合金活塞很快被飛機引擎廣泛採用,不僅其改進型的航空發動機以br1和br2聞名,他也由此積累了大量的製造經驗並掌握了足夠的工程技術。於是戰後他躊躇滿志,閃電般地開始設計並製造屬於自己的汽車。1919年初,新車設計完成。而這時,公司也籌集到了資金,成立了後來赫赫有名的賓利汽車有限公司(bentley motors ltd.)。當時公司的名義股份資金是20萬英鎊,而實際上銀行中的現金只有1萬8千多英鎊。所以,公司一開始就資金不足,這為日後賓利財政上的困境埋下了隱患。

儘管如此,賓利在1919到1930的十年多時間裡還是取得了生產與銷售上輝煌的戰績。1919年賓利公司成立後,即推出馬力高達85匹的3車型——賓利3.0,其最高時速可以輕易突破80英里,這已經是當時速度最快的生產型汽車。賓利用這款3l車參加了各種比賽,除了打破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耐力和速度記錄外,其衍生車型還歷史性地奪下五年的勒芒耐力賽冠軍,賓利從此名揚天下。賓利3.0的歷史意義除了為賓利贏得了顯赫聲名,更為重要的是它奠定了日後幾乎所有賓利車款製造的基礎:快速、易駕駛、在持續高速條件下容易操控、持久耐用、穩定。後來賓利生產的更大更快的4.5l車、speed six以及8.0l車,都是採用先鋒設計的3l發動機製造。

1921年9月,本特利開始出售自己的第一輛本特利轎車。當時本特利只出售跑車底盤,車體則由別人提供。一輛四座敞篷旅遊車價格為1350英鎊,在當時英國汽車市場中,是最貴的轎車之一。在高檔汽車市場中,要推出一種嶄新的轎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賓利的銷售情況良好。1922年銷出122輛,1923年為204輛,1924年為402輛。

1924年是賓利首次在勒芒大賽中獲勝。以後於1927~1930年中連續四次得獎。因此,它受到熱心於汽車運動的年輕人的青睞,其中包括一些貴族。此外,賓利對當時一些影視圈人物也有吸引力。它的生產量不大,而且價格高昂,在高檔轎車市場上聲名顯赫。

賓利-賓利精緻造車工藝世代

相傳萊特兄弟創造了飛機事業,賓利兄弟則開闢了賽車事業。儘管賓利家族的賽車事業開創不久後,就被勞斯萊斯收購,現在更被大眾統治了,但代代相傳的造車工藝絲毫不減賓利汽車的奢華典雅,以及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狂野奔放的氣息。

賓利汽車創始人沃爾特?歐文?賓利(Walter Owen Bentley,下文統稱W.O.)1888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沒落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16歲那年,W.O.在英國北方鐵路公司下屬的敦開斯特機車工廠做學徒,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骯髒而又勞累」,但他正是利用學徒生涯的業餘時間設計和製造一些小型摩托車,還經常參加長距離試車比賽,和哥哥一起獲得一次長途比賽的金牌。

賽車成為了W.O.的終身追求。20世紀初,當汽車仍是生活的代步工具時,W.O.從賽車獲得靈感,萌生出製造一種注重性能而重量更輕的汽車的想法,這種前衛的想法註定了賓利汽車的與眾不同。1912年,賓利家族籌集資金引進法國的DFP跑車,W.O.和哥哥共同成立了Bentley & Bentley公司。

一戰後W.O.更躊躇滿志,開始設計並製造屬於自己的汽車。1919年初,新車設計完成,公司也籌集到部分資金,成立了至今仍赫赫有名的賓利汽車有限公司(Bentley Motors Ltd.)。但事實上當時公司資金不足,為日後賓利財政上的困境埋下隱患。

1919年賓利公司推出「賓利3.0」,其最高時速可以輕易突破80英里,是當時速度最快的生產型汽車。從1924年開始,「賓利3.0」的衍生車型還歷史性地連續五奪勒芒耐力賽冠軍,賓利從此名揚天下,受到熱心於汽車運動的年輕人的青睞,其中包括一些貴族。

30年代初期,賓利和勞斯萊斯合併,在此後70多年來,賓利車在豪華方面難免被勞斯萊斯同化,但賓利仍然保持著跑車風格,豪華之中隱約透露出狂野的氣息。

1998年6月,寶馬公司在爭購勞斯萊斯汽車公司的投標中敗給了大眾公司,寶馬公司花4000萬英鎊購買了勞斯萊斯的商標和標誌,並約定寶馬從2003年起開始生產勞斯萊斯牌轎車,而大眾則從2003年起仍舊在克魯廠房生產賓利豪華轎車。這樣賓利就成為皇家豪華血統的唯一繼承者。

奢華來自精雕細琢的手工

「把動力和速度元素,結合最精良的質量,見證在豪華座駕之上」,是賓利恪守了八十多年的造車宗旨。

如果你看過賓利汽車的出產過程,就知道其貴族血統來自精製的手工。從1946年開始至今,賓利車仍在英國克魯郡由經驗豐富的工匠以手工拼裝,這些工匠的造車手藝亦是代代相傳,經過千錘百鍊。很多工人有世家的傳統,爺孫為賓利製造皮件,父子都在賓利當噴漆工,這種手工藝世家在賓利比比皆是。

克魯郡廠房的生產線每分鐘只移動6英寸,每輛車要花上16至20星期才能完成。從車體焊接、塗裝,動力系統及傳動系統組裝,內裝真皮縫製以及原木加工等,大部分造車工序採用手工生產及加工。所謂慢工出細活,有著「人生所追求的終級汽車品牌」美譽的世界頂級豪華轎車是這樣造就的。

賓利車的內飾選料豪華,拼裝手工精細,堪稱全球汽車之冠,每一個細節都力臻完美。當中最考究的,莫過於手工縫製的真皮內飾。內飾所用的皮料全部選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牛皮,因為那裡的牛是圈養,皮質細膩且沒有瘢痕。通常一輛頂級四門車消耗的牛皮竟多達27張,縫製工時超過150小時,僅方向盤蒙皮就需要一個熟練工人花15個工時來縫製,一輛車的整個內飾則要花費13天才能完成;每個皮件都有責任人簽名。即使是發動機,也是手工組裝,每顆螺絲都是用扳手擰緊的。

作為豪華轎車中的標杆典範,賓利汽車不僅是英國皇室的御用座駕及國賓車,也成為眾多巨星級車主的選擇。其特有的穩重、端莊和極致奢華,已經是社會名流們不可缺少的身份象徵,如日本天皇、馬來西亞國王、摩洛哥王子等皇室貴胄,以及足球巨星貝克漢姆、車王舒馬赫、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等社會名人。他們高貴而又不失蘊涵的風範正與賓利奢華而又低調的形象不謀而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