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機床數量世界第一 為何武器的產量卻如此低下
德國兵工廠(萊茵金屬)
近現代以來的人類戰爭,本質上是工業實力的比拼。只有強大的工業實力,才能生產出足夠數量的飛機、坦克、大炮、軍艦和機槍步槍衝鋒槍等等,壓倒自己的對手。而衡量工業實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標準,就是金屬切削機床的數量。從大型巨炮到輕型槍械,各種武器裝備的零部件,也包括製造武器裝備的機器本身,都是通過金屬切削機床製造出來的。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的金屬切削機床狀況如何呢?
德國在1935年有124.5萬台機床,到1940年就有近170萬台,1943年有210萬台。是當時世界上機床最多的國家。而被德國佔領的法國、捷克等國,也擁有大量機床。有了這些機床所支撐起來的龐大工業帝國,希特勒相信他一定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英國兵工廠
與之相比,其他歐洲工業強國的機床數量要少得多。蘇聯在沙俄時代,每年只生產1000多台機床,進入30年代機器製造業才突飛猛進的發展起來,年產量到1940年達到近6萬台。可是在1940年,蘇聯一共也只有71萬台金屬切削機床;同期,英國大概有70萬台機床。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雖然貴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卻也只有94萬台機床,戰時逐漸增加到170萬台。亞太地區工業不發達,只有日本擁有大量機床,但也遠不能和歐美列強相比。太平洋戰爭開始時,日本只有22.3萬台機床。其中5.5萬台屬於陸海軍的兵工廠,另外有近17萬台機床屬於民間工廠。
世界大戰就是工業的戰爭,也可以說是機床之間的戰爭。這場戰爭雖然在大後方展開,但也同樣驚心動魄。德國以「巴巴羅薩」行動,迅雷不及掩耳般的攻入蘇聯,嚴重威脅著蘇聯的東烏克蘭工業區。為了確保大量機床,特別是機床製造廠不被德軍奪取,蘇聯火速組織起大量工廠向東部遷移。重要的敖德薩和基輔機床製造廠,就搶在德軍攻入前撤離了。大量的機床從蘇聯西部運到東部的大後方,就地組織起生產。除了原有的71萬台機床,蘇德戰爭期間,蘇聯自己又新製造了16萬台機床,同時從美英獲得了4萬台機床。可是蘇聯的機床數量還是遠遠不如德國。其他各參戰國也大量生產機床。英國在1941年新生產了80900台機床,同年從美國進口了32000台;第二年英國又新生產了95800台機床,從美國進口24000台。
美國兵工廠(製造坦克發動機)
隨著戰爭的不斷深化,大量機床被直接用於製造武器裝備,而大大佔用了製造機器設備的比重。1941年德國生產了31.5萬噸機床,到1944年就只生產了21.8萬噸。可是德國的機床還是最多。然而,德國機床雖然多,可是用機床生產武器的效率卻又是最低下的。結果,德國的武器產量不但遠遠少於蘇聯和美國,甚至也趕不上英國。由於德國工業組織不力,紀律鬆懈渙散,210萬機床的龐大規模,完全被浪費了。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