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悅」年輕人的公司最後都怎麼樣了?
馬上過年了,各家公司的年會也在員工們翹首以盼的眼神中來了。近幾年,由於企業文化越來越受到員工的重視,所以每年的年會都是花樣百出。
抽獎,表演節目是必備的。早年間馬雲爸爸的cosplay,儘管雷人,但憑藉著他的江湖地位,也硬生生地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最近被爆出某公司在年會上惡搞經典曲目《黃河大合唱》,遭到作曲家冼星海之女的強烈譴責並將付諸法律渠道。
一首有著強烈民族自強意味的歌曲,可以被這樣惡搞嗎?
我們生在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不但減少了大家獲取信息的成本,連獲取知識都毫不費力。就好像以前大家提起公知,還是以一種羨慕的口吻,因為被稱為「公知」的人代表著讀過很多書,知識很淵博,很有見的。
後來互聯網讓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隨時隨地讀書,甚至現在很多知識付費的平台打著「3天讀懂經濟學」這樣的標題來向大眾收智商稅,也還是有人會掏錢付費,畢竟「3天」「讀懂經濟學」真的好有誘惑力啊。
互聯網的高速和便捷,導致大家生活在一個信息過載,大腦不斷接受強刺激的世界裡。我們也越來越對花時間、深刻了解未知的事情表示興趣缺缺,大家更喜歡那些不用思考、流於表面的東西。惡搞、好笑成為了強需求。
比如《papi醬》《奇葩說》和《吐槽大會》這樣的節目,深受眾多年輕人的追捧,更不用說現在的直播平台,幾乎成為了年輕人的天下,他們在平台上直播自己的生活,也靠此為生。更有很多年輕人憑藉直播平台脫貧致富,實現了「不窮」的願望。
當「娛樂」成為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嚴肅和認真反而變得不合時宜。如之前知名作家許知遠在節目《十三邀》里,以一個強烈譴責當代社會膚淺無知,主流娛樂文化過分壓榨公共討論空間的形象出現時,眾多網友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他太老了,跟不上潮流。而以戲謔形象示人的李誕用「人間不值得」虜獲了眾多追隨者。
「人間值不值得」尚在討論之中,但什麼都能拿來調侃,什麼都毫不在意的這種態度不就是娛樂至死嗎?
年輕人霸佔輿論場
前段時間微信圈盛行曬「十八歲的照片」,起因是進入2018年後,最後一批90後也成年了。90後也確實成為了社會的主力,無論是貢獻勞力和才智的職場,還是娛樂消費市場,都在以90後的口味為主。
互聯網長起來的90後一代,深諳互聯網文化。比如之前流行的「佛系青年」價值觀:都行、可以、沒關係。引起了大量90後的共鳴,這也側面解釋了現在綜藝市場火爆的原因:當改變現實如此艱難,為什麼不看一些娛樂輕鬆的內容,還要自尋煩惱呢?
一邊是無力改變的冰冷現實,一邊是編造如夢幻般的娛樂場,大多人當然選擇後者,無論是麻痹自我催眠也好,還是另一種遊戲人世間的態度也好,90後成為輿論場的主力,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這間接導致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一邊倒的向90乃至95後們看齊。如各個商家的代言人年齡越小越好,顏值越高越好,因為90後的口味是「小鮮肉」;又如現在的某些初創公司,招聘項里的首要條件是「必須是95年以後出生的」,因為他們年紀小跟得上潮流,會說現在的網路用語,能毫無障礙地和用戶打成一片。
那些70、80年代的人,也唯恐自己被時代拋棄,在網上大喊「不要做一個油膩的中年人」,拋開內在修養學識不顧一切地站隊年輕人。
所以現在大家不再尊重追求深刻和內涵,反而盲目一窩蜂地向年輕看齊,流於表面,獲得片刻滿足成為了最重要的事情。這使得那些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和深刻雋永的作品顯得無足輕重,所以才會發生「惡搞《黃河大合唱》」事情。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有些人在網上公然叫囂: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被惡搞的,這是一種藝術創作。
娛樂是一種精神,但不能成為解釋一切的唯一標準。就如《娛樂至死》作者尼爾波茲曼說的那樣: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而我們正日漸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
來源:智聯招聘
TAG:首席人才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