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琉璃藝術博物館

琉璃藝術博物館

您還可以去"今日頭條"關注導覽大師!

導覽大師 城市文化生活探索

搜略文化、美食、休閑、親子勝地

探索城市故事 發現生活藝術

關注導覽大師 一起漲姿勢

在泰康路藝術街上,田子坊附近不遠,靜靜地坐落著一座別具特色、低調而優雅的博物館,這就是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LIULICHINA!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誕生於2006年4月29日,由台灣藝術家張毅、楊惠姍創辦並設計。

這是上海唯一的琉璃藝術博物館,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琉璃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是一件琉璃藝術品,高8米5的琉璃外牆,由四千八百塊的琉璃磚堆砌而成,藝術家楊惠姍親自設計的兩朵巨型金屬網牡丹花簇擁、攀附在博物館的外牆上,白天,花影靜謐,入夜,流光逸彩。繁複的造型對應極簡的西方建築結構,展現了傳統與現代融合的中國風格,受到專業設計界的激賞。楊惠珊的功底,由此可見一斑!

琉璃藝術博物館就在泰康路上。

泰康路是上海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區政府實施馬路集市入室後,原來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塵的泰康路煥然一新,隨著陳逸飛、爾冬強等藝術家和一些工藝品商店先後入駐泰康路,原來默默無聞的小街漸漸吹起藝術之風,成為了上海的藝術街。這就是我們最為熟知的田子坊

田子坊位於泰康路210弄,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改建形成,這裡不僅是時尚地標性創意產業的聚集區,也是不少藝術家的創意工作基地。泰康路的田子坊,在上海被稱為「上海的蘇荷(SOHO)」、視覺產業的「矽谷」、老百姓眼中的「小資」……下次去田子坊、不如再到琉璃博物館逛逛,吃飯到旁邊的日月光廣場就可以搞定了……

博物館佔地2400平方米,四層通高14.7米,分上下兩層:樓下展區展出中國古代琉璃系列、世界琉璃大師傑作,及國際琉璃界10位現代琉璃藝術家的新作。樓上則流淌著一股濃重的東方氣息,展出的是琉璃工房藝術家楊惠珊的代表作。

琉璃博物館融合了古今中外豐富的琉璃文化,除了收藏和保護中國的古琉璃,也「忠誠」的收藏和保存著從過去到當代所有全世界的卓越創作。林林總總的琉璃藝術品,講述了琉璃材質的故事、生命力和情感。

博物館內的設計以黑色為主,把所有的空間留給展品,讓觀者更容易看到琉璃深沉而豐富的層次。館內所有的空間,都以琉璃為設計宗旨和建築媒材,生動的詮釋出"琉璃"不僅是材質、創作媒介,更是一種精神與生命的東方哲學思考。

在中國,琉璃既年輕又古老。說古老,是因為早在西周就已有了琉璃,說年輕,是因為20多年前,華人社會尚無一間玻璃藝術工作室,直到張毅和楊惠姍成立琉璃工房。

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直到西方國家的玻璃傳入以後,中國才有了玻璃的叫法。

琉璃的材質是人造水晶玻璃。其特質是對光的折射率高,所以能呈現出晶瑩剔的效果。古法琉璃,也叫脫蠟琉璃,它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技術純手工加工製成,經過十多道手工工藝的精修細磨,在高溫1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後而自然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奐;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琉璃還是佛教「七寶」之一,在佛教中是消病避邪的靈物。所以琉璃不但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件宗教物品。在某種意義上說,琉璃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象徵。明澈的琉璃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心愿。

來到琉璃藝術博物館,我們認識了楊惠姍,她是琉璃工房的創辦人/藝術總監,創辦了這一座端莊優雅的博物館。

可你知道嗎?她同時還是台灣70年代家喻戶曉的演著名員,她在演藝生涯中出演作品近一百四十部,晚期電影《小逃犯》和《我這樣過了一生》讓她在1984、1985年連續兩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並以作品《玉卿嫂》奪下第29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的肯定。

然而,楊惠姍在演藝事業全盛時期毅然離開影視圈,與導演張毅共同投入琉璃藝術的創作,並於1987年在台灣創立了第一個琉璃工作室——琉璃工房。

如今,琉璃工房在全球已經成為琉璃藝術的代名詞,楊惠姍與張毅被譽為當代琉璃藝術的開拓者與先鋒。這是一個傳奇的藝術征程,毫無疑問,楊惠姍具有獨特的藝術天分,她憑著敏銳的觀察力,揉合對生命的感悟,創作出許多富含中國傳統與人文思想的作品;她苦心學習、研究,成功實驗、重現了古中國的「琉璃脫臘鑄造法」;並針對琉璃材質的特性,探索出許多新的技法和表現形式,將琉璃藝術的當代意涵,以全新視角開拓與詮釋。

楊惠珊作品:澄明之悟 典藏於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

今天,楊惠姍的作品在美國最權威的康寧博物館的標價,超過歐美重量級藝術家作品。但是正如張毅所說:「琉璃工房是否成功,不在於賺了多少錢,如果能為社會樹立一種價值,一個典範,即使口袋裡一無所有,也不影響心中的自豪。」

