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辛亥革命北方首義:山西新軍起義,閻錫山從此登上歷史舞台

辛亥革命北方首義:山西新軍起義,閻錫山從此登上歷史舞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開啟了推翻清王朝封建帝制的辛亥烈火。當時,南方各省的革命黨人比較活躍,當武昌起義爆發後,湖南、江西相應起義宣布獨立。在北方,靠近清政府京城的山西,也及時地發動了起義,積極地響應了武昌起義,極大的打擊了滿清政權。

1902年,山西五台人閻錫山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1903年6月被保送到日本留學,入日本士官學校。閻錫山於1905年10月加入中國同盟會,當時在日本還與孫中山見面,並參與制訂了中國同盟會的「南響北應」的戰略決策,即同盟會在「南部各省起義時,須在晉省遙應」。1909年,閻錫山畢業回國,在山西新軍中與其他同盟會成員秘密進行革命活動。

當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北方的山西時,山西新軍中的革命軍人群情振奮,決定積極響應,待機暴動(因當局害怕起義收走了子彈,所以當時的新軍有槍無彈)。

10月28日,山西新軍第85標奉命南下平亂,並領到了子彈,閻錫山與其它同盟會員商議決定立即起義。

10月29日凌晨,新軍第85標士兵在起義總司令姚以價的率領下,突然從太原新南門(現五一廣場)進城,其中一部分攻佔巡撫衙門,殺死了山西巡撫陸種琦和山西新軍協統譚振德。

時任新軍第86標教練官與標統(相當於團長)的閻錫山也同時宣布「第86標兵變」,並親臨攻打新滿州城的前線督戰,太原城守尉增禧繳械投降,太原首義一舉成功。

當天中午,咨議局選舉閻錫山和溫壽泉為山西正副都督,並成立山西軍政府,徹底宣告清王朝在山西統治的結束。閻錫山也從此登上歷史舞台,開始了統轄山西長達38年的歷史。

清廷得知身邊的山西起義爆發,驚恐萬分,命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率部鎮壓,而吳祿貞早就是一位革命者,他與閻錫山於11月4日在娘子關會晤,商定共組燕晉聯軍,吳祿貞任大都督兼總司令,閻錫山任副都督兼副總司令。

之後,閻錫山派兵開赴石家莊,與第六鎮官兵共同截斷了京漢鐵路,並扣留清政府運往武漢前線的軍用物資,阻止袁世凱入京就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並擬揮師北上推翻清廷。袁世凱對吳祿貞恨之入骨,就收買了吳的衛隊長將吳祿貞殺死,吳祿貞被殺時年僅31歲,燕晉聯軍的雄圖大略遂告失敗。

閻錫山與孫中山的合影

1912年9月18日,孫中山先生應山西各界人士的邀請,乘坐火車到達太原。當時,到車站歡迎的各界民眾有3000餘人,場面異常熱烈。還有許多市民為了一睹孫中山的風采,自發地湧上街頭,歡迎的隊伍從火車站一直排到新南門大街。孫中山在閻錫山的陪同下乘坐特備的馬車前往山西省議會,一路上向群眾頻頻致意。

孫中山在太原共逗留了三天,出席了山西同盟會、軍屆、政界、學界組織的各種歡迎會。

9月19日上午,孫中山在山西大學堂各界千人歡迎大會上演講時總結說:「……廣東為革命之最初省份,然屢次失敗。滿清政府防衛甚嚴,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乃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本文參考文獻:《探究山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黎元洪去世,蔣介石發起公祭,輓聯僅四個大字便訴盡黎老一生功勛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