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修行的障礙(5):遠離障

《瑜伽師地論》修行的障礙(5):遠離障

《瑜伽師地論》修行的障礙(5):

遠 離 障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

云何遠離障?

《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下):「遠離障中有八:一、食麁重,二、多事業所作,三、樂語言即是上說樂著語言,四、樂睡眠即是上說樂著睡眠,五、樂諠眾即是上說樂著諠眾。言淫女巷論者,泰基同云:淫女多語油少邪卷言論淫女私巷之事。六、又多愛樂數與眾會即是上說多與眾會。七、樂雜住,八、樂戲論。此亦儘是內障中事。」

「遠離障」是什麼意思?

謂食麤重、多事多業、多有所作。

一、食麤重等。

由食物引發的麤重性、或作很多的事情、三業有很多造作。

韓清凈《披尋記》:謂食麤重等者:謂或食已令身沉重、無所堪能不任修斷;或有食已令心遲鈍不速得定;或有食已令入出息來往艱難;或有食已令心數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如是一切,名食麤重。買賣營為、種蒔林木、畜憍賒耶妙卧具等,如是一切名多事業。即於彼彼事業,或欲思量、或起功用,是名多有所作。

「謂食麤重等者:謂或食已」吃完了某種食物以後,「令身沉重」,身體感覺沉重。「無所堪能」,身心沒有堪能性。「不任修斷」,不能去修學聖道,斷煩惱。「或有食已令心遲鈍」,本來心很靈敏的,吃完了飯以後心就遲鈍。「不速得定」,不能夠很快就得定;本來靜坐還很好的,吃完了這個東西以後就不對勁了,坐在那裡心裏面就是不相應。「或有食已令入出息來往艱難」,吃了某些食物以後,使出入息有困難。「或有食已,令心數為惛沈睡眠之所纏擾」,吃了某種食物以後容易昏沈睡眠,心力無堪任而無法專註於止觀的所緣。

《成唯識論》卷第六:「云何惛沈?令心於境無堪任為性,能障輕安毘缽舍那為業。」《成唯識論》卷第七:「眠謂睡眠,令身不自在,昧略為性,障觀為業。」

吃完了某些食物就會這樣子,「如是一切,名食麤重」。

「多事多業、多有所作」,怎麼講?「買賣營為」做買賣、經營事業,做很多事。「種蒔林木、畜憍賒耶妙卧具等」,栽種培養山林樹木,儲蓄上好美妙昂貴之憍賒耶(野蠶之繭)卧具等,歡喜做這些事情,「如是一切名多事業」。

「即於彼彼事業,或欲思量」,表面上還是沒有做,但是心裏面在計劃的時候,那也是障礙用功修行。「或起功用,是名多有所作」,已經採取行動去做這件事情,那更是不能修行了,叫「多有所作」。

或樂事業,由此因緣,愛樂種種所作事業,彼彼事中其心流散。

二、樂著事業。

「或樂事業,由此因緣,愛樂種種所作事業」,事業心很大,所以愛樂種種所作事業。「彼彼事中其心流散」,在作這些事情的時候,心就在成辦事業中活動,就不能修學聖道。

或樂語言,由此因緣,雖於遠離斷寂靜修,有所堪能,有大勢力,然只讀誦,便生喜足。

三、「樂著語言」。

「或樂語言」,好樂語言文字。「由此因緣,雖於遠離斷寂靜修,有所堪能」,身體健康,吃的東西合適,身遠離。也不去做很多事,心遠離。因為沒有前面這麼多的障,那麼就可以「於遠離斷」,就是遠離塵勞,在寂靜的地方修止觀、修學聖道、能斷煩惱。「有所堪能」,修行有所堪能,可以做這個事了。「有大勢力」,力量很大,的確能用功。「然只讀誦,便生喜足」,然而這個人就是認為讀經、誦經就滿足,不想要修止觀了。讀經、誦經只是聞慧,還要再繼續配合修止觀才能究竟斷除惡不善法。若只是讀經、誦經,想得聖道還是不行的,還是不對。

韓清凈《披尋記》:「雖於遠離斷寂靜等者:謂遠離中修習除斷惡不善法,是名斷修。修習奢摩他毗缽舍那名寂靜修、此顯雖無食麤重等種種過失,堪任修斷及修寂靜,然樂語言能障遠離,以於已聞已所受法,唯大音聲若讀、若誦便生喜足故。

