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航母為何不再叫做載機巡洋艦?體現了一種巨大的變化

中國航母為何不再叫做載機巡洋艦?體現了一種巨大的變化

有一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得從不同的歷史階段來回答。這個問題即,「遼寧」艦究竟是不是航母?如果從改裝之前的角度來說,「遼寧」艦的前身「瓦良格」號則不是。如果從改裝之後的角度來說,它是正兒八經的航母,且我國此後建造的類似艦艇也都是航母。而蘇聯之所以將「瓦良格」號這類可起降多架艦載機的艦艇稱為載機巡洋艦,既有內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

按照蘇聯內部軍事理論的學說,並沒有明文規定海軍應當配備航母,原因在於這種平台是一種進攻性的武器。而在海上,蘇聯信奉防禦性的軍事理論,並且高層曾經對是否建造航母產生過非常激烈的討論和鬥爭。海軍想獲得航母,只能採取一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於是就有了載機巡洋艦這個艦種。比如「基輔」級,在1977年開始設計時則稱為「配備航空武器的反潛巡洋艦」,讀起來非常拗口。

第二個方面是這些艦艇的武器配置同典型的航母大不相同。西方國家的航母通常僅配備一些自衛性的武器,比如「近防炮」和點防禦艦空導彈,而進攻任務則完全交由艦載機來執行。相比之下,蘇聯同類艦艇不僅僅擁有艦載機,而且還裝備了不遜色於大型巡洋艦的武器配置。例如,「庫茲涅佐夫」級就配備有12枚「花崗岩」遠程反艦導彈,還有RBU-12000型反潛火箭,艦空導彈也是使用垂直發射的SA-N-9。

因此即便艦載機損失殆盡,蘇聯的這類艦艇仍然具備強大的進攻能力。它們並非簡單意義上的航母或者是巡洋艦,而是兩者的結合體。這樣做既使海軍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艦載航空兵,同時也不會遭致高層的過激反對,實為兩全其美之策。只不過蘇聯重型載機巡洋艦的噸位越造越大,越來越像傳統的航母,而強大的武備仍然得以保留。

蘇聯將大量配備艦載機的艦艇稱為載機巡洋艦也有非常現實的考慮。無論是「莫斯科」級,還是「基輔」級,以及後來的「庫茲涅佐夫」級和為完工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均在黑海造船廠建造。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的媒體就呼籲不讓蘇聯的航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尤其是在「基輔」號服役之後,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也就是說,這些巨型艦艇出不了兩段海峽,就只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困獸,而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結果卻是這樣,蘇聯海軍肯定不甘心。

於是,他們採取了一種偷換概念的辦法。蘇聯堅持認為自己建造的艦艇不是航母,而是反潛巡洋艦,其任務是發現、跟蹤並摧毀潛艇,後來在進行重新分類的時候,也將其劃入到重型載機巡洋艦之列。至於後來的類似艦艇,統統裝入同樣的框中。至於蘇聯的這種做法,土耳其自然也是門清,但不敢惹它,既然對方都給了台階下,所以就隨這些艦艇去吧。

土耳其沒怎麼卡蘇聯的脖子,但是在「瓦良格」號過海峽時,則對我們百般刁難,這是後話。而「瓦良格」號到中國之後,將蘇聯載機巡洋艦的特徵全部去掉,而是按照標準的航母風格來進行改裝。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雖然脫胎於蘇聯,但更加類似於美式航母,強調以艦載機的作戰能力為核心。

這意味著,我國對於航母的理解和蘇聯是完全不同的。未來,我們的航母將成為水面作戰艦艇編隊核心,本身不直接參加攻擊行動,主要依靠艦載機執行制空、對陸/對海打擊任務。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在於,蘇聯建造航母會受到太多的內部和外部限制,而我們不存在著這些限制,因此在航母艦隊的規模和使用上可以更加自由。

全文完,謝謝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的空母 的精彩文章:

蘇聯航母的第一次攔阻著艦,指揮長被要求從椅子上滾下去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