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這個缺乏職業成就感的年代,中醫到底有什麼繼續存在的理由?

在這個缺乏職業成就感的年代,中醫到底有什麼繼續存在的理由?

醫療這個行業,大部分是由知識分子組成,那麼知識分子,所謂的「文化人」,總喜歡在金錢利益之外,找尋一些七七八八的說法來刷一下自我存在感。

宋代大儒張載所倡導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幾句話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至高追求,也是讀書做人的終極意義。學中醫,自然要讀很多書籍,所以也勉強算作讀書人的範疇吧。

拋開中華傳統文化的光環,中醫學無非就是治病救人。如今雖有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中醫藥發展,可我個人對中醫發展前景並非持樂觀態度。我覺得如果我們中醫學的發展僅僅是大街上中醫養生保健連鎖店、汗蒸館越開越多,表現為阿膠、穿山甲、片仔癀、三七粉的價格越來越貴,表現為各個中醫院校的課題經費越來越闊氣,乃至中醫界繼續自娛自樂推選出更多「國醫大師」、「省級名中醫」等等;卻不是中醫院校學子單純學習中醫藥的熱情增加並付諸實踐,卻不是患者對中醫的臨床療效豎起大拇指,卻不是由患者腳趾投票出來的一方名醫層出不窮;那麼我們中醫藥的熱鬧終不過是曇花一現,終究在與西醫抗爭中永遠挺不起脊樑。

我當初學中醫的初衷非常簡單,那年高考前我在《南方周末》報紙上看到了一篇關於中醫現狀的調研,我覺得中醫這個學科非常有意思,我很感興趣。後來進入中醫藥大學讀本科,一直到現在讀研究生,如今即將畢業參加工作。如果說我的大學還有什麼值得炫耀的,莫過於我這幾年跟了兩位中醫老師學開方,學看病,也陸續開出了幾千張中醫處方,整理了自己的幾百個病例,如今身邊也有一大票粉絲患者找我開中藥,我也能夠自信從容地解決這些患者的一些病痛,也逐漸有了一些名氣。這個成長過程中,我非常清楚我的同輩對於中醫本身是那麼的缺乏熱情,他們就是那麼的喜歡盲從,隨波逐流,他們總是喜歡空談中醫與西醫,卻不肯花時間去認真學一點中醫看病的真本事,他們甚至連寫中醫醫案的基本功都不具備。這讓我很是感慨,無言以對。

年過八旬的老家患者,去年冬天因肺氣腫在縣人醫住院一周,出院後氣促咳嗽癥狀反覆,經服用我大概10劑中藥後平穩度過春節。前段時間,再次因肺氣腫住院治療,出院後氣促再發,又找我開方,目前已服用14劑,氣促癥狀基本控制,雖說今年中藥價格漲勢較大,但每天不到10元的中藥花費,相比於住院治療費用(即便有新農合報銷),我的中藥的性價比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我個人有些氣憤患者為何總是住院治療後才想起找我吃中藥,但不管怎麼說,我能夠幫助患者解決病痛,大大減輕老人治療的周折,這與我而言,這就是我最初想學中醫所追求的中醫職業成就感。我無心去比較與爭論:該患者的中醫療效是否優於西醫住院治療,我更想強調的是,作為一名中醫大夫,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當患者求助我們時,我們要儘力幫助他們解決病痛,僅此而已,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單純的醫患關係,而不應該被其他利益關係所牽涉。

