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架上雕塑」走入尋常百姓家
【閱讀提示】1月21日,2018順德美術作品年展在樂從羅浮宮展藏館開幕,本次展覽的最大亮點是新增了十多件雕塑作品,既有靜態的人像雕塑、也有充滿動感的划龍舟以及贏球歡呼的場景雕塑,還有非常接地氣的陶藝作品《點心》……正因為有這麼一群或因專業、或因愛好從事雕塑的人聚到一起,順德美協今年新增了「雕塑藝委會」,並計劃創作一批架上雕塑,於今年年底在順德籌辦一場雕塑展覽,讓大家可以領略各種架上雕塑的風采,讓更多架上雕塑走入尋常百姓家。
「雕塑是藝術的重工業」,這是陳偉雄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是順德屈指可數的雕塑名家,曾經雕刻了宏大的順德讚歌以及一批城市雕塑,如今他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順德美協雕塑藝委會主任。他四處去發現、挖掘在順德工作或生活的雕塑人才,並把他們拉進「順德雕塑藝委會」的微信群。目前順德雕塑藝委會成員已有十多人,既有家在順德、在廣州或石灣工作的專職雕塑家,也有順德土生土長的陶藝愛好者。
據陳偉雄介紹,有增有減叫雕塑,所謂的雕是減少可雕性物質材料,塑則通過堆增可塑物質性材料來達到藝術創造的目的。他說,提到雕塑,人們一般會想到各種城市雕塑,他自己以前也以做城市雕塑為主,其實雕塑還包括架上雕塑,所謂架上雕塑也就是陳列性雕塑,一般尺寸不大,人們常見的石灣公仔就屬於架上雕塑的一種。然而在順德做架上雕塑的人並不多,他想趁著雕塑藝委會成立的東風,於今年年底籌辦一場雕塑展覽,讓大家創作一批架上雕塑展出。
前幾天,陳偉雄將專職雕塑家余亞傑和陶藝愛好者大黑一起約到他位於北滘桃村報功祠的藝術空間,一起來聊關於雕塑的創作與故事。
【人物故事】
業餘愛好者:一個愛上雕塑的髮型師,學習靠「度娘」
在2018順德美術作品年展現場,一進去大家就被一件陶藝作品所吸引,只見一塊木板上,用古舊的碗底瓷片擺著二三十件點心,有餃子、饅頭、花捲、包子、糯米雞等,形象雖然稱不上逼真,但也十分有趣,大家忍不住紛紛掏出手機拍照,只見作品署名「大黑」,大夥想要和作者合影遍尋不著,原來他並沒有來到現場。
大黑,真名陳志榮,北滘桃村人,現在他還不是順德美協會員,他的正式職業是一位髮型師。做陶藝和剪髮看上去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都是「手上功夫。」說到大黑的手上功夫,那還真是了得,不僅家中的傢具都是自己做的,他還特別喜歡做陶藝,比如做茶壺、茶杯、碗碟等,甚至還能教小朋友玩陶藝。
早在讀小學時,大黑跟校長學過「瓦雕」,他說那時桃村小學的「瓦雕」很出名,在佛山市乃至廣東省經常獲獎,校長有意栽培他走藝術這條道路,寫信推薦他到廣州繼續深造,可是當時每個月的學費要400元,而他們家一個月的收入才80元,大黑初中沒有讀完便擱下雕刻刀,繼承了祖父和父親的剪髮手藝開始養家糊口,校長對此深感惋惜。
雖然大黑沒有走雕刻這條專業道路,但他的藝術夢想在幾年前又重新發芽。他去南風古灶學陶藝,又特意開車去廣州學「拉坯」手勢,學了十多天後,他乾脆買了個拉坯機自己在家裡做,還買了個窯爐自己燒,做了不少茶壺、茶杯、碗碟送人,有一家私房菜的老闆還特意找他定製碗,一桌碗個個不同。
