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要開《愛心說》
本文由楊剛醫生獨家撰寫
大家好,我是楊剛醫生,是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主要是做各種心律失常疾病的診療。
1998年,我從四川老家考入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那時並不知道協和是長學制的,直到收到錄取通知書。當時協和醫院是全國最知名的醫院,協和醫科大學也是全國唯一一所八年制畢業授予醫學博士的學校,所以儘管讀書很久,心裡還是有盼頭的。
上學的理想就是要做一個心臟科醫生,不管是內科、外科、或者麻醉體外循環等,只要跟心臟相關的我都願意做。2006年畢業後加入北京朝陽醫院心臟科工作。一開始都是從住院醫生開始做起在心臟科各個專業病區輪轉,直到2008年考過主治醫生後,我選擇了心律失常作為我未來的執業方向。那個時候心律失常疾病在心內科還算比較冷門的專業,因為冠心病的病人多,很多醫生都選擇了做冠心病醫生。我本來對於專業沒有特別的偏好的,加上那個時候覺得別人不想做或者不願意做的,我卻恰恰想要做好,所以我加入了心律失常的團隊。
GIF
2008年那時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治療還沒有如今這麼多,主要是那個時候工具不夠先進,標測和治療都充滿困難,一台手術常常要花3-4小時,如果像房顫這樣的手術甚至更久。隨著三維心臟標測系統引入,導管消融手術越來越高效。慢慢我愛上甚至痴迷在手術標測過程中。2010年我離開醫院加入了聖猶達醫療公司,專門做心臟標測工程師,深入去探究心臟標測奧妙,一做就是3年。
在這3年中,我天南海北跑了全國很多大的心臟中心,結識了很多知名的心臟病專家,其中陳明龍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手術、治學和為人都深深讓我折服。2013年我加入了江蘇省人民醫院陳明龍教授的團隊,做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方向是外科術後房性心律失常。出站後我就留在團隊工作直到現在。掐指一算整整5年了,現在我的事業,我的家,我的孩子都在南京了。
加入省人民醫院心律失常團隊以來,我們每天的手術是非常繁忙的,一般都是5-6台,多的時候甚至10台。每一年我們團隊射頻消融總量在1200-1300台左右,其中房顫等複雜心律失常佔70%左右。這麼多患者因為江蘇省醫的牌子慕名來就診,有的甚至需要等待床位2-3個月。每個患者其實真正在院的時間都是比較短的,5-7天左右,很多時候感覺患者對疾病、治療以後術後康復都不是特別明白就要跟醫生再見了。所以從2014年開始,我通過雲病房的方式,跟每一個在院患者建立聯繫,方便大家諮詢和術後隨訪。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存留了6600例患者的病歷資料,其中4000多患者跟我建立了隨訪聯繫。在這些隨訪交流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患者對於術後康復指導的需求迫切,也知道我們目前在醫院內部還無法滿足患者這部分需求。
心臟消融術說是微創手術,但是對於心臟而言多少是有影響的,患者術後常常有胸悶、胸痛、氣短、胃脹等等不適,當他們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心裏面第一個問題就是這嚴重嗎,是手術導致的嗎?要不要緊,要不要去看醫生,是不是複發了?心情非常緊張。
以前苦於沒有雲病房這個通道,很多患者只能老遠從鹽城、連雲港、安徽來到南京,好不容易掛上主任的號,主任一看心電圖等沒有什麼問題,很快就打發了,但對於他們而言心裡的疑惑並未得到解答,那些不適仍然困擾他們。
還有一些病人,他們服用華法林藥物的時候,常常出現牙齦出血、皮膚瘀斑,這時候他們擔心要出血,想問問能不能減量或者停葯,可一到當地醫院,人家就說去給你做手術的醫院看吧,我們看不了。病人又是一通折騰到了我們這裡,其實都是一些很小的問題,但是這些小問題卻成為了困擾患者的大問題。我還有被問得最多的就是術後能否運動,其實在國外,所有心臟病尤其是心臟大手術之後的患者都會進行心臟功能評估,然後給予運動、飲食等處方,指導患者能夠更容易康復,回歸生活。而我們目前這方面還很欠缺。
就在上周江蘇省人民醫院心房顫動規範化治療中心已經掛牌,這個規範化不僅是指手術的問題,還有房顫術前、術後的規範化管理與康復。任重而道遠,但是我想通過從雲病房開始,從做一個微信公眾號開始,跟所有在我們醫院我們團隊接受過治療的患者一起,摸索出適合我們的心臟康復方案,更好為大家服務,呵護大家的心臟。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楊剛愛心說公眾號希望能陪大家一起度過健康一生。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楊剛愛心說公眾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