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能見人的2017年終總結
用一個短語來形容大一上學期或者是整個2017年的話,應該是三觀被打碎重塑。
嗯,我現在痛苦地整理著這些碎片,時不時被劃傷手,又能看見它們聚成新的模樣,有時也看著它們手足無措,陷入虛無。
「看見自己」是我這學期做的最多的事情。
喜悅,縱容,寬容,接納,憤怒,興奮,不信任,不安全感,迷茫,焦慮,躁動……
它們來來去去,有些散的很快,有些長期霸佔最主要的位置。互相攪在一起。
變化有嗎?
嗯,看見了變化。
*比如,試著相信人了。
和老師打電話時說,我是那種想的很多的人,可我一句都不說。
或者說我也說吧,但是挑人說,而且也不當面說。
現在呢,算一算,能夠當面說了,擴大交流圈了,話題也不再是很淺的了,敢分析原因了。
*比如,接納了很多曾經排斥的、帶有偏見的東西。
就像以前莫名其妙地排斥TFboys,現在居然能冷靜下來想想,這三個年齡比我小的「小孩」,並是不僅有「顏值」,情商也很高,人家還有夢想。
就像以前不曾細想就抵觸現在的時尚,現在竟也能欣賞一些了。
就像以前說起來就義憤填膺的東西,現在竟也能冷靜點看待了。
*比如,不怎麼發作小情緒了,同理心好像增強了不少。
就像我本應該按照常理生氣的,卻沒有任何的憤怒的情緒,我理解她被「圍追堵截」的窘迫,為了甩鍋差點將我抖出來;理解他的急切與失落。生氣之前就莫名其妙理解了,連「委屈誰」這樣的問題都沒真正意義上地生氣。
就像我本能地遠離的時候,張嘴就要吐槽的時候,想了想當事人的情緒、特質、心境,好像也就放下了。
就像去參加四級口試遇見黑車司機的時候,我竟然腦子裡能蹦出來一句,人家賺錢也不容易。
就像在養老院里和爺爺奶奶聊是哪裡人會不會想家的時候,會突然停下來思考是不是會使他們傷感。
就像大家都在吐槽LLJ同志,紛紛用「像LLJ同志低頭」的表情包調侃他時,我卻覺得,他人不壞,只是情商有點低,或者說,他思考的方式和別人的不一樣。
但是,這種同理心,時常置我於混亂的狀態,一下子不知道該怎樣好了。被「搶了朋友」,倒是該氣憤,只是理解了不想孤獨的心,無從評價了。
*比如,對物價的感知能力下降了。
從天津回家之後,覺得大部分標價都很親切。
當然我也怕啊,消費主義傾向好像不太好。忘了自己其實也是個貧窮的人。
貧窮使我寒冷,寒冷限制了我的思維和行動。
沒變的有嗎?
顯然是有的。
*比如,還是不相信人。
就像情緒低落的時候不明說,而是將它的原因寫的很模糊很模糊,模糊地只有自己能懂,發到票圈,再把它刪掉。
就像問問題之前要猶豫很久,思來想去決定不問了。
就像明明心情不好,卻笑的無比燦爛。
嗯,還是緘口不語。
*比如,還是情緒複雜多變,陷進去有抑鬱的危險。
就像人生走到了有岔路口的地方?總想弄明白個選擇。
這幾天過的痛不欲生,開始羨慕那些有夢想的人,甚至覺得能夠沉溺於某種東西的人都是幸福的(哪怕是遊戲),想東想西沒個頭,煞是痛苦。
*比如,還是懶癌晚期,重度拖延症患者。
無論是完美主義傾向還是純粹的懶惰,結果都是拖延,還是伴隨著增長的焦慮的那種。
有變糟的嗎?
不幸的是,也有。
*舒適區。
*Cultural shock.
「直到我看見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甘於平凡,卻不甘於平凡的潰敗。」
最近迷上了《阿刁》。
沒錯,懶了,不想寫了。
思考那麼多為什麼,想不出來啊,頭痛。
那就先不想了。
封面悄咪咪地用某人那令我羨慕的字。
(唔,好像要了許可?)
也想要一手好看的字吖。
想要學的東西很多,也不知道到底為什麼想學了。
# The End
※空談人生時,我都覺得自己巨蠢。想要感性又任性的無聊,卻理智的無聊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