大黑還利用周末的時間教桃村的小朋友玩陶藝,地點就在陳偉雄的報功祠藝術空間後面,兩人因此結緣。陳偉雄見他如此熱愛陶藝又心靈手巧,於是便有意經常指點他。前段時間桃村在修路,挖出不少清代、宋代乃至明代的碗底瓷片,大黑在工地上撿了不少,陳偉雄就給了他一個創作思路:「不如整套點心出來,讓當代同過去完美結合。」在陳偉雄看來,當代藝術,可以用任何藝術形式來反映,不單用某種材料。於是大黑在這些舊瓷片上「做」各種「點心」,點心的造型則是靠「度娘」學的,各種「點心」做好之後,待其慢慢陰乾,上色後再燒。正如陳偉雄所言:「大黑的作品雖然在藝術性上有所欠缺,但卻很有新意,這就是把藝術推向民間化。」
職業雕塑家:專職做城市雕塑,很少創作自己的作品
余亞傑一直在廣州從事雕塑工作,他和陳偉雄很早就認識,兩年前因為小孩讀書問題選擇定居順德,得知這個雕塑人才如今住在北滘,陳偉雄立馬將他「拉攏」了過來。
余亞傑從小臨摹能力就很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自廣州嶺南美術專修學院雕塑系畢業後,一直從事雕塑工作。以前是跟著老師做各種城市雕塑,用他自己的來說「做了十多年之後,才對雕塑有小小的悟性」,於是自己開工作室承接各種雕塑業務。他做的雕塑以人物為主,比如諾貝爾、撫州名人雕塑園的周建屏等。最大的一次人物造型是一個高達三十米的柳宗元石像,據其介紹,先是做幾十公分的小稿,再做五六米的中稿,然後再按比例放大,用石頭砌成三十米高的成像。
余亞傑很羨慕大黑這種把陶藝當成愛好來玩的人,當雕塑成為一種職業,便有很多身不由己的時候。他說經常要做很多自己不願做的東西,而且往往要貨的人並不懂貨,還要指導你怎麼做。余亞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完成雕塑「訂單」,很少有時間進行自由創作,也很少參加展覽。這次2018順德美術作品年展,他提交的是一件名為《直到世界盡頭》的人物雕塑,只見一人手拿球拍,大喊著身體往後仰,表達贏球後喜悅的心情。余亞傑說這個人物原型來源於一場網球賽選手贏球後的場景,他將這個造型進行提煉加工,所謂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現在一些大型城市雕塑都要進行招標投標,有些大型單位開始包攬工程,讓一些雕塑工作室陷入了困境,余亞傑說尤其是3D技術出來後對雕塑衝擊非常大,一些剛畢業出來的人,做不了好東西出來,而那些有著豐富經驗純手工好過3D的,產量上又不夠3D,導致很多人紛紛轉行。他說,也有一些需要功底的雕刻是3D代替不了的,比如這一刀下去,眼角挖多深?做慣的人會很有分寸。
在這種情形下,不少做城市雕塑的人會進行探索,轉做一些家庭喜愛的架上雕塑,比如順德美協雕塑藝委會副主任游成龍。畢業於廣美雕塑系的他之前做城市雕塑,兩三年前轉做石灣公仔,正如陳偉雄所言:「他轉型的路子走對了。」在陳偉雄看來,順德不缺收藏家,也不缺市場,而是缺作品。做小作品的要轉做大作品不一定行,但做城市雕塑的轉做架上雕塑一定可以。順德美協是佛山五區唯一設立雕塑藝委會的,順德現在聚集了一些各大院校畢業的雕塑專業人才,雕塑將和國畫、水彩、油畫、漆畫等其他藝術門類一齊「百花齊放」,他希望順德這些雕塑人才能創作更多的架上雕塑作品,讓架上雕塑走入尋常百姓家。
策劃/文字 珠江商報記者張榮華 攝影/張榮華(除署名外)
TAG:無線順德 |