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法國人愛罷工?記歷史上的法國社會運動
九十年代初,法國是艾滋病患者最多的歐洲國家,是英國、德國的兩倍,但大眾對艾滋病所知甚少,甚至談「艾」色變。
於是民間自發成立了抗艾組織Act Up,向大眾宣傳防艾滋和反抗製藥公司的高價壟斷。
在[每分鐘一百二十擊]中,Act Up堪稱社會運動範本。
▲有組織——參與者每晚在一間教室開會,討論運動具體操作方法
▲民主精神——每個人都有權發言,每個人都有權表決支持或否定
▲執行力——到製藥公司辦公樓,非暴力手段抗議;或最簡單的上街遊行;或進學校宣傳防艾知識
主角西恩甚至交代同伴:給自己辦一場政治葬禮,在酒會上撒他的骨灰——骨子裡的運動精神,天可憐見!
為什麼法國人熱衷社會運動?而且駕輕就熟、訓練有素?
這還真得慢慢訓練,才出成果。
法國大革命
早在兩百多年前,在法國巴黎就爆發過一場遠遠超前於那個時代、聲勢浩大的「運動」。
▲號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的強勢領導下,法國成為1680年代歐洲霸主(有關路易十四的影片,可參照[王者之舞])
後來,法國由封建王朝的最高峰,走起了下坡路。
1789年,到了路易十四的孫子輩——路易十六,爆發了一場轟動整個歐洲,改寫法國歷史的運動,推翻了這個王朝。
事情是這樣:
▲路易十六對政治、權利沒興趣,他最愛製作鎖子,每天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做鎖子
▲而他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又是個鋪張奢靡的主兒 ([絕代艷后]中的瑪麗王后)
這位王后功績平平,生平只留下兩句名言:
一是,聽大臣彙報說難民都沒麵包吃了,瑪麗王后好奇又關切地問:何不吃蛋糕?
一是,瑪麗王后被送上斷頭台,在執行絞刑前不小心踩到劊子手,氣定神閑道一聲:對不起。
優雅是有了,可兩位是真不知民間疾苦啊。
當時法國社會等級分三類:貴族、教士、平民,前兩者驕奢淫逸,無所不極,普通大眾卻食不果腹。
▲這幅著名的諷刺漫畫,表現了那一時期的法國
另外,盧梭、孟德斯鳩、狄德羅這些名字經常出現在街頭巷尾人們的議論聲中。
他們宣傳理性、反對矇昧,宣傳天賦人權、反對君權神授。
簡單來說就是——人人平等。
憑什麼你們住著凡爾賽,我就得風餐露宿?
趕巧了,那年法國又來了一場冰雪天災,糧食歉收,民不聊生……
終於,廣大平民階層揭竿而起。
▲他們先是在一個網球場匆忙開了會
▲之後一舉攻下了象徵法國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
甚至一群身負武裝的婦女攻進凡爾賽國王府邸,把那對「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的國王、王后送上了斷頭台。
這只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開端,後來還有近乎無休止的更換領袖——
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羅伯斯皮爾、拿破崙、波旁王朝復辟,與革命相隨的是大規模、長時期的暴力和死亡。
不免讓人想起那部反映16世紀的[瑪戈皇后]:
法國兩個教派之間劍拔弩張,在信仰天主教的瑪格麗特公主與新教徒亨利的新婚之夜,一場針對新教徒的密謀屠殺開始了。
▲整個法國屍陳遍野、血流成河——史稱聖巴托羅繆之夜
五月風暴
當然也不總是充滿暴力、鮮血。
1968年5月—6月,法國爆發了另一場著名的群眾運動。
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在運動的高潮階段,這個人口5000萬的國家有五分之一的人參與罷工。
整個法國癱瘓了——鐵路、公車停運,銀行關門,郵遞員罷工,汽油開始緊缺。
就連文化行業也加入了罷工行列:博物館、電影院紛紛關門……
▲1968年5月,由於各種社會與經濟矛盾,再加上馬克思主義思潮影響,法國的階級矛盾尖銳化,爆發了這場「五月風暴」
就連當時21歲的法國戛納電影節,也順勢罷工:
路易·馬勒、波蘭斯基等評委會成員辭職不幹;大島渚退出競賽參展;特呂弗為首的年輕電影人要求戛納電影節中止……
▲戛納電影節的遊行活動
當盧米埃爾大廳試圖放映電影結束爭鬧時,特呂弗衝上了舞台,遮住銀幕,阻止放映。
頓時舞台上亂作一團,人仰馬翻……
這一次罷工的背景是:工人工資低,工作時間長;不合理的教育體系下,院校里人滿為患,教授失業、學生擇業困難。
▲因此,罷工群體中工人、青年學生、年輕的教授,罷工運動也處處體現出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主導性
比如,當時的罷工口號——
「消費社會不得好死,異化社會不得好死,我們要一個新的獨創的世界,我們拒絕一個用無聊致死的危險去換取免於飢餓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獲得自由的自由。」
「選舉,乃是愚弄傻瓜的騙局。」
雖然沒有放棄暴力和武器,但這次運動的主角們,沒有讓過多生命的屍陳血泊,當時的死亡人數竟然控制在個位數。
「一切權利歸想像力」——如今看來,50年前那場運動口號仍然振聾發聵。
它試圖撬動剛剛獲得戰爭勝利的,穩固的社會秩序,在發達、板結化的工業社會內部,在大多數人都已臣服於既定事實時,出現一個聲音:要自由、不要舊世界。
到今天的社會運動
到今天,法國也是街頭遊行、示威、罷工的高發地,大概算是承襲歷史傳統了。
從反抗特權階層,爭取正當民主權利,到為同性戀、艾滋病人發聲,法國青年社會運動一直不輟。
或許法蘭西人的血液中有革命的激進因子,就像法蘭西國旗的藍紅白三色,代表了於自由、平等、博愛。
▲[每分鐘一百二十擊],取自九十年代防艾遊行運動,艾滋病人自發向大眾普及了關於艾滋病的種種
▲[阿黛爾的生活],阿黛爾最初參加增加教育財政投入的遊行,更像是青春身體懵懂的荷爾蒙作祟,多半與冠冕堂皇的政治口號無關了
▲後來,阿黛爾與藍色的艾瑪參加同性戀群眾遊行,艾瑪在人群中親吻阿黛爾,心機表露無疑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