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胎前產後一清一溫

胎前產後一清一溫

胎前產後一清一溫

上海沈氏女科調治胎前產後諸病強調「胎前宜清」及「產後宜溫」,切忌攻伐,亦不可峻補,因為這兩個時期是婦女特殊易損之時,過者有害,不足亦害,以和為妥,求其平矣。

妊娠必須清熱調血,使血循經,以養其胎,即「胎前宜清」。涼葯首選黃芩,次用蒲公英、黃連、竹茹、梔子。忌用過涼的秦皮、龍膽草、白頭翁等。

注意養胎。「胎脈繫於腎,胎氣載於脾」。養胎之法,重在健脾固腎,所謂「腎固而胎安,脾健則胎不墜也」。葯投生芪、党參、川斷、當歸、白芍、炒白朮、生杜仲、桑寄生、菟絲子。另入蘇梗,一則安胎,二則補而不滯。

治法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汗則亡陽傷氣,下則亡陰傷血,利小便則傷精損液。另外還應注意妊娠葯禁。凡峻下、滑利、行血、破血、耗氣、散氣及一切有毒之品均應慎用。《內經》所謂的「有故無殞亦無殞也」,只是指孕婦有病,當以治病為主,不可縮手縮腳,以免影響療效,但也不可一意猛行,總要顧及胎氣,不能病癒而胎傷,得不償失。

產後宜溫。產後氣血驟傷,百脈空虛,故其治總以溫補為先。常用大補的參芪、當歸、阿膠珠、大棗、龍眼肉等,佐以溫通的桂枝、鹿角霜、炮姜、烏葯之類。應當注意補而不滯,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常常配用砂仁、木香、焦三仙、生內金和寒性反佐的蒲公英、連翹、黃柏等。產後如感風寒,切忌過汗,如遇憂鬱勿專耗散,如有停食必兼醒脾,如有熱象不宜過涼。

宜重三審。「先審少腹痛與不痛,以征惡露之有無;次審大便通與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審乳汁行與不行,飲食之多少,以征胃氣之充餒。」由此立法,行滯、通便和下乳便成產後治則的三個關鍵。行滯常選用烏葯、香附、桔梗、薤白、木香、鬱金。通便常選用菊花與當歸、草決明、全瓜蔞、萊菔子、桃仁。下乳常選用生谷芽、生麥芽、生黃芪、路路通、蒲公英、炒橘核。

先消瘀血。「產後必有敗血」,如停於脾胃則見脘腹脹痛、嘔吐上逆;流注肌膚則見浮腫麻木;留滯關節則見痛楚攣急。當投祛瘀生新之品,如三七、澤蘭、丹參、地龍、益母草、雞血藤等。


驗案

田某,女,25歲。產後月余,周身關節痛楚拘急,下肢尤甚,遇冷加重,面色少華,頭暈乏力,舌淡苔白,脈細無力。

辨證:產後氣血驟傷,百脈空虛,筋脈失養,故周身關節痛楚拘急;血虛不能上榮於頭面,外榮於肌膚,故頭暈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白,脈細無力,皆為氣血不足之象。病位在關節,證屬氣血虛弱,筋脈失養。

診斷:產後身痛(氣血虧虛,筋脈不榮),產後關節痛。

治法:益氣養血,溫通止痛。

處方:《金匱要略》黃芪桂枝五物湯化裁:生芪15克,當歸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木香10克,蒲公英10克,丹參30克,益母草10克,雞血藤10克,鹿角霜15克,川牛膝15克。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7劑,關節痛減,頭暈亦輕,面色轉潤,舌淡苔薄白,脈來沉細。前法已獲效機,仍守原方出入,加党參10克,阿膠珠10克,以增益氣養血之力。再服7劑,諸症皆除,囑其服用人蔘養榮丸,早晚各6克,丸藥緩圖,冀其鞏固,後未再複診。

「產後氣血驟傷,百脈空虛」,故其治總以溫補為先,用參芪、當歸、阿膠珠之輩,佐以溫通的桂枝、白芍、鹿角霜、雞血藤,配當歸養血活血通絡,生芪配當歸,益氣以生血,助血運行。補而不滯用木香,寒性反佐以蒲公英,下肢用引經葯川牛膝,使葯到病所。產後必有敗血,投丹參、益母草,祛瘀生新。全方溫而不燥,補而不滯,專事補虛扶正而獲效,並以丸藥緩圖,鞏固其效。(沈寧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3.3.4。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守護中醫 不忘初心 現在人學習中醫的誤區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