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語音樂人格萊美之路越走越輕鬆——原先是去沖一衝看一看 現在就是去玩一玩

華語音樂人格萊美之路越走越輕鬆——原先是去沖一衝看一看 現在就是去玩一玩

上圖:郎朗和易烊千璽(右)

下圖:郎朗和馬伯騫(右)

北京時間1月29日上午,第60屆格萊美頒獎禮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

今年的格萊美,呈現出明顯的「陽盛陰衰」,從提名就能看出來,Jay-Z、Lamar、Bruno Mars、Gambino等,都是輕輕鬆鬆5項提名以上。其中火星哥Bruno Mars憑藉冠軍單曲《That』s What I Like》和專輯《24K Magic》獲得了年度製作、年度歌曲、年度專輯、最佳R&B歌手、最佳R&B歌曲、最佳R&B專輯等7項大獎,放眼歷年頒獎禮,都很少有人能做到。

今年出現在格萊美的中國音樂人,也創下最年輕的紀錄,一個馬伯騫22歲,一個易烊千璽17歲。難怪,連續第三次去格萊美的郎朗,只能扮演知心大哥哥的角色了。

作為全球最具權威的音樂頒獎禮,格萊美在中國民間的影響力一直不溫不火,但近20年間,華人音樂人卻始終跟這個頒獎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早期,「沖格萊美」是主要的風向標,而且基本都集中在更注重技術的古典領域。

至今為止,最厲害的華人要數馬友友,他先後獲得了15座格萊美留聲機。其次是譚盾,在第44屆格萊美上,憑藉其為電影《卧虎藏龍》製作的音樂,獲得四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影視原創音樂專輯。

2007年,宋祖英獲得格萊美最佳古典跨界專輯提名,可惜最終並未獲獎。在那屆格萊美上,郎朗與指揮大師艾森巴赫合作的貝多芬專輯,獲得了「最佳演奏家」提名。

除此之外,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小提琴演奏家林昭亮、指揮家湯沐海、聲樂家戴玉強以及封面設計大師蕭青陽,都曾經出現在格萊美的提名或入圍名單中。

從2010年開始,中國音樂人對於格萊美的態度,從「沖一衝」漸漸轉變成了「看一看」、「玩一玩」。

最近8年來,每年都有中國音樂人,以各種方式和名頭出現在格萊美現場——看一場演出,拍一些照片,蹭一點熱度。

2010年跟著喜多郎去格萊美的張靚穎,算是這條路子的開創者。此後,她又去了格萊美兩次,一次以模糊的口吻說是「受邀觀摩」,另一次卻是跟著國內某電台去的。

那以後,周筆暢也忍不住去了,一樣是搭了那家電台的順風車。

2015年,財大氣粗的騰訊視頻,拿下格萊美的官方獨家資源。那一年,他們邀請同去現場的藝人是華晨宇,第二年,換成了如日中天的吳亦凡。

這些年零星前往格萊美的中國音樂人,比如高曉松、金志文、蕭亞軒,基本屬於搞到門票後自費前往的類型。打醬油的蕭亞軒,竟是因為合唱慈善單曲認識了Jamie Foxx,然後人家臨時多了一張票,呼喚她一起去走紅毯。

不難發現,喜歡去格萊美蹭熱度的,大多數都是國內音樂選秀出來的歌手。曾有評論人士指出,越是這樣的歌手,內心越渴望與最專業的音樂頒獎禮靠攏,試圖增加自己的含金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白酒不止能喝?能做的事還有很多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