上周一個老患者求助,說自己8歲的兒子,感冒差不多有半個月了,最開始服用退燒藥物後熱退,但最近這一個星期,孩子總是覺得頭暈、疲乏、愛睡覺、清晨乾咳、嘴唇紅、鼻塞,我電話中大致地詢問了一下情況,覺得這應該是感冒尚未痊癒的表現,中醫辨證應該歸類於肺部津液已傷,表證未除。處方以桑白皮、地骨皮、南沙參、麥冬、鉤藤、辛夷、蘇子、荊芥、苦杏仁,生津利咽,祛風解表,處方頗為平淡,第二天早上,患者發微信給我「吃了一次,就好多了,真牛!」很多同行看到這裡,可能會考慮到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可能,但我想說的是,我按照簡單感冒處理,藥到病除,快速解決問題,避免了西醫查心電圖、心肌酶那一套檢查,於患兒來講,他不用停課去做檢查,於患者母親而言,她只是需要花費一點點時間來給孩子煎煮中藥,輕鬆解決病痛。我的職業成就感就在於此。很多醫生喜歡講要警惕誤診漏診的可能,而我的看法則有點特殊:不要小題大做,更不要殺雞用牛刀,我們醫生的注意力更應該放在如何提高常見門診的治療有效率上面來,真正讓患者對治療滿意,而不是自己如何規避了醫療風險。

如今的醫療圈,有一個怪象:疾病似乎只要診斷明確,那麼治療效果欠佳,也是應該的,所以感冒患者反覆治療一個月仍然遷延不愈也是可以存在的;我們大部分的醫療資源的消耗都指向了疾病的中末期。我們很多醫生似乎並不覺得,中藥快速解決患者的感冒癥狀是一件多麼有職業成就感的事情,都覺得大型醫院的頂級專家才有資格得到鮮花與掌聲。在醫療屆,我們忽略了全科大夫存在的必要性,都爭先恐後地打算成為專科大夫。

能夠快速徒手診斷、用最簡單方便的藥物解決患者的常見「小病」的大夫,這種大夫是「萬金油」,他可以是很多兒科小朋友的知心爺爺,也同時是很多婦女同志的知心朋友,是很多慢性病疾病患者的值得信賴的大夫。

在很多常見病的治療中,如感冒發燒,月經不調,痛經,失眠,胃腸炎、便秘以及其他一些疑難雜病,在這些疾病的診療中,診療的關鍵更應該是治療有效率的提高,而非診斷本身。放眼望去,即便是西醫診療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對於這些門診疾病的治癒率仍然不樂觀。因為,看似西醫診斷明確的這些「小病」治療起來,也是要講究技巧,與醫者的個人經驗體會直接相關。比如說咳喘的患者與其自身是否有便秘,與患者的既往胃腸情況息息相關,只有評估患者全身情況,才能提高中醫處方的有效率,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萬金油」,獲得良好的百姓口碑。

一個學術態度務實求真的中醫,我覺得臨床治療的精力更應該放在這些可以治癒,且立即就有職業成就感回報的病種上面。如果一心想成為某一方面的專才,那麼至少來講,就已經違背了我們中醫數千年來的習醫傳統,切不可盲目模仿西醫專才,否則會事與願違,因為中醫注重每個患者整體身體狀態的理論體系,就已經決定了這個體系是在培養通才,而非專才。

西醫的專科頂級專家,確實有其存在的必要,在搶救危急重症方面,我們中醫不能望其項背;如今的醫療圈,中醫界往往依賴「三伏貼」「冬病夏治」「冬令進補」等模稜兩可的說法來刷存在感;以至於今年全國流感來襲,吃中藥的患者比例並未增加;我們這群中醫大夫,堂堂正正行醫的底氣究竟在哪裡?如果今後一旦沒有國家政策的扶持,我們到底會不會自我滅亡?難道靠那些「中醫藥抗腫瘤」的不靠譜叫囂?我們為什麼就不能老老實實的做一把「萬金油」,提高自己對常見門診病種的有效率?一味的對西醫診療模式的盲從,只會讓我們失去了我們賴以存在的臨床根基。

我有一個親戚,很有意思,感冒發燒不找我開方,說中藥來的慢,要去醫院掛水才行;但他好幾次發微信問我:他從其他搞到的一些「中藥」是否能夠養生保健?為什麼這些患者會這樣看待中醫?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有多少中醫大夫們,自己感冒了都去掛水的?又有多少中醫大夫們,一年到頭,究竟有沒有親自煎煮過中藥呢?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都知道有個說法「身教大於言傳」。我想在中醫學術界,恐怕也是如此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者與小孩 的精彩文章:

TAG:老者與小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