「謂遠離中修習除斷惡不善法」,修習遠離惡不善法,叫做「斷修」。「修習奢摩他、毘缽舍那」,叫做「寂靜修」。「此顯雖無食麤重等種種過失,堪任修斷及修寂靜,然樂語言能障遠離」,顯示雖然這位修行人沒有因為飲食引起身體的麤重等種種的過失,堪任修習奢摩他斷除惡不善法,及依止奢摩他修毗缽舍那令心寂靜,但他只是歡喜讀誦,不想深入地修止觀,這樣子也還是能障礙遠離。

「以於已聞已所受法,唯大音聲若讀若誦便生喜足故」,因為對所聽聞的、已經受持在內心的佛法,認為只要以大音聲,讀出來或背誦出來,這只是算聞慧,還是不能斷煩惱的!讀誦是屬於聞所成慧這個範圍內的。連思慧都沒有,更談不到修慧,也還是不能夠轉凡成聖,只是小小的栽培,一點善根而已。要達到思慧,進一步達到修慧,才有斷煩惱的能力。

或樂睡眠,由此因緣,惛沈睡眠常所纏繞,為性懈怠,執睡為樂、執倚為樂、執卧為樂。

四、樂著睡眠。

「或樂睡眠,由此因緣,惛沈睡眠常所纏繞」,好樂睡眠,由於這種好睡的因緣,所以常常是惛惛沉沉老是睡覺。「為性懈怠」,這個人為什麼歡喜睡眠?因為心就是「懈怠」,不能勇猛精進。「執睡為樂」,執著睡覺是快樂的事情。「執倚為樂」,倚床靠背在那裡為快樂。「執卧為樂」,執著躺卧的舒適快樂。所以「樂著睡眠」,這也是障礙修行了。

或樂諠眾,由此因緣,樂與在家及出家眾,談說種種王論、賊論、食論、飲論、妙衣服論、淫女、巷論、諸國土論、大人傳論、世間傳論、大海傳論,如是等類能引無義虛綺論中,樂共談說,枉度時日。

五、樂著諠眾。

「或樂諠眾」,或者這個人歡喜「諠眾」,好樂與大眾在一起喧嘩戲鬧。「由此因緣,樂與在家及出家眾,談說種種」由於這種好樂喧嘩戲鬧的因緣,「樂與在家及出家眾,談說種種」的「王論」,談政治的事情;談這個「賊論」盜賊的事情,「食論、飲論」,食物的營養、哪些地方有好吃的菜肴、餐飲等。「妙衣服論」,衣服布料。「淫女巷論、諸國土論」,淫女花街柳巷的事,或是各個國家大事。「大人傳論」,名人的傳記。「世間」的「傳論」,傳奇故事。「大海」的「傳論」,大海采寶的事。「如是等類能引無義虛綺論中,樂共談說」,這一類的東西有什麼不好?「能引無義」,能引出來很多的沒有義利的過失。「虛綺論中」,這些虛妄的「綺論」,就是美好的言論,談起來頭頭是道,其實都是虛妄的,沒有什麼真實的意思,對修行沒有好處。「樂共談說」,就是歡喜在一起談論這些事情。「枉度時日」,寶貴的時間就都這樣空過了。

又多愛樂數與眾會,彼彼事中令心散動、令心擾亂。

六、多與眾會。

「又」多多的「愛樂」,歡喜「數與」大眾集會,發通知開會,做這些事情。「彼彼事中令心散動」,這一樣一樣的事情使令心裡散亂。「令心擾亂」,或者主動的去做這些事情,或者這個事情來擾亂,就非參加不可,本來也可以寂靜住,但這些事情來了就擾亂了心。

或樂雜住,由此因緣,諸在家眾及出家眾,若未會遇思慕欲見、若已會遇不欲別離。

七、樂相雜住。

「或樂雜住」,歡喜與在家眾及出家眾雜住在一起。「由此因緣,諸在家眾及出家眾,若未會遇」,由這種好樂雜住的因緣,大家沒有到一起,「思慕欲見」,心裏面就想念、想念他,想要同他見面。「若已會遇」,若已見到面,就「不欲別離」,告別分離。