楊惠珊與張毅

下面這個作品「金佛手藥師琉璃光如來」創作於1990年,這是楊惠姍佛像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件,藥師琉璃光,是佛的名號,以琉璃為名,意在取琉璃的光明透徹以喻國土清靜無染。

據說楊惠姍在剛開始雕塑佛像時,很喜歡雕塑佛手。在一次雕塑佛手的過程中,未完成的作品放置在窗檯前,在黃昏夕陽的照射下,手的形狀在地面上形成影子,楊惠姍突然感悟到:這不就是樹枝的影子嗎?佛陀不就是在菩提樹下成佛的嗎?於是她在佛手下雕刻了佛的造像,就成了現在所見的金佛手。

1993年,金佛手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這是北京故宮建館以來第一次收藏當代的琉璃藝術品;1994年,楊惠姍受邀參加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透明藝術大展,金佛手獨特的東方佛教思想風格,首次與琉璃材質透明澄澈的語言完美呼應,吸引了國際藝術界的注意。

1995年10月,金佛手在日本奈良藥師寺奉納。奉納前一日,竟然發現琉璃藥師如來的右手指斷了一指。鬱悶中,奈良藥師寺住持高田好胤笑著對楊惠姍說:在日本,藥師如來的指頭也是斷的。楊惠姍如釋重負,但後來她得知日本的藥師如來佛指並沒有斷,只是高田好胤為減輕她的心理負擔而說出的「善意謊言」。佛是講慈悲的,從那以後,楊慧珊在她的作品裡將這種慈悲智慧進行到底,她說,面對生命,琉璃是一種人間永遠的生命學習。

下面這件作品,有個很美的名字:心湖蘭影。這是楊惠姍2004年花好月圓系列作品中的一件精品。

千年不變的, 是幽靜的獨舞, 綻放的光,映在心底,成了一片湖——很美的意境。

「花好月圓」,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一種美好的生命狀態,花開到最好,月亮到最圓,是一種幸福而完美的境界。花好月圓系列作品以寫實的大型花卉為造型,用琉璃作花,追求顏色,通過「粉燒」的特殊技法,讓花的顏色呈現出強烈的逼真感,令人驚艷。

楊惠姍曾說,琉璃是脆弱的,因而琉璃材質是一種「警示」的藝術,是一種很有意思的「人生苦短」「如夢幻泡影」的反省創作。花朵的美好,如舞如詩的雕塑實體,並不是主要的敘述內容,那種隨時因為光的不同而變化的多樣性,或時空感覺,竟然依附在一種脆弱,不永遠,讓人覺得彷彿時時提醒著一種生命的謙卑和悲憫:人生既絢麗又脆弱,既永恆又無常。

琉璃博物館還收藏有許多世界琉璃大師的作品,琉璃大師們都是極有藝術天份的。

香櫞淺灘的船

作者:史蒂文·溫伯格 美國 1954

香櫞淺灘的船也叫金灘海舟,是美國著名玻璃藝術家史蒂文·溫伯格創作的船系列作品之一。

史蒂文·溫伯格是新一代玻璃藝術工作室藝術家的代表,他的作品以卓越的玻璃鑄造工藝而著稱,體現了玻璃的光影交錯的空間立體感和晶瑩剔透的唯美意境。

在1999-2006年間,藝術家遷居海濱,周邊的環境讓他深深地愛上了海釣和大海,船隻與浮標形狀的物體時刻圍繞在他身邊,激發了藝術家的靈感,成為他這段時間重點創作的題材。史蒂文·溫伯格的「船」,充分利用水晶琉璃透明的特質,在造型上進行多邊的弧形切割,藝術家嫻熟地利用各種工藝語言,高精度的研磨拋光,精準地控制內部氣泡的位置和色彩的流動,製造出奇妙的水感和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優雅的擺盪感,彷彿是海灘邊上升起的一個夢。伴隨著光,讓我們走進這塊透明的琉璃純凈「水」中,靜靜漂浮。

三重奏

作者:但丁·摩利歐尼 美國 1964

花瓶、高腳酒杯、長頸瓶——這是美國藝術家但丁·摩利歐尼的典藏作品三重奏。

但丁·摩利歐尼出生於1964年,成長於美國西雅圖「工作室琉璃藝術」黃金時代的開始,他的叔叔和父親都是琉璃藝術界的卓越人物。雖然年輕,但他已經是這一代琉璃藝術家的領軍人。

色彩是但丁作品的卷標,鮮脆誇張的顏色總能在他充滿古典結構的器皿作品中得到最大釋放,彷彿要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新鮮與美好統統裝入這五色鬥彩中。

三重奏是但丁典型的長頸瓶器皿作品:大型而細長、曲線流暢完美、色彩與眾不同:櫻桃紅、金黃芥末,就像新鮮的水果,令人垂涎欲滴。看他的作品,如同在滿目琳琅的超市中逛了一圈,收穫滿心的喜悅與輕鬆。難怪他的作品會頻頻成為美國權威琉璃雜誌《GLASS》的封面寵兒。

當前展覽:

喜歡我們的內容,別忘了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導覽大師 的精彩文章:

TAG:導覽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