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應該信佛經還是信學者?
文:老林的閱微澡堂筆記
佛教徒,佛經是這樣說,歷代師承也是這樣說,我們不信,卻去信西方學者,這是很耐人尋味的一回事嘛。並不是說必須迷信,可是,學者往往也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比如有人說,「根據考據,幾乎沒有佛陀時期早期佛像。」
不認同這種說法。Aniconism本來就是個很阿伯拉罕系的概念。認為1世紀前沒像的「佛陀年代無像說」的考據,其實也就百年歷史,主要白人提出。佛經里,頂多一兩斷句似乎支持這論點,不支持這論點的依據卻多的是。
主要提出這觀點的權威只是個百年前的白人,而且此觀點並非所有學者認同,如俄亥俄州立大學的S. Huntington博士就不認同,並從教義、考古各方面破斥。
這並不是個信口開河的村婦;她不信佛,且履歷不見得比Foucher低。由於她挑戰這鞏固了百年的觀點,引起新一輪學術爭論,現還在進行中。
Huntington說:
The idea of an aniconic period was never doubted..led scholars to dismiss literary documentation attesting to an early image tradition...express skepticism about scientific archaeological data confirming the early existence of Buddha images.
我們不是學者,我們只是簡單的佛教徒。那麼,有兩條路:
1、自己成為學者,不是只看結論,而必須看全部論據,然後自己參與辯論、研究甚至自己去挖,然後達到自己的結論。
2、在所有學者基本達到一致的壟斷性結論前,作為佛教徒,既然佛經是這麼說、歷代師承也是那麼說,我們接受。
如果不是這樣,還能怎樣?
是要放棄相信《大藏經》、2500+年來歷代師承(他們也是學者啊!),而選擇相信一個百年前的白人學者嗎?
把學者觀點凌駕佛經、2500+年來歷代師承也沒關係,可是,我們怎麼知道百年前那個法國人正確?
他是學者,難道Huntington陣營的那批就不是嗎?
所以,如果選擇相信學者,我們還存在一個抉擇,我們的決定哪個學者正確。
如果要這樣做,首先,我們必須自己也成為一個這方面的學者。這顯然對我們來說不是很實在嘛。
所以,就像基督教以《聖經》為底線一樣,作為佛教徒,我們以《大藏經》為權威,知道一下學者有些有不同觀點就夠了。
事實就是學界有不同觀點,而我不知道,也不夠學問判斷誰對,所以我作為佛教徒選擇相信佛經內容為真的做法。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