或樂戲論,由此因緣,樂著世間種種戲論,於應趣向好樂前行,於遠離中喜舍善軛。

八、樂著戲論。

「樂著戲論」,好樂戲論。

「由此因緣,樂著世間種種的戲論」,由這種好樂戲論的因緣,喜歡耽著於世間的種種戲論,都是沒有意義的虛妄分別。「於應趣向好樂前行」,譬如施主請吃飯,施主有很多的物品同大家結緣,總是第一個前往接受供養,「好樂前行」就是這個意思,好走在大眾的面前;或者這個人「好樂前行」,歡喜接受邀請、供養。

「於遠離中喜舍善軛」,於身遠離、心遠離、處所遠離這些種種的善法當中,這個地方就是一個修行的好環境。這個環境適合用功修行,叫做「善軛」。若是大環境容易使人放逸,那叫惡軛,那就是煩惱軛。現在是「善軛」,就是這個大環境是適合修行的。但是這個人「喜舍善軛」,不歡喜修止修觀,歡喜棄捨善軛。。

如是等類眾多障法,應知一切名遠離障。

這是結束這一段。像前面說的眾多的障礙的事情,障礙身心遠離的諸法,應該知道這一切都是屬於「遠離障」。

韓清凈《披尋記》:「於應趣向好樂前行等者:決擇分說:云何趣向前行?謂受僧祇、或復別人諸衣服等所有利養,或請僧祇及與別人,皆名趣向。若諸苾芻,於如是事最初前行,故名趣向前行。云何舍遠離軛?謂於遠離邊際卧具、遠離眾惡人所習近似靜室,遠棄捨之,不生欲樂(陵本六十二卷二頁)。此中二義,准彼應知。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二:云何趣向前行?謂:受僧祇,或復別人諸衣服等,所有利養;或請僧祇及與別人,皆名趣向。若諸苾芻,於如是事,最初前行,故名趣向前行。云何舍遠離軛?謂:於遠離、邊際卧具,遠離眾惡、人所習近似寂靜室,遠棄捨之,不生欲樂。

《瑜伽論記》卷第十七(之下):「云何舍遠離軛?謂:於遠離邊際卧具等者。景云:『阿蘭若處為遠離彼故,卧具最是下品,故名邊際。若住此處遠離眾惡,遠離人所習近,雖住空林似寂靜室,何者住此遠離之中,如牛被軛不得縱逸。今時遠棄捨之,不生欲樂故舍遠離軛。』泰云:『謂:差〔若〕善軛,最勝卧具極處名邊際;惡人近靜室,謂:可作淫處似定室。若能離邊際卧具及惡人靜室,即是善軛也,此舍名舍離善軛。』」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五:「複次、由四支故,具足遠離,名善具足。何等為四?一者、無第二而住,二者、處邊際卧具,三者、其身遠離,四者、其心遠離。」

〈決擇分〉說:什麼是趣向前行?於受用袈裟等僧伽物,或居士供養各別的出家人的衣服等所有利養時,或有居士邀請大眾僧或各別的出家人接受供養的時候,這類人都第一個在前面接受供養,稱為趣向。若是諸多比丘等,於種種供養事生起好樂,喜歡先受供養的意樂及行為,稱為趣向前行。什麼是「舍遠離軛」?「遠離軛」是指遠離貪慾、粗劣的邊際卧具,遠離各種惡人、遠離人所習近的熱鬧處似寂靜室。「舍遠離軛」就是不喜歡邊際卧具,也不喜歡在寂靜室里修止觀,捨去善法軛的利益。在《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二有說到,這裡的二種道理可以參考那裡的文可以了解。

若有此障會遇現前,難可舍離阿練若處、山林、曠野、邊際卧具,所有貪著,亦不能居阿練若處、冢間、樹下、空閑靜室。

「若有此障會遇現前」,若有這樣的食麤重乃樂著戲論等障礙現前了。「難可舍離阿練若處山林曠野邊際卧具,所有貪著」,很難捨離這些障礙;所愛著的事情是障礙,很難棄捨所喜歡的世間境界的貪著而到寂靜的阿練若處、山林、曠野、邊際卧具那樣的境界中去修行。「亦不能居阿練若處冢間樹下空閑靜室」,也沒有辦法居住在寂靜處、或是墳墓旁邊的冢間、或是在樹下、空閑的靜室修學止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寺院過堂儀軌及意義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