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第一位中共黨員聶維禎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52年以前,巫山縣銅鼓鎮(今屬重慶)隸屬於湖北省建始縣管轄,時稱銅鼓堡。銅鼓堡誕生了鄂西第一位共產黨員——聶維禎。
聶維禎,名季,號冬青,1900年出生於銅鼓堡名門望族。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极參加革命群眾運動,接受革命思想熏陶,逐步成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進分子,並為之奉獻出年輕的生命。
聶維禎生前拍下的照片
投身革命鬥爭
1919年春,19歲的聶維禎就讀於湖北省立第一中學。五四運動爆發期間,他積極投身於武昌中華大學附中部主任惲代英領導的武漢學生愛國運動,經受革命洗禮。1923年春,聶維禎考入北京朝陽大學攻讀法律專業,在教師李大釗的影響下,思想更加激進。1924年,由李大釗介紹,聶維禎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聶維禎接受董必武、陳潭秋的派遣,回鄉開展農民運動,於1928年2月創建了中共建始縣委並擔任縣委書記。他將縣委機關設在銅鼓堡上街的自己家中,在這裡領導建始縣的革命鬥爭。
當時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時期,各類名目的股匪眾多,燒殺搶掠、綁票勒索,司空見慣。處於執政地位的國民黨,也在全國各地瘋狂地搜捕、屠殺共產黨人。剛成立的中共建始縣委,根據中央「八七」會議實行武裝鬥爭的精神,將很大精力放在發展黨領導武裝力量的工作上。
是年3月,在軍閥混戰中被打敗的吳佩俘的部下閆禮威,自稱鄂邊司令,帶領一幫潰兵佔領了巫山。這幫潰兵搖身一變成為股匪,四處搶掠。
3月下旬,閆禮威屬下萬駝背、鍾麻子兩股匪徒數百人洗劫了廟宇槽場鎮和部分村舍,綁票廟宇槽最大富豪黃合順,勒索巨額錢財。緊接著他們又到銅鼓堡劫掠。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銅鼓堡團防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斃傷股匪數十人。但是,數百兵匪仗著人多槍多彈多,最後還是攻入了銅鼓堡。他們不僅洗劫了每家每戶,還以桐油、煤油傾潑街道所有木板門面,引火焚燒,場鎮全被焚毀。居民因早已躲避,未造成傷亡,但卻無家可歸。聶維禎和銅鼓堡的居民一樣,財物被搶光,房屋被燒毀,「衣食」兩字幾乎不能維持。
為解燃眉之急,中共建始縣委帶領銅鼓堡難民和鄉村饑民,開展抵抗國民黨苛捐雜稅,到土豪家借糧「吃大戶」等活動度春荒,並開展互助自救活動。不過共產黨人在銅鼓堡的活動很快被國民黨反動派掌握。
7月,時任國民黨21軍3師師長王陵基電令巫山知事署,到銅鼓堡逮捕聶維禎和聶維堯等共產黨員。巫山代理知事張春霖便請閆禮威的手下、佔據巫山城的股匪頭目幸春廷派兵去銅鼓堡執行抓捕。
7月26日,幸春廷派手下劉義之帶領匪兵到達銅鼓堡,聶維禎、聶維堯等共產黨員接到內線密報後,迅速轉移躲避,匪兵撲了空。劉義之一夥隨後再次洗劫銅鼓堡及周圍村落,並擄走聶維禎的妻子王梅馨和5歲幼子聶懋康,留言需3000大洋方可贖回。
在劉義之洗劫銅鼓堡時,被中共建始縣委爭取到的以熊茂林為首的官渡雷坪雙道會和以李茂林、冉子炳為首的廟宇槽大道會兩股幫會武裝約500人,在共產黨人的帶領下前往救援。他們一路追殺劉義之的匪兵隊伍,追上劉義之乘坐的轎子,一刀劈去了轎頂,嚇得劉義之倉皇逃竄。他們一鼓作氣,殺進巫山縣城,城內的股匪幸春廷等人猝不及防,得知幫會來勢兇猛,嚇得魂飛魄散,逃出城去。匪徒們一邊裹挾人質逃跑,一邊使人送信索要贖金。
3月匪兵火燒銅鼓堡時,已使聶維禎一無所有,哪裡還有錢去贖妻兒。此時建始縣委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武裝鬥爭,作為主要領導人,聶維禎也無法抽身前去營救。萬般無奈,他只好求助巫山的朋友李伯康,請其設法救援。李伯康鼎力相助,最終只贖回了其妻王梅馨,其子聶懋康仍被劉義之挾持逃竄。
1929年,劉義之帶著聶懋康逃到豐都縣。為了證明聶懋康還活著,他給聶懋康拍了一張照片,寄到銅鼓堡,索要巨額贖費。聶維禎拿不出錢贖兒子,也沒功夫與劉義之周旋。劉義之見聶家不予理睬,帶著一個小孩倒成累贅,於是將聶懋康拋棄。年僅6歲的聶懋康被迫流落街頭,在豐都靠乞討為生。
1931年3月,聶維禎領導建始縣武裝暴動後,被國民黨反動派通緝,撤離銅鼓堡,後下落不明。
兒子回鄉尋父
1931年的一天,聶懋康討飯到一院子內,這裡駐著川軍陳蘭亭的部下劉沛余。時任連長的劉沛余見聶懋康無依無靠,十分可憐,於是收養了聶懋康,將其作為義子,取名劉祝嘏,還送他進了學堂。從此,聶懋康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逐漸懂事的聶懋康十分懷念親生父母,依稀記得自己的家鄉叫銅鼓堡。1941年,18歲的聶懋康在全國糧食管理局重慶分部工作,曾到巴中、岳池、宜賓等縣糧食儲運處任助理會計、助理員、預算員等職。他一邊工作,一邊打聽銅鼓堡的具體地址。終於有一天,他聽人說湖北省建始縣有一個鄉叫銅鼓堡,若要去的話,在巫山下船後,經南陵觀過豬販子墳,再走10里就到了。
1944年3月,聶懋康經義父同意回到銅鼓堡尋親。他見到了母親王梅馨、祖父聶守本、叔祖父聶守經、大伯聶維周、二伯聶維岳、三伯聶維祺以及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堂兄聶懋賞等許多親屬。大家給他講述父親聶維禎和堂叔聶維堯在建始縣創建共產黨組織,開展黨的活動,以及搞暴動,殺反動縣長李劍安的故事。母親拿出珍藏的父親書信給他看。1931年5月,聶維禎奉黨組織的命令,轉移到武漢後,接受了新的任務,臨行前給妻子寫的信中說:
……夫此次外出,歸家之期當非數年……還有孟康,長大定可歸來,可勿繫念。……念及吾妻同子女均無衣可穿,茲向友處借得少許銀洋,為你們買下各物共十三項,布匹、被裡、襪子、枕頭、牙膏、梳子、筆墨等物,當送人的送人家,當留用的留用,要過細弄清楚,不要絲毫錯誤了,是為至要。……
孟康是聶懋康的乳名。聶懋康依稀記得父親,父親的革命活動和經歷,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從3月19日回到故鄉,到4月4日告別親人,聶懋康在銅鼓堡度過了難以忘懷的假期。臨別時,母親送給他一個本子,在扉頁上題字:
得人點水之恩,須當湧泉而報,倘能如是,吾願足矣!媽媽親筆,1944年4月4日。
三伯聶維祺是鄂西有名的國畫師,給聶懋康畫了一幅梅花,並在畫上題有「孟康幼年天資聰慧,記憶力強,幾歲時能認千餘字」和希望他如梅花能經嚴寒斗霜雪的文字。叔祖父聶守經和祖父聶守本,是清末文、武秀才,也都有題字勉勵。大伯聶維周是湖北有名的書法家,為他寫了一首贈別詩:
亂世歷代有,聚散固無常。
幼年遭匪劫,流浪到蜀鄉。
瞬經十六載,蹤跡殊渺茫。
幸遇恩父劉,教養有義方。
鑄成三楚材,報國盡所長。
探親來千里,骨肉共一堂。
歡燕未幾日,離歌復高唱。
前程須努力,熏業尤期望。
誠能繼父志,冀為門第光。
臨行無他贈,勵語勖數行。
懋康吾侄紀念
大伯鷺庭於民國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多年後,題別的其他物件都已經不復存在,惟有大伯的這首詩,聶懋康珍藏至今。「誠能繼父志,冀為門第光」,這是他的終身座右銘。從詩里這兩句,也足以看出,聶維禎的革命行動帶動了整個聶氏家族,大伯聶維周也希望他能繼承父親聶維禎的事業,這個事業就是共產黨的事業。
下落終被查清
回到重慶後,聶懋康根據親人提供的線索,向流居於重慶的建始縣人、巫山人多方打探父親聶維禎的消息,可是查無結果。
1946年5月,他在重慶《新華日報》上刊登了一則尋人啟事,企望能尋得父親的下落。啟事這樣寫道:
我父聶公名季號冬青,湖北建始縣銅鼓鄉人。男孟康自幼遭匪劫後,與父離異而流浪到蜀鄉,迄今已十有七載。刻下男已成人,並娶有妻室,每于思念之餘,殷念尤深,曾於民國三十三年三月中旬探詢到銅,悉守本爺爺精神、健康如昔,梅馨媽媽及鷺庭(即聶維周)、秋心(即聶維祺)伯伯、孟德(弟弟聶茂瑩)、玉楣(妹妹聶茂璽)等均吉。如吾父未忘前情,尚存念家之心,望見報即賜予通訊地址,則償心愿。如仁人君子知其下落者,乞為轉達或賜聞重慶江北郵政局肖俊明先生轉劉祝嘏,轉知聶孟康,則不勝銘感也。聶孟康謹啟。1946年5月19日於重慶。
重慶解放後,聶懋康一直沒有停止尋找父親的下落,各級黨組織也先後尋找過聶維禎的蹤跡。經湖北省委有關部門調查落實,聶維禎和聶維堯於1931年3月,組織武裝力量,發起暴動,襲擊建始縣城,殺死縣長,佔領縣城月余。5月,駐利川縣國民黨軍隊大肆殘酷鎮壓共產黨,聶維禎、聶維堯、黃興武等人被迫撤離,轉移武漢。聶維禎等人與黨組織取得聯繫後,於8月13日從武漢乘船去上海,計劃轉山東威海衛執行新任務,不幸在上海遇難。湖北省有關部門頒發有烈士證。
作為烈士後代的聶懋康,雖已年逾90,但每次談到父親,總有著孩童般的景仰和自豪。他說:「作為後人,我無時無刻不在緬懷他老人家。」
(聶興昌 諶泓 中共巫山縣委黨史研究室)
來源:《紅岩春秋》2018年第1期
TAG:人民網黨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