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助燃「人造太陽」,給「中國製造」點贊!

助燃「人造太陽」,給「中國製造」點贊!

中國新聞社江蘇分社 新媒體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蒸汽冷凝罐正準備封裝運往法國。 鍾升 攝

28日,4座由中國製造的不鏽鋼蒸汽冷凝罐在張家港裝船,啟程運往位於法國的ITER工地,幫助人類實現「人造太陽」的夢想。這是歐洲首次從中國引進核壓力容器。

2016年,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攜手天沃科技組建聯合體,代表中國企業參與ITER項目的蒸汽冷凝罐設計供貨項目全球招標。並從來自美、法、俄、德等國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企業首次中標ITER的項目。

參與工程的工人們與蒸汽冷凝罐合影留念。 鍾升 攝

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集國際上受控磁約束核聚變的主要科學和技術成果於大成,嘗試將人類受控核聚變由研究轉化為實用技術。

據中廣核工程公司設計院副院長高峰介紹,4台VST設備共焊接163個接管,設備環焊縫總長超過400米,交貨周期僅為15個月,是同類型核電設備交貨周期的一半左右。項目的順利交貨充分展示了中國企業在設備製造、項目管理上的能力。

啟運現場,4座巨大的銀白色冷凝罐分兩排矗立,奇特而又樸素。周圍,工人們紛紛舉起手機拍照留念。為了「這幾個大罐子」,施工團隊共提交批准圖紙47套,制定操作規範文件270份,收到審查機構的報告329份、現場檢驗報告164份,模擬18種工況對冷凝罐進行核算。

蒸汽冷凝罐是實驗主設備出現故障時的最重要防線。產品集美標、歐標和法國核安全規範為一體,將三種規範統一進產品的設計、製造和工藝規程文件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整個團隊「早上6點鐘上班,最早凌晨12點、最晚凌晨2點下班」,突破諸多技術難題,最終在合同期限內按質按量完工。

筒體上裝配間隙只有15微米的套管一次套裝成功,全部由國內製造商提供的生產原材料一次性通過外方驗收。項目執行經理、天沃科技核電事業部部長田瑞語帶哽咽地說:「作為歐洲市場里產品要求最高的核電產品,我們中國製造業現在可以驕傲地說,『我們也能做到』。」

「這是歐洲首次從中國引進核壓力容器,體現了中國與歐洲在技術標準上的合作,也讓我見識到了中國的裝備製造實力。」監管機構法國阿拜維(APAVE)集團核電業務總監雅尼克盛讚了田瑞等人的努力。他期待著未來能與中國企業在國際核電領域有更多的合作。

中國科技部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領導表示,ITER計劃是一個各國競爭綜合實力、搶佔產業發展先機的國際化發展平台。蒸汽冷凝罐製造的完成,向ITER計劃各參與國充分展示了中國製造的實力。他希望中國的企業能以此為起點,助力可控核聚變技術早日實現。  (中新網蘇州1月28日電 記者 鍾升)

新聞多一點

「人造太陽」將如何解決人類能源的終極問題?從夢想到現實還有多遠?

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它自身內部一刻不停的聚變反應。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關係理論,質量虧損可轉化成能量。聚變反應就是兩個較輕的原子核聚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時,質量虧損,從而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50多年前,人類已經在地球上實現了發生在太陽內部的氘氚聚變過程,這就是氫彈爆炸。氫彈的成功引爆,讓人類真正體會到了兩個質量最輕的原子核聚合瞬間釋放出的巨大能量。

如果能夠按照需要有效地控制這個反應過程,讓能量長期地、持續地釋放,就好比創造出了一個「人造太陽」,不但產生的能量巨大,還可以為人類帶來理想而恆久的清潔能源。

首先,核聚變所消耗的「燃料」(氘和氚)來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海水,燃料資源極為豐富。一個水分子有兩個氫原子,它的同位素氘(亦稱「重氫」)與氧原子結合所生成的水就是「重水」。重水在海水中所佔比例雖然小,但是人們只需用蒸餾法就可從海水中取得重水,然後再電解重水就可獲得氘。而氚也可以從海水中含量豐富的鋰元素中製造出來。

尤其重要的是,這個核聚變反應生成的廢物是氦,不會給環境帶來污染。這就意味著,這種核聚變的過程一旦被駕馭,人類將獲得一個理想的清潔能源。

從核物理理論和愛因斯坦質能轉換公式可知,聚變能比裂變能還要大數倍。經測算,l升海水所含的氘產生的聚變能等同於300升汽油所釋放的能量,1公斤氘全部聚變釋放的能量大致相當於11000噸煤炭所釋放的能量,而海水中氘的儲量足夠人類使用幾十億年。

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新能源能夠與之比擬。難怪,人們把這種受控核聚變形象地稱為「人造太陽」。

綜合:中國新聞網、上觀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江蘇 的精彩文章:

TAG